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财力投入问题分析

2017-03-31叶祖学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0期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叶祖学

摘要:财力投入是基本公共服务得以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投入上,一方面确实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善,政府加强了相关领域的投入,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民营资本等非政府主体也发挥了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私人和政府进行成本的共同分担,极大了优化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投入结构。但是,由于相关体制机制的缺陷,政府的投入压力依然巨大,单一投入主体思维根深蒂固,在很多领域对本应发挥作用的市场力量形成了过多的排挤,这样大力加大某些方面投入的同时又会导致在另外的一些方面政府的投入显得严重不足,缺口大,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各个主体“缺位”、“越位”并存。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财力投入;问题

财力投入是基本公共服务得以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投入上,一方面确实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善,政府加强了相关领域的投入,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民营资本等非政府主体也发挥了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私人和政府进行成本的共同分担,极大了优化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投入结构。但是,由于相关体制机制的缺陷,政府的投入压力依然巨大,单一投入主体思维根深蒂固,在很多领域对本应发挥作用的市场力量形成了过多的排挤,这样大力加大某些方面投入的同时又会导致在另外的一些方面政府的投入显得严重不足,缺口大,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各个主体“缺位”、“越位”并存。不同的基本公共服務在财力投入中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一、公共教育

基本公共服务中,公共教育是及其重要的一块。我国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其次是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第三是事业收入及其他教育经费,最后是社会捐赠经费。公共教育财力投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其次是人均的教育财政经费水平低,小学、初中和高校的生均教育经费远低于OECD国家的水平。同时,社会投入不足且不稳定,在国家教育经费中的比重在2013年只有4.85%。并且,社会捐赠落后,占教育经费的比重总体呈减弱趋势,并且在2013年数额最低。并且,经费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投入呈现出“重高等而轻初等”的特点。城乡投入差异明显,城市学校比农村学校在工资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都处于劣势,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公平。

二、社会保障

面对近来日益严重的社保缺口问题,当前中国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相对较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从总额上来说是逐年攀升,但是比例依然较低,占GDP的比重甚至在发展中国家中也是属于比较低的水平。同时,覆盖面仍然不足,还有大量人群处于保障体系之外,并且在资金缴纳上按行业或者地域来区分,差距很大也很不公平。政府、企业与个人的责任也没有具体划分清楚,只是说有缴纳的义务,中央与地方在筹资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责任能力错位问题,导致社保的保障效果不佳。养老保险缺口越来越大,个人账户出现了本来有钱实际没有的“空帐”问题。医疗保险有三大保险组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参保意愿不是很高,“新农合”用平均主义来确认筹资的标准,忽略了公平和差异,个人的责任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突显,农民的缴费较低。

三、公共文化

同很多公共服务的财力投入存在的问题一样,公共文化的财力投入也存在着总体不足,结构矛盾等问题。首先是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现总体的一个减少态势,甚至与其他的基本公共服务相比也是比较低的。并且与人们的需求也差距甚远,无论是从人均藏书量还是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等等,都对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同时由于主要依靠的是财政收入来进行筹资,而这些责任又主要由缺乏相应财权的地方政府来承担,所以也就会出现不重视和投入不足的现象,在偏远和经济较差地区尤为明显。地区来看,西部地区虽然得到了国家的很大的照顾,但是与中东部比起来,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乡来说,农村虽然在公共文化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差距依然是十分的明显。这既有中央政府不能根据村民的需求来进行进行匹配的原因,也有地方政府在思想上不重视,在财力上比较困难同时在政府考核上偏向于政绩,忽略了村民的需要的原因。

四、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财力投入相对比较大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领域的不断投入,无论是从城市交通、高铁还是管网、水利等,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压力与问题依然巨大。以交通为例,即便在建设历程等方面投入巨大,而像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等依然偏低。并且,筹资来源单一,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依然是主导力量。这其中尤为典型的就是“土地财政”,某些地方的财政收入的一大半都来自于此。而对于民间资本等社会资金的吸引和引入方面,仍然问题重重,PPP等模式虽然也在逐步推行,但是依然都还是探索。城乡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财力差距十分明显,即便国家一直在加强这方面的差距的弥补,但是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一方面是自然条件限制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同时由于其投资收益率较低,社会和民营资本也不太愿意参与,加上政府尤其是当地政府的财力本身有限,不可能也采取跟发达地区的类似“土地财政”的模式来增加财政收入,因而,差距也就日渐扩大。

五、总结

基本公共服务事关人民生活的福祉,而只有良好的、可持续的财力投入才能支撑其健康合理发展,一方面,要看到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上财力投入取得的巨大成效,提升了其水平与质量,但同时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不足,比如投入不足、结构矛盾突出等。今后应加大政府在相关服务上的投入,积极引导市场力量的加入,并且完善投入结构,缩小城乡和地区的服务水平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完善和提高,早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猜你喜欢

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补齐哪些短板
搞好基本公共服务,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的思考
避开“问题”银行股
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县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绩效测量研究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