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美术教学中的“低碳生活”
2017-03-31沈萍萍��
沈萍萍��
摘要:低碳这一概念人尽皆知,作为美术老师要义不容辞地挑起宣传的重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废为宝,美化生活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感受低碳带来的奇妙之处。
关键词:美术教学;变废为宝;低碳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78-1
一、废中有美,引导发现
1.让学生动起来。
每一种废旧材料对学生来说都有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的。作为美术老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找一些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废旧物品制作成的作品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也行动起来。
例如:在笔者教授的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小挂饰》一课时,事先让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判断是绘画课还是手工课?学生马上回答:手工课。“从书上看都运用了哪些材料?”学生也能马上说出来:彩色纸,彩绳……“除了书上讲的这些,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废旧材料来制作呢?”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了几个不同的废旧材料制成的挂饰,学生禁不住叫起来:“还有可以用废旧的瓶盖呢!这不是塑料的牛奶瓶和一次性杯子吗!”……通过这样的调动,果然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带足了材料,有的还五花八门的,有的连笔者都没想到。不用说,最后这节课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们利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出形式新颖、富有创造力的作品。可见,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孩子收集材料的关键。
2.让家长动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家庭都会把一些可再生的、安全的废旧材料处理掉。在课堂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们懂得在生活中的道理,因此课堂的教学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让学生如何去贯彻执行,而这些就需要家长的参与。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设置的时候也应注意和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也参与进来。
例如:笔者在讲课的时候就会提前告知家长课堂设置的意义,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努力,多渠道收集废旧材料,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这样对孩子性格的构建也有好处,家长也乐于配合,从而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比较好的结果,而且在活动进行的同时,家长也受到了一定的教育,这样也达到了课堂设置的意外收获,从而使课堂更加富有意义。
3.让教师动起来。
课堂现在的主导者仍然是教师,因此课堂教育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对于课堂课程的设计。如何让课堂活动富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如何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增加延续性等是摆在教师面前一道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认真挖掘身边废品的功效,加强课程设置的趣味性,从而使课程更加具有活力与文化内涵,并且教师还应该注重课程的延续性,对于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到课程进行的整体。这样课程的设置才会有条不紊,同时课堂也更加富有意义与趣味。
二、废中增美,动手创造
1.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创新能力的表现是敢于从人人抛弃的废品中注入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创造出新颖、奇特的废旧造型。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学生的喜闻乐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为创作奠定基础。
例如:笔者在教授人美版一年级下册《钓鱼》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使学生了解鱼的各部分的特点,从而寻找制作鱼的废旧物品。课上通过体验钓鱼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做鱼中去。为了能钓到自己亲手制作的鱼,他们在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最后钓鱼比赛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灵巧的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这,笔者通过让学生把废旧物品变成了美丽的艺术品和有趣的玩具来训练他们用自己的手来表达他们的思维力与想象力,使他们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在此,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喜悦。如:使泡沫盒子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螃蟹;把塑料瓶变成了小猪……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这些废旧物品变成了新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動手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变废为宝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在生活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浪费,无论是食品上还是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而在美术课上对废旧物品的再创作,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废旧物品的价值。当一件件废品在他们的手下变身为新品时,学生心中充满了喜悦,从而生起珍惜之心。有了这样的意识,学生就会下意识感受到环保就在我们的身边,形成珍惜资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废中有用,思想升华
1.在教学中的利用。
在美术手工课的教学中经常看到许多的学生在上完课后把用了一点点的彩纸随意弃之,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么,教师如何利用美术课堂这块教学阵地呢?美术是物质材料结合思想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旧物的再利用。
例如:笔者在教授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课时,学生把废旧的饭勺联想成快乐的小女孩,他们找来以前用剩的彩纸来做女孩的头发和五官,用捡来的花瓣和树页来装饰她的裙子,还把塑料瓶盖进行加工变成了帽子,一件栩栩如生的作品就完成了。
2.在环境中的利用。
在学校里,教室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地方,而教室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班级教室环境的布置直接体现这个班级的特色。笔者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来装饰、美化环境。例如:用废旧报纸做成大树的树杆和树枝,将一次性杯子剪几刀做成花朵……带给教室一种温馨、情趣的感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发挥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并通过自己亲手的制作,明白了付出劳动能变废为宝,明白了有劳动才有收获的道理,无形中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身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