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方法
2017-03-31秦汉文
秦汉文
【摘 要】初中教学中,数学课程是重点组成成分之一。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度较大,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是初中数学知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初中生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从提升学生的图形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入手,才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升正确解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从初中数学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教学中的缺陷入手,从抓住题干要素正确解题的方法、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教学中引入定理和重要概念等方面入手,对提升初中数学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教学质量的方法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几何推理 图形证明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33-01
一、初中数学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教学中的缺陷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是难点和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抽象性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详细讲解课程重点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习题,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作为客体,只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然而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知识,不仅导致学生在记忆过程中难度较大,同时学习兴趣大大下降,在长时间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对各种理论的混淆,学生的几何推理思维和图形证明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由此可见,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新时期,教师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够为培养学生的數学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抓住题干要素正确解题
初中数学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教学中,教师应将各种类型的例题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和理解才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在例题的讲解中,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读题”能力。事实上,题干看起来短小,但是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关键要素,是解题和证明的关键,在读题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拆解题干,将其中的重要要素提取出来,并挖掘隐含的条件,从而为构建清晰的解题思路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题设相对复杂,学生更应当具备抽丝剥茧的能力,将题设中的各个要素提取出来,在对各个要素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应结合图形进行,并将这些要素应用于证明问题的过程当中。读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够促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提升解题速度。
三、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教学中引入定理和重要概念
在几何推理中,根本性因素是定理,在对定理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可以演变出更多的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进各种定理和概念。同时,较高的概括性是定理的主要特点,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不仅不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甚至还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定理和相关概念的引入,必须注重应用科学的方法。在反复应用相关定理的基础上,多数几何推理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例如,在以下例题中,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引入定理,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和深入理解的同时,提升学生实际解题的能力。“已知三角形ABC如图一所示,边BC的中点为D,连接AD,E为AD上任意一点,并连接、延长BE,F是AC与BE的交点,此时AC=BE,那么证明EF=AF。”单纯的解读题干可以发现,题目内容相对复杂,然而,在对题干进行深入挖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意识到,该题干描述的是等腰三角形,而所涉及的定理是“等边对等角”。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对“中点”、“三角形”等基础知识的联想,就会意识到需要对HG和DG等辅助线进行构建,接下来,在进行角与角之间的转换过程中,需要对平行线段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相关性质进行应用,最后在完成证明的过程中,对“等角对等边”的理论进行应用。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证明过程如下:连接EC,G为EC中点,H为AE中点,接下来,分别对HG和DG进行连接,那么可知DG=GH。因此角1和角2相等,由于角2、角3、角5是相等的,而角1同角4是相等的,那么则说明角4同角5相等,因此可以得到AF=EF。
由该例题可以看出,在实际的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对各种定理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提升学生灵活应用定理的能力,才能够顺利解答任何题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同小学数学知识相比,初中数学知识难度更大、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其中一个关键的教学难点就是几何推理和图形证明,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必须能够对各种原理和概念进行灵活的运用,而对题干进行正确的解读,并快速准确的找到重点要素是学习几何推理和图形证明知识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数形结合教学模式的科学应用,引导学生在实际解题中对原理和概念进行更加深入的掌握,并通过灵活应用原理和概念,提升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