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廊桥
2017-03-31
步蟾桥
如龙桥
坐落在浙江省的西南部的庆元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6.05%,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县”,还因为拥有近千年的木拱廊桥营造历史,被赞为“中国廊桥之乡”。2009年9月,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选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庆元作为该技艺的具体保护属地,一夜之间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一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是山区人民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必然选择。庆元地处西南山区,境内多崇山峻岭,峡谷溪涧亦不鲜见,廊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的。据光绪版《庆元县志》记载,庆元有宋朝以来修建的各种廊桥230多座,目前境内保存下来的廊桥有90多座,是全国廊桥数量最多的县份。县内廊桥种类也非常丰富,有石拱廊桥、木平梁廊桥、伸臂叠梁式廊桥、八字撑木平梁廊桥、木拱廊桥等。在廊桥家族中,木拱廊桥被誉为“在世界桥梁史中绝无仅有的”品类,是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历史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庆元木拱廊桥不仅遗存丰富,而且具有很好的历史沿革连贯性,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木拱廊桥一应俱全,“国保”“省保”“县保”应有尽有。可以说,庆元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廊桥“天然博物馆”。
后坑桥内部廊屋
二
庆元廊桥之所以闻名全国,在于其有着独具特色的廊桥营造技艺,这是造桥工匠们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以及改革创新而形成的。庆元廊桥构造科学、造型美观,是古典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最值得一提的是,庆元廊桥的木拱架是用数十根粗大圆木做成的,形似“喜鹊窝”,建造时不用一钉一铆,采取“八”字形榫卯结构体系,整个木拱架抗压、抗侧移。庆元廊桥的桥面大部分是砖铺桥面和石铺桥面,铺设时首先在桥面板上铺一层箬叶,接着填一层木炭,再接着铺一层箬叶,然后填一层砂石料,最后砌筑桥面砖或桥面石。这样就在桥面与桥面板之间形成了隔离层,可以增加通风透气效果,防止桥面板受潮腐烂。砖铺桥面和石铺桥面增加了桥体的自身重量,也增加了廊桥的稳定性,能起到防火作用,十分科学合理。
木拱廊桥的建造主要由石匠、木匠共同完成。一般由石匠负责砌筑桥台,木匠负责建造桥体。如果设计成石砌或砖砌桥面的,再由石匠砌筑桥面。如果需要油漆,则由油漆匠负责油漆。在建桥工作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木匠,木匠主师傅还是廊桥的“设计师”,决定着建设工程的质量。木匠技艺是木拱廊桥建造技术的核心技艺,石匠、油漆匠处于从属地位,其工艺也没有特殊要求。一座廊桥的最终建成,需要经历选桥址、砌桥台、起拱架、铺桥面、造廊屋等多个营造流程。这些流程当中包含了风水文化、祭祀文化以及庆元独特的菇乡文化和桥山、桥田文化等元素。期间,不仅花费众多人力、物力、财力,更倾注了众人的心血与情感。
在庆元廊桥中,兰溪桥为经典作品,其在我国民间桥梁建筑史上也堪称一大杰作。这座桥位于庆元县五大堡乡西洋村西洋殿旁,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重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是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桥。兰溪桥全长48.12米,净跨36.8米,拱高9.8米,面阔5米,有廊屋19间,犹似飞虹,巧妙地把西洋殿与公路连接在一起。其拱架外观呈八字形,内由数十根粗大圆木卯接组合而成,两侧设三层挡风板,依次叠垂,状如桥裙,古朴典雅。
三
随着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庆元廊桥基本失去了其原有的交通功能。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庆元廊桥数量逐年减少。由于建筑产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代替了泥墙黑瓦,许多木匠歇业或者转行,木拱廊桥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据调查,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末,庆元境内没有建过一座木拱廊桥,这导致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传承出现断层。幸运的是,近年来庆元县政府十分重视廊桥的保护工作,将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地方文化影响力、提升县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并积极落实。在政府的努力下,廊桥营造技艺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庆元廊桥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