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创新教学
2016-03-12曹娟
曹娟
摘 要: 幼儿教育要培养孩子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建立变废为宝的教学体系,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变废为宝 教学 创新教学
一、教学条件中的创新
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手工环境。
环境的创设作为实现整个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途径与手段,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应从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在教室布置上,摆放出各种材料制的手工作品,如:废旧纸板、鞋盒做成的鲜花、汽车、装饰物品等。还在教室的上方挂一些漂亮的吊饰,如:用废旧的养乐多瓶子制作的动物、光盘制作的花朵等,供幼儿欣赏、感知,当幼儿走进这样变废为宝的环境中,往往会被那些精美、新奇的作品吸引住,这就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2.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
丰富多彩的材料是教学活动成功进行的基础,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它可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尝试探索,发现不同材料的特性,并对不同的材料举一反三,创新出各种材料的不同制作方法,有效促进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
如:在《易拉罐变变变》活动中,可以给幼儿准备各种形状、颜色的易拉罐(可口可乐、王老吉、椰奶罐等),为幼儿准备许多皱纸、毛线、彩色纸、塑料绳、橡皮泥、布等辅助材料。制作娃娃头像时,幼儿可以选择毛线、皱纹纸、塑料绳等材料,通过实践了解到这些材料可以任意选用或综合运用。幼儿对材料的不同利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造才能。前提是提供的材料要做到实用性强、安全、卫生,符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这样可有效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3.为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材料。
在操作活动中,多次的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因此,幼儿需要在手工活动中,进行不断的尝试和体验,这时需要足够数量的材料作为铺垫,便于幼儿从中探索和发现其中的奥秘。
如:在《相框变变变》活动中,为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豆类、瓜子壳、花生壳、火柴棒、贴画、糖纸、树叶等生活废旧物品,一名幼儿找到一个糖纸,揉成一个纸团,粘贴在了相框的四个角上,用花生壳一个接着一个正在装饰的时候,他突然停下来说:“我瓜子壳还没有用到。”他准备把粘贴好的废旧物品拿下来,可是拿下来的废旧物品和相框都无法再次利用了,为了尊重幼儿的想法,我就把材料筐移到他面前,让他找一找,你需要什么材料进行装饰?他看了一下,拿出了瓜子壳和火柴棒拼出了一个小花。总之,当幼儿做坏或做好一件作品之后,还想做一件作品时,他们就需要再次进行尝试探索,在不断的强化、巩固下,幼儿的创新潜力才有可能被挖掘出来。
二、教学策略的创新
1.内容安排创新。
首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要求幼儿园教学活动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在制定变废为宝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每一次活动,克服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由于年龄的特殊性,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限,因此小班以激发兴趣为主,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废旧的材料,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材质等,并建立良好的常规,为进一步创新做好准备。中班在小班的基础上要更深一层,根据中班幼儿手部动作发展,可以适当教会幼儿使用小剪刀、镊子和一些其他安全的小工具,其次,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还可根据幼儿手工活动的情况,适当地设立一些弹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相应的手工技能技巧。对于大班幼儿,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教学,运用各种材料的结合,制作出他们想要的作品。总之,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选择手工活动内容时,不但要考虑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还要为幼儿的创新留有一定的创作、表现的空间。
2.方法选择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引导幼儿操作。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变废为宝活动产生兴趣后,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可采取欣赏法组织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美成品,欣赏各种材料的合成,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熏陶。手工活动主要是直觉感性的活动,但也有理念的参与,活动应当包括:看看——想想——做做,在现实的活动中,教师常常遗漏了幼儿的“想”字,变成成人代替想,这其实间接地剥夺了幼儿反复尝试、创新的机会,但创新却恰恰产生于尝试的过程中。最后给予幼儿讨论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的灵感。
比如:做一件废旧材料作品,教师早就设计好了教育全过程,幼儿只能按照教师预设的流程被动地学习,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幼儿的创造性能力逐渐丧失,幼儿只会求同,不会求异,只能重复、再现教师说的、做的,这就是教育者的失误。
三、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活动
1.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动力。在活动中处处以游戏的口吻、夸张的动作、丰富的教学情节,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活动《纽扣气球》中,采用游戏的口吻:“有一种神奇魔法笔,会变各种各样的东西,你们看!”这样有效增强活动的神秘感,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
2.鼓励幼儿主动活动。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奇思妙想、好奇心、探求精神、兴趣倾向等,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努力挖掘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如:《种子贴画》活动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和发展水平,为他们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利用黄豆、红豆、绿豆、大米、黑米等种子拼搭出一幅图画,在拼贴出简单的背景和物品之后,还提供记号笔进行添画创作,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进行探索,教师从旁对幼儿的奇思妙想给予鼓励,让每个幼儿都产生成功感,正如教育家维果茨基所说:“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幼儿主动活动。
3.同类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便于幼儿主动活动。
将同类教学内容集中起来,便于幼儿及时巩固所学技能,为变废为宝活动打下基础。这样幼儿可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随意摆弄、尝试,使幼儿寻找规律,发现其中的奥秘。
在用蛋壳制作的《海族馆》活动中,依据海鱼的特点,先用图片和视频表示步骤和方法,让幼儿仔细观察、思考,再教幼儿剪、粘、折等技能。当教学内容是塑造其他动物时,教师就不必每次都从头到尾示范,可引导幼儿直接在上一次教学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随意塑造,还可以创新出新的动物和作品。
总之,变废为宝活动给幼儿的创造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动作,还使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通过“做”,通过与同伴“一起做”,幼儿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霞.巧用环保材料激发幼儿参与美工活动的兴趣.《新课程(上)》,2015(06).
[2]李华华.变废为宝,让课堂焕发美意[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