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技艺失传

2017-03-31

浙江档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修桥留洋青川

我叫吴复勇,出生于1955年,是庆元县松源镇大济村人。目前,我是县里具有建造大跨度木拱廊桥技术和实际经验的民间工匠之一。我爷爷和父亲都是庆元本地有名的大木匠。我初中那年赶上“文化大革命”,加上家境比较贫困,于是辍学参加生产队劳动,一年之后听从父亲安排,跟他学习木工手艺。说来也巧,我的第一次木工活儿就是造桥。那时我刚开始学艺,庆元会溪村的一座平板桥被水冲走了,村里因我父亲常做木工,就把重新建桥的任务交给了父亲。我帮父亲劈木料,并跟着他学习搭桥架的技巧。半年后,我们生产队到福建松溪县的留洋村做工,当地村民要集资重建他们的风水桥——留洋桥,把重建的任务交给了我们生产队,留洋桥就成为我参与建造的第一座廊桥。自此,我与廊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3年,庆元县组织维修咏归桥,到处找师傅,因为我父亲是少数的修桥师傅之一,又经常到县里做工,县里便让我父亲负责木工部分的工作。当时的咏归桥已经被腐蚀得非常厉害,廊屋到处漏水,旁边的栏板和底下的横梁都烂得一塌糊涂。父亲说咏归桥损坏得比较严重,维修危险性大,因为我年轻,就让我和几个师兄跟他一起去修桥。当时,县里拨了一万多元经费,包括油漆、画工和材料的费用,资金十分吃紧。县里帮忙联系了林业站,让我去林业站提了木料,把整座桥的屋面和底下的横梁都换了下来。修桥期间,我们吃住都在桥上,休息时听附近老人讲咏归桥的故事。我参与修桥时到桥下观察廊桥结构,觉得十分神奇:为什么以前的人用木头搭桥,经过上百年,桥也只是上面的屋架被雨水腐蚀掉,底下的木架却依旧牢固?这激发了我研究廊桥的兴趣。后来我跑遍庆元,钻研每座廊桥的结构,一有空就钻研桥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人们开始修建砖房,木结构的房子越来越少,很多木匠或歇业或转行,也没有人再去建廊桥了。这段时期因为火灾、水灾、桥体年久失修等原因,很多廊桥被毁。后来有些乡镇开始陆续修建一些小桥,但数量还是极少。2004年,为发展旅游业,县里提出建造濛洲桥的方案,民间也很重视。那时庆元没有造过长度超过百米的廊桥,会造廊桥的师傅已经很少,而且造这么大一座桥,还要考虑设计、人员、施工等方方面面的因素。

由于我家四代都造过桥,口碑也不错,所以负责这件事的县旅游局工作人员找到我,并请了一些省里的古建筑专家到我家参观各色桥模,最终2006年县里敲定由我负责桥的木工部分。一般的廊桥只有一个拱,而濛洲桥的跨度特别大,有三个拱;濛洲桥的选材用料十分讲究,桥拱的每根斜梁尺寸必须百分之百准确;整座桥完全靠木头之间的咬合和搭契堆建起来,因此难度很大。在修建过程中,我和工匠们一根一根地计算木头和组合,有时花上好几天来装一个构件。2008年9月,濛洲桥全部完工,这座桥全长114.37米,宽5.4米,共有39间廊屋,是当时全国最长、跨度最大的廊桥。濛洲桥建好后,我的名气更大了,连外地人都知道我廊桥造得好,很快我就接手了会溪慈照桥和大济文昌桥工程。

在文昌桥差不多做好屋面时,丽水市援建四川灾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来庆元找到我,对我说:“老吴,我们这次来没有其他目的,就是想请你到青川去建一座廊桥。”原来,汶川地震后丽水市对口援建青川县石坝乡,有个村子因为地震被红石河隔了开来,居民生活很不方便。市援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决定在红石河上建一座带有丽水特色的廊桥,最终选中我来做这个工作。我当即拍了胸脯表态:“领导既然相信我,只要我做得到,我一定会努力去做。”2012年12月14日,我带着3个工友坐上了前去青川的汽车,到了青川才真正感受到这个工程并不容易。

我们来到了石坝乡东河口,这里是青川县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路况很差,生活条件也很艰苦。指挥部的领导安排我们住进临时板房之后,就交代我们仍有发生余震的可能,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我虽然也害怕,但还是马上带着工友考察地形。根据设计方案,我们要在附近山头上建一座凉亭,再依山势建一段廊屋延伸到山脚下的廊桥,形成一条廊桥景观带,工程量很大。当地的交通很不方便,也没有电,指挥部给我们配了个发电机,每天我们都要把发电机抬到山包上。天气又阴又冷,在这种环境下施工,我真的感到非常劳累、非常紧张,但丝毫不敢放慢进度,春节前就完成了6.5米高的六角亭的搭建。为了让工程尽早竣工,我们一直忙到除夕才回庆元。到家后我也没闲着,每天忙着绘制图纸、计算尺寸。因为在青川没有足够的师傅和木料,所以建桥用的主要构件都要在庆元制作,再运到青川组装。元宵节一过,我立即带着8个师傅回到工地。由于援建工程要争取在6月前结束,但人力、物力非常有限,我的压力非常大,我们每天加班加点地工作。到了廊屋搭建那天,晚饭后我组织工人把木料搬到工地上,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把桥架立了上去。第二天很多当地群众跑来看,大家都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说:“丽水人做事真是厉害,一个晚上就立了一座桥!”“我们石坝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建筑,感谢丽水把这种风格的建筑带到我们这边来。”我们造桥的事不仅在青川、甚至在绵阳都引起很大轰动,浙江省援建指挥长谈月明亲自来现场考察,还与我合影。虽然大家都很累,但想到能在千里之外的地方,把家乡的廊桥文化传播开来,并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我们都觉得很值!

雕花

如龙桥桥下结构

2006年以来,我负责建造了15座廊桥,2013年建造了目前我国单孔跨度最长的廊桥——泰顺龟湖廊桥。桥建好之后,当地的老百姓反响热烈。这几年,我对廊桥的热爱有增无减。现在形势那么好,政府重视,社会对廊桥的认识度也越来越高,廊桥的用途不仅用来过河,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现在,我思考的是怎么把这门技术延续下去?我的团队只有二十几个人,年纪也偏大,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这项技艺,千万不要让老祖宗留下的技艺失传了。

猜你喜欢

修桥留洋青川
中国足球留洋路艰辛曲折
青川岩沥青对沥青感温性能的影响探究
昙花
聚焦中国公路自行车车手留洋之路
人生的苦酒
人生的苦酒
Research survey and review of the effect of 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 on the uric acid metabolism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义务修桥的老人高崇彦
修桥
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留洋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