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
2017-03-31张帮学
张帮学
【摘 要】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其间正确与错误交织,对错误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有效控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并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解题 错误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98-02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错误,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我们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的改正错误中进步,来达到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层次性的给学生讲解,将数学知识全部教给学生,让初中生扎实数学基础,强化数学技能。在教学中,初中生学习数学时经常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样学,这是学习没有规律造成的,学生必须按照教师讲课的顺序和进度,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同时,教师讲课时要有针对性,对于考试的重点要仔细的讲解,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简单知识要确保学生在计算时不出错。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的设计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题的正确性,让每一名初中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知识,收获快乐。比如在讲到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必须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个定义让学生熟读并背诵下来,还要给学生拓展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是为了进行约分或者通分。
二、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教学科研,在数学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的反映较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现代化技术之中,通过视频音频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从而提高初中对数学的重视程度。对于解题经常出错的中学生,教师首先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纠错能力,让他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减少解题出错的概率。然后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给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让他们在看到数学题时不会手足无措。最后只要初中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多进行相应的训练,在实际解题中就会提高正确率。
三、小学数学的干扰
刚步入初中,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例如,计算7+3(3)1/2+2(3)1/2,有的学生的结果是12(3)1/2,这显然是错的。讲清新学知识的意义(如用字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方法)与旧有知识(具体数字、非负数、加减运算、算术方法)的不同,有助于克服干扰,减少错误。
四、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经营者,教学一切围着学生开展。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在数学课上,教师要给学生灌输数学的价值,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时,就会从内心去重视,然后在解题时也会比较认真,避免错误的产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初中生灌输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数学理念,挖掘初中生解题的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实现中学生的自我价值。
五、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就有受等式两边可以乘以或除以任何一个数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有关。事实证明:把不等式的有關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的内容。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单一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
六、寻求减少七年级学生解题错误的对策
1.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 预防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方法。讲课之前,教师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在解方程中去分母时发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①用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乘以方程两边的项时,漏乘不含分母的项.②当减式中分子是多项式且分母恰好为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去分母后,分子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容易错符号。如解方程方程两边都乘以10后得到5××其中,没有加括号,-2没有乘10,说明学生对等式的性质掌握欠佳,因而出现错误。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抓住特点,就能找到一些解方程的技巧方法。2.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 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教学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要下“功夫”,备课时应该多多思考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再修改初备的教案,尽量完善,尽量完美。作为教师不能讲的太多,主动权应该放心大胆地交还给学生,情况会更好。3.课后讲评要有总结性: 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出典型错误,加以评述。通过讲评,进行适当的复习与总结,也使学生再经历一次尝试与修正的过程,增强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认识教材,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对待学生。认真钻研教材,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把教材钻深、吃透真正理解教材的本意,然后去发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表面,要和他们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发现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决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元俊.初中学生数学应用题浅析[J].数学教学通讯,2003(10).
[2]王宇.探析数学错解的原因与对策[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01(2).
[3]沈清伦. 如何应对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及教学策略[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