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2017-03-31何瑞霞

商场现代化 2016年30期
关键词:对策思考产业融合制约因素

摘 要: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伊犁是农牧业大州,雖然具有一定的农牧业产业基础,但相对比较薄弱,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农民增收致富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要想在实践中更好地推进伊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了解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把握发展规律,寻找突破路径。

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制约因素;对策思考

伊犁州党委书记黄三平同志指出伊犁的全面小康,基础和关键在农牧业现代化,必须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和一、二、三产融合,再造伊犁绿色生态有机农业新优势,建设现代农牧业示范区。

一、制约伊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因素分析

1.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综合实力和带动能力不强。伊犁州直农产品加工企业仅占全疆的14.9%,70%的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管理水平较低,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品牌打造能力弱、行业协会缺失或名存实亡,导致同类产品品种繁杂、竞争无序,使河谷区域特色品牌创建受限。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研发人才,大部分企业生产的都是同型号、同档次的产品,既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又难以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与世界第一产地(法国普罗旺斯)和第二产地(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2.产业链低端,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当前影响伊犁州直农经作物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一是种植规模小。伊犁河谷特色农作物种植品种大约有30余种,除薰衣草、红花和贝母形成一定规模外,其余的特色小农经济作物,均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二是种植成本高。小农经济作物一般种子和苗木都较大宗农作物成本高,加上中草药、芳香作物等小农经济作物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低,使得人工成本涨幅过大,生产成本更高,严重影响了小农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精深加工少。小农经济作物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精深加工链条短,销售市场单一,产业缺乏竞争力,且产品价格不稳定,市场风险较大。目前,州直粮油加工、制糖、乳制品、肉制品、饲料等行业均以初加工为主,生产成本高,增值率低。

3.产业化经济体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民获利少。当前,伊犁州直分散的小农户与资金、技术、生产、营销等实力雄厚的企业相比地位明显不对等,农户明显处于劣势,通常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和利益的被盘剥者。企业和农户之间往往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逐,不按合同履约、不按规程标准生产的短期行为,两者停留在买断关系上,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长远发展。

4.政策落实不到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国家在政策上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自治区、自治州也出台了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在用水、用电、税收、交通、金融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具体落实上还存在不配套、不到位、打折扣和办理手续繁杂、效率低下等问题。部分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反映,口岸通关环境、速度和退税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优化、提高效益,口岸优势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5.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需要。由于农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分别由政府的不同部门来管理,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政策措施也不配套,往往是引进企业时积极主动,企业发展状况好时谁都想管,企业落地后遇到困难时谁都不管,相互推诿扯皮。有些部门并不是从对企业负责、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角度出发,而是过多考虑本部门局部利益。

6.土地流转率较低、流转方式单一。土地流转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速度。由于伊犁州直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限制了经营主体追求长期发展的目标。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有的经营主体出于对土地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条文的制约等方面的考虑,无法长期转入土地。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出台新土地政策,导致土地流转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复杂,缺乏制度性约束,土地租金持续快速上升,直接影响到产业融合进程。

7.融资渠道狭窄,金融支持缺乏“精准”。信贷难一直是制约伊犁农村三产融合的一大瓶颈。现阶段,仍需要引导金融支持“三农”,真正建立起农业投入长效机制,建立起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应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从而为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8.新型职业农民缺乏,农业发展内驱力不足。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的整体素质要求很高,农民不仅是生产者,更是经营者;不仅要掌握农业生产的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策划能力、销售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二、转变方式促进伊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1.把握大局,从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硬条件上下功夫

(1)因地制宜,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伊犁州直应从实际出发,加快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2)深化改革,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规模经营,是由传统农业走向农业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州直部门应适时出台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强管理服务,引导农村土地适度集中,实行集约化经营,实现边际效益最大化。

(3)更新装备,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伊犁州直小农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大,建议加大小农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引进、研发和购置补贴力度,使得小农经济作物真正成为高产、高效作物。

2.转变方式,从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软条件上下功夫

(1)转变观念,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有效开发利用伊犁独具特色的优势农业资源为前提,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中间、带动两端,助其“接二连三”,拉长了产业链、价值链和增收链,通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让特色资源发展成特色产业、主导产业。

(2)内引外联,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三产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群策群力、合力攻坚,为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市场导向,促进农业品牌建設。优越的地理环境、宜人的气候条件,孕育了河谷大地富饶的农业物产,逐步形成了畜牧养殖、花卉果蔬、油料作物、特色林果、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孕育一批独具特色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推介河谷的农特产品。

3.创新实践,从探索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上下功夫

根据州直生产力发展水平及自然资源的差异性,结合伊犁发展实际,按照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能力、三产融合程度,探索出适宜伊犁的三产融合模式:

(1)龙头企业为重点,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带动发展模式应该成为州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出表现模式,至少占产业化经营形态的80%以上的份额。

(2)农民合作社为基础,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州直农民合作社虽然发展快,数量多,其辐射带动能力不及龙头企业,但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模式之一。其表现形式为“合作社+农户”。

(3)政府主导为核心,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区域特色愈加分明,生产规模愈加壮大,现代化的集约化程度会更高,为此,应以政府强力引导为前提,区域性特色产业为主导,以广大传统种植农户为本源,兼顾产业催生的各类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具体实施主体,形成某一优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膨胀,及产业链的拉长和延伸,并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迅速集聚和合理配置,生产专业化水平较高,形成了专业村、专业乡式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群体。

(4)休闲农业为抓手,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近年来,作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的休闲观光农业,在伊犁河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种模式融合度高,农民参与性强,城乡交流互动明显,易于实现“大农业”和“大旅游”有机结合,因此,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才能实现产业发展、生态优美、农民致富的终极目的。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业发展内驱力

延长产业链后的农业,农民的定义就要与时俱进,成为职业农民,不仅需要掌握农业生产的知识,还需要具备策划销售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这也是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伊犁薰衣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_中国论文网》来源:互联网出处:http://www.baidu.com/link.

作者简介:何瑞霞(1964.09- ),女,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对策思考产业融合制约因素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旅游经济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关于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