APP下载

开展死亡教育在基层医院临床实习护士中的意义

2017-03-31井秀萍贾静刘云凤张文凤龚秀珍

河北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恐惧态度维度

井秀萍 贾静 刘云凤 张文凤 龚秀珍

·护理研究·

开展死亡教育在基层医院临床实习护士中的意义

井秀萍 贾静 刘云凤 张文凤 龚秀珍

目的 探讨对基层医院临床实习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的必要性。方法 实习的120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实习生均接受护理部安排的常规岗前培训,之后试验组再接受与死亡教育相关的培训;而对照组不接受任何与死亡教育有关的培训,最后发放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组实习护士虽然自然接受维度的得分都是最高的,但是试验组的逃离接受和接近接受维度得分分别是第2、3位,而对照组的第2、3位是恐惧死亡和死亡逃避维度,并且2组的恐惧死亡和死亡逃避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实习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相关培训,有助于实习护士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人生观,使其今后在临床实习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终关怀。

死亡教育;基层医院;实习护士

死亡教育是探讨死亡、濒死、失落与悲伤为主题和现象的教育活动[1]。我们现代社会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部分社会人无暇思考什么是死以及死后的问题,加之我国传统文化谈死色变、鬼神学说的影响根深蒂固,当我们真正面对死亡问题的时候,感到不知所措,十分焦虑、恐惧,陷入沉重的死亡痛苦和哀伤之中[2,3]。开展死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改变对死亡原有的偏差态度和行为,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死亡,更加尊重和了解生命的意义,更好的处理身边的死亡事件,以提高生的质量。死亡教育目前在东、西方国家都备受关注[4],但是在我国发展滞后,甚至在医学院校也处于教育的盲区,大都没有开设独立的、健全的死亡教育课程,而且也缺乏完整的科学的教育模式[5]。现在脑出血、心肌梗死、恶性肿瘤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亡的质量和教育问题日益引起关注[6],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尤其是医院的护理人员,面对和接触临终与死亡的机会很多,正确的接受死亡,更好地为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服务,开展死亡教育变地越来越重要与迫切。当面对急危重症、死亡或者濒死的患者时,要求临床护士具备坚定的心理素质,这对刚刚从医学院校走到临床实践的实习护生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现以在我院实习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尝试开展死亡教育相关课程,对其进行死亡教育相关培训,以期其树立正确的死亡价值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实习的护士1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其中男4例,女56例;平均年龄(20.16±0.06)岁;本科生2例,大专生48例,中专生10例。试验组60例,其中男6例,女54例;平均年龄(20.06±0.65)岁;本科生4例,大专生44例,中专生12例。2组在年龄、性别、学历、宗教信仰、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的培训、接触临终患者的机会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n=60,例(%)

1.2 方法

1.2.1 选用中文版死亡态度量表(DAP-R):共32个问题,包括5个维度:接近接受、恐惧死亡、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自然接受。每题1~5级计分:非常不赞同1分、不赞同2分、中立3分、赞同4分、非常赞同5分,分值越高说明趋向于此种死亡观。该量表的信度系数Cronbach’sα=0.875[7]。

1.2.2 调查方法:试验组接受4次死亡教育培训,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关于死亡教育的培训。培训结束后为120名研究对象发放统一死亡态度量表,问卷全部收回,收回率为100%。

2 结果

2.1 2组实习生死亡态度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 2组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试验组逃离接受、接近接受维度得分分别是第2、3位,而对照组的第2、3位是恐惧死亡和死亡逃避维度。见表2。

表2 2组实习生死亡态度量表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排序 n=60,分

2.2 2组各维度间的比较 2组的自然接受、逃离接受、接近接受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恐惧死亡和死亡逃避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实习生死亡态度量表各维度均分比较 n=60,分

3 讨论

3.1 对临床实习护士实施死亡教育的必要性 死亡,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的忌讳词语,一谈到死,随之而来的都是负面情绪:诅咒、悲伤、恐惧,并且古老的鬼神学说更是给死亡蒙上了神秘且可畏的面纱,使死亡成为人们心中不愿触碰的角落,然而避而不谈死亡、恐惧和逃避死亡是不能阻挡死亡的发生,每一个生命终将走向终点,终将迎来死亡的阶段,当人们临终之时再面对和思考死亡的时候,大多是无比的恐惧,心理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因此,开展死亡教育非常有必要,它让人们正确认识死亡,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8]。在死亡到来之前,就早已做好接受它的准备,当死亡来临时可以从容面对。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创伤患者、急诊患者随之增多,病情来势凶猛,伤情复杂,病情较重且变化迅速,患者濒死或者死亡难以避免。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士接触临终患者、死亡患者的机会非常多,作为临终患者、死亡患者的照护者,死亡教育是护理专业的特殊需要与要求[9]。如果没有正确的生死价值观,没有真正理解自己的职责,就会对临终患者和家属表现出淡漠的态度,就不会为他们提供很好的临终关怀的服务,可见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院医院属于基层二级医院,接收的实习护士以大专中专为主,平均年龄较小,其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几乎为零,更况且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实习护士初次进入临床,第一次接触死亡事件,同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往往难免会产生恐惧、紧张、焦虑、震惊等负性情绪[10]。这对实习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小的撞击。死亡事件带来的负性情绪、实习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不足、对临终患者态度冷漠、临终护理知识缺乏,并且自我心理调适差[11],这样的现状不能不面对。因此,作为带教老师和护理管理者应当关心和帮助实习生,对其开展死亡教育培训,提高对生死的认识,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消除因恐惧死亡而带来的悲观、恐惧、抑郁的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具备和掌握死亡教育的技巧和知识,为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支持和帮助[12]。对其开展死亡教育培训即能提高实习护士学习和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又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履行好工作职责打下基础。

3.2 树立正确死亡价值观 自古人类恐惧死亡、逃避死亡,乃至其成为人类最深刻的恐惧之一,究其根本原因终究是对死亡的陌生。所以树立正确的死亡观首先就是正确的认识死亡。出生、成长、衰老、死亡是生命存在的不同阶段,死和生一样都是生命存在的形式。 不能单纯的把死亡理解为临终这一生理上的结局,而应看成是人存在的另一种方式。死亡不仅笼罩、覆盖、贯穿整个人生的过程,并且决定着生的内容、生的走向、生的内涵价值与责任,因此将死亡认识为是包容每个个体人的全部生活并且承担自身责任的实际存在,这样有助于我们反思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说优生的概念和意义已经被人们所认知,那么死亡过程也应该优化,优生和优死二者密不可分,都是生命不可缺失的旋律,既要优生又要优死,优死体现了人类更加善待生命,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优死,即追求安详的死亡,追求平静、安详、无痛苦的死亡。回看周围生活,每天有多少生命的临终阶段在医院度过,医院每天又增加多少临终患者。那么在临终关怀服务中,临床护士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临床护理实践者,是接触临终患者最多的医务工作者,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为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生理和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解除痛苦也是临床护士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3.3 死亡教育的培训内容 由于在国内,死亡教育处于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转化的探索期,缺乏科学规范的模式和教育内容[13],有关死亡教育内容的选定参照唐鲁等[5]关于《死亡教育》护士继续教育课程方案构建的研究,课程内容由“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3个层面的44项条目,再结合基层医院现有条件,由我院十余名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护理带头人参与选定,包括护理部主任、内外科室护士长、重点科室重要骨干,职称覆盖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师资的选定也是依据:具备死亡学与死亡教育知识;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有同理心并热爱生命;临终关怀的实践经验;倾听、讨论、沟通的基本技能这五项条件[5],全院选拔8名优秀授课老师。

死亡教育培训内容分四次授课,每次授课由2名老师进行,每位老师每个课时90min。系统性地学习与死亡有关的知识,死亡不可怕,它是人类生活体验的一部分,鬼神之说是扭曲的、不真实的。科学的讲解死亡与濒死的概念、过程;死亡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死亡的标准、死后的处理、理智地面对灾难和死亡、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临终关怀的定义以及临终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特点与需求;护士面对临终患者的正确态度;不同年龄阶段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自杀、器官捐赠、安乐死的伦理问题[5]。

参考有关研究[14],这次培训主要采用知识讲座的形式进行。每一位授课老师都认真准备PPT课件,尽可能全面的查阅相关资料,为了给年轻实习护生增加感染力。在培训最后安排影片《入殓师》的观赏,这使我们这次培训的形式更加生动,增添渲染,产生共鸣,减少凝重感。教学方法还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和经验分享法,总结这一次培训经验,在今后的死亡培训中,计划再增加参观学习、情景模拟、患者讲座、示范法等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死亡教育,帮助人们面对死亡,并且树立正确的态度,感悟“生的快乐,死的安乐”,培养人们良好的死亡适应心理[15]。对临床实习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的培训不但使他们科学的认识死亡,珍惜和热爱生命,而且在其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帮助患者,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把死亡的科学知识传播给患者和家属。然而死亡教育在基层医院实习护士带教中开展,培训内容和形式尚有欠缺,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并且推广到全院护理人员,以期通过死亡教育,人人掌握科学的正确的死亡观、人生观,提高临终关怀的护理质量,承担起照护临终患者的重任。

1CorrCA,NabeCM,CorrDM.Death&Dying:Life&Living,2nded.Brooks/ColePub.Com:1997.

2 张静玉,颜素卿,徐有进,等译.死亡教育与辅导.台北:洪業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38-47.

3 李映兰,欧阳玉燕.加强临终关怀护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678-679.

4 唐鲁,周玲君,赵继军.国内外死亡教育的发展概况.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479-481.

5 唐鲁,周玲君,李玉香,等.《死亡教育》护士继续教育课程方案构建的研究.护理学报,2015,22:1-7.

6 朱海玲,史宝欣.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中护理杂志,2010,45:569-571.

7 唐鲁,张玲,李玉香,等.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用于护士群体的信效度分析.护理学杂志,2014:64-66.

8 王明丽,傅伟韬主编.护理伦理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14-115.

9 刘梦婕,李玉香,唐鲁,等.ICU医护人员对于终末期患者放弃生命支持治疗态度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7-439.

10 陆靖,石铁英.本科实习生在临终护理中的心理体验.医学与哲学,2013,34:72-74.

11 赵西西,孙霞,王会燕,等.护理专业实习生死亡观与临终关怀态度的研究.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75-179.

12 唐鲁,周玲君,李玉香,等.死亡教育课程方案的设计及实施.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3-229.

13 傅静,菊梅,陈丽,等.护理本科学生死亡态度调查与分析.中国管理,2012,12:30-32.

14 唐鲁,李玉香,周玲君,等.死亡教育讲座对护士死亡态度影响的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15,15:440-443.

15 王明丽,王利群,张填埝.对护生开展死亡教育的探索.中国卫生产业,2015.21:41-43.

10.3969/j.issn.1002-7386.2017.06.046

061100 河北省黄骅市人民医院

R

A

1002-7386(2017)06-0947-03

2016-09-21)

猜你喜欢

恐惧态度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