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座山
——写在纪念新中国档案教育奠基人吴宝康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2017-03-31
朱丹娜/湖州市南浔区档案局
吴宝康(后排右二)家人合影(摄于1949年9月25日)
吴宝康在中国人民大学讲课
吴宝康先生,是中国档案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档案学和档案教育的创立者和奠基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他1917年9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2008年5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今年是吴宝康先生百年诞辰,湖州市南浔区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南浔区委、区政府组织摄制的以吴宝康先生为主题的国内档案界首部知名人物纪录片《他是一座山——新中国档案教育开拓者吴宝康》(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2016“人文中国第五季——红色记忆”纪录片专题片评比三等奖),用镜头还原了他的革命生涯和他为新中国档案教育和档案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生。纪录片拍摄历时20个月,采访了吴宝康先生的多名亲属、同事、学生和生前好友等,先后赴北京、上海、杭州和江苏的常熟、句容,以及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等地查阅资料、实地取景,留下了大量口述资料。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口述记录,去感受吴宝康先生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他,丢弃“金饭碗”追求光明,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对党赤诚忠心,信仰坚定。
吴稼平(吴宝康大女儿):我父亲出生在浙江湖州南浔镇,这个地方是很有名的一个富庶的水乡……他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由祖母把他带到上海,他在上海上幼稚园,在那里长大……他工作刚开始是在一个电灯厂抄电表,然后经过亲属介绍,到上海汇丰银行做练习生。在当时,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他有了钱,可以每个月给家里寄去一些,接济家里的生活……他去书店看书,从那里接触了很多先进思想……1939年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上海银钱业、金融业的第一位地下党员。
他,以革命者的姿态辛勤创业,奉行“干一行、安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呕心沥血,坚毅执着担当。
冯惠玲(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一级教授):现在回顾当年中国的档案专业的起始,是一个让人动容的过程,当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很多人都过问了,而且周恩来总理率团去苏联访问的时候,亲自去那里帮着找专家,请苏联帮助……毕竟是一张白纸,到底怎么办,谈何容易,没有人、没有教材、没有经验,什么都没有。当时中央只有一个决定,调吴宝康来。他是只身受命来承担这么一个事情……这么一个国家规模的档案管理,当时他接受了这个任务呢,确实是倾尽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他是一个革命者,是以一个革命者的姿态来创办这个事业……他做事的那种忠诚、那种执着,都是带着革命者的这样一种风格、这样一种印记来做事的。
他最大的脾气是在一个事情上,就是对于档案学科的质疑,因为这一学科的历史比较短,建起来的时候一开始是为实践服务的,规模也比较小。对于档案学是不是学科这样的质疑声,在那个年代不绝于耳,这个话是他听不得的,凡有这样质疑的人,他真的很生气……
1953年7月1日,吴宝康(第二排右八)与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档案班第一期毕业同学合影
他,为档案教育事业发展殚精竭虑,不计待遇淡泊名利,不计前嫌心胸宽广,一生清苦,一身正气。
韩玉梅(曾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翻译,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原档案学院教授):吴宝康到北京来办这个教育,他愿意来。当时他的级别比较高,到人民大学以后级别低了,他从来没提过这个事……用他女儿的话说呢,他脑子只有档案两个字……就这么一个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人,从来不计较工资待遇。
他“文革”中被斗得腰直不起来了,后来一直缩得很厉害……可“文革”结束以后,他马上东奔西走恢复档案学院,把所有的能请的教师请回来,不管是斗他的也好,怎么的也好,都请来,这是多大的胸怀啊……
冯惠玲:吴宝康是中国档案事业的一座山,中国档案学界的一座山,也是我心中的一座山。这个山呢,有他的巍峨、他的坚定,还有他的高度。他的一生,不记个人荣辱得失,非常执着,非常专注,在这个领域树起了一座高山。
吴宝康在《我的回忆》中写道:“我历来认为,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服从组织分配。”
在纪录片中有一个镜头,吴宝康先生的大女儿吴稼平讲述她父亲病重住院接受治疗时,让她记录口述并给中央写信汇报工作:“自中央组织部调我来京,至令已整整50年。半个世纪来,我铭记党交给我的任务:创办新中国的档案高等教育事业。几十年呕心沥血,排除万难,终于为档案高等教育和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作为一个老干部,我想,我现在可以向中央汇报工作了。”
在今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等单位举办的“吴宝康学术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付华代表国家档案局对吴宝康同志作出评价:吴宝康同志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克服众多困难,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圆满完成了党交给他的“创办新中国的档案高等教育事业”这一艰巨任务。作为中国档案教育史和档案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对档案事业和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他丰硕的理论成果和深厚的学术思想,为档案界几代人提供了典范、榜样,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