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君语文教学艺术撷英

2017-03-31陈玲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王君教学艺术语文

陈玲

【摘要】本文论述了“青春语文”倡导者王君老师的教学艺术,从王君老师浩瀚的语文教学艺术海洋中撷取“提挈”“质疑”“创作”“整合”“标点”这几朵浪花,引领大家领略王君老师广博的语文教学艺术。

【关键词】王君 语文 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72-02

人生就是一场场遇见。而这一次遇见,是一个美丽的机缘。偶得一本王君老师的书,便一路追随。她的书籍、博客课堂实录……每一样都给人巨大的心灵震撼与思想启迪。从此在远方、在心底,多了一位专业与精神上的导师。

王君老師是“青春语文”的倡导者,也是一位优秀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她以青春作帆,奋斗为桨,在教海潇洒弄潮;她以生活为根,热爱为源,在三尺讲台播洒芬芳。她用教学智慧与热情把一篇篇看似单调的课文兰心巧置,引导学生展开富有生机与创造性的解读,催生了一节节智慧绽放、个性舒展、激情洋溢的语文课堂,也带给我们广大教师良多启迪与思考。

一、提挈

提挈即是以课文中一个贯穿全文的词或句子拎起整堂课的内容。这个词或句子于文本篇幅而言是小而微的,对文本主题而言却是贯穿的筋骨。一篇文章要讲的内容很多,面面俱到的同时,往往也正是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的时候,而提挈之法,却正如一线串珠,能使授课思路清晰,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教学板块衔接紧密。王君老师对《散步》一课的处理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她对提挈之法的熟练运用。《散步》一文开篇“我们在田野散步”这个看似平淡、被人忽略的句子,却成为了王君老师“用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提挈起整篇文章的教学”(王君语)的法宝。在“我们在田野散步”的统领下,王老师引领学生依次品析“我们”“田野”“散步”。走近“我们”,学生学会了分析人物,了解了人物塑造的方法;品读了“田野”,孩子们感受了初春郊田的盎然生机,领会了景物描写的妙用;携手“散步”,师生们则一起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秘密——“慢慢地,稳稳地”。也正是由这“慢慢地,稳稳地”,王老师话语巧妙一转,把孩子们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中心的领悟引导到了对文字的品读上来。整堂课运用了提挈之法,上得自然流畅,不急不躁,正如散步一般,慢慢地,稳稳地,却把脚印一步一步留在大家心底。

二、质疑

学贵有疑。对名家作品的质疑,尤其是对出现在课本上享受无上尊崇地位的名家作品的质疑、修改,体现的是可贵的思考意识,是勇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不盲从,不放弃思考,这对我们广大一线的教师和饱受“填鸭”之苦的中学生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而在王君老师的课堂上,却常常能看到这种宝贵品质的闪光。《浪之歌》是纪伯伦著名散文诗篇之一。对于这篇借物抒怀的译作,王君老师原来的设计是上成朗读课,谁知课堂在一个孩子的质疑之下,却变成了一节碰撞出思考与生成的“语文咀嚼课”。

朗读完课文后,一名学生提出来:老师,我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总觉得不太舒服。你看“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这句,这首散文诗的语言整体给人的感觉都是非常雅致的,但最后这“工作”一词很口语化,和全文的风格不协调。

面对学生的质疑,王君老师大胆而果断地调整教学方向:“有道理,这是语体风格不统一的问题,看来是翻译得不够好。那么大家可以改一改。”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孩子们一个个都变成了“挑剔的小作家”。

生甲:可以改成“事业”,你看,“这就是我的事业”,更庄重、更神圣了。

生乙:如果要表达神圣的话,我认为还可以改成“这就是我的使命”。

生丁:还可以改成“这就是我的理想”。

……

在一些“硬背灌输的多,鼓励创新的少;鹦鹉学舌的多,独立见解的少;旁征博引的多,自我思考的少”的“霸气”老师的课堂上,刚才提出质疑的学生或许已经被罚站到教室后面去了,但在王君老师的课上,这样爱质疑的“问题孩子”却被她视若珍宝。她小心地呵护着他们这份可贵的“疑”,用智慧与耐心引导他们一步步地探索语文世界里的真善美,促成了许多宝贵的课堂生成。

三、创作

基于教材基础的创作,是在对文本无比熟悉后的创造,是教师深厚功底的展示,更是教学智慧与勇气的体现。对于学生而言,有什么能比教师的示范更有激励作用呢?试问还有多少老师敢在或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创作这种对语文教师来说本应掌握却又被大多人忽略的能力常常在王君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大放异彩。王君老师在教授《木兰诗》一课时,开篇即用当下比较流行的语言进行提问:你觉得木兰是“女神”还是“女汉子”?当兴趣高涨的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一步步丰富对人物的认识,最后得出结论“木兰是女郎”时,大家都以为本课的内容已经圆满。谁知王君老师却宕开一笔,抛出另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问题:“你认为木兰会成为剩女吗?请你用学到的民歌的一些写法,来‘推销木兰。”如果你以为本课的精彩到此为止那就大错特错了,令大家惊叹的是,王君老师随即出示了自己的创作:

爷娘说:

女儿花木兰,兰心可馨香。

天下说传奇,奇孝我家演。

姐姐答: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家有兰小妹,耕织一肩担。

代父从军去,华年因此耽。(问答句)

弟弟唱:

东市买好猪,西市买肥羊。

南市买鲜果,北市买美浆。

吾有兰姐姐,慈爱胜爷娘。

疆场征战归,路长情更长。(互文句)

战友赞: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同行十二年,不知沙场是妆场。

临战不惊忙,关山若等闲。

木兰小女子,羞煞众儿郎。(复沓句)

……

前面貌似闲笔的互文、复沓等修辞的分析,此时都得到了一一巧妙回应。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这才是教师优秀的示范。

四、整合

整合,即整理合并。相对于数学、物理等更具渐进性的学科,语文学科的知识板块更具独立性,语文教学理论、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资源、语文教材内容等都需要语文教师归纳、调整、组合,以最有效的整合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高效学习。王君老师是整合的高手。她在教授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词五首》时就巧妙地把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五首词进行整合。她打破了常规的时间顺序教法,而通过一个“愁”字对它们进行了整合。王君老师请学生先把这五首词按照“愁”的形式分一下类。学生很快把它们分成了写女子的愁和男子的愁。接下来分析写女子的愁的《望江南》和《武陵春》时,王君老师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大家觉得这两首词中的女子,哪一个更愁?请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文本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最后得到了一致的结论:与《望江南》中还有可盼之人的女子相比,《武陵春》中丧偶的李清照更愁,因为“物是人非事事休”。前者是对心上人苦等不归的失望,而后者是对生活深深的无望……通过对教材的整合,这节课堂的教学跳出了以往由教师从头讲到尾的单一的讲解窠臼,变成了一节辩论型、探究型、对比型的,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课堂。

五、标点

小标点,金钥匙。对标点符号的重视也是王君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宝库中的一个法宝。在教学的过程中,王君老师不僅提醒学生重视标点符号在停顿、语气、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作用,而且引导他们利用这把金钥匙,打开文本品读的新世界。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王君老师提醒孩子关注“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和“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两个句子中的分号。

师:分号的一般作用是——

生:表示并列。

师:“画眉鸟宛转地唱歌”这个句子刻画了一副和平、生机盎然、和谐美好的画面,而“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则让人感受到了悲伤、愤慨,可是这两个场景之间,作者却用了一个表达并列关系的分号,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弗朗士?

生:无忧无虑,天真、淘气。

师:对,这就是小弗朗士的性格起点。我们再看第二个分号……

两个不起眼的小分号,却被王君老师的一双慧眼给注意到了。在她的循循诱导下,学生在标点这把金钥匙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地深入文本,仿佛化身为了小弗朗士,由一个天真、不谙世事的孩童,在面临国家巨变时,逐步变成切身感受亡国之痛的小大人。

以上所撷取的只是王君老师语文教学艺术海洋的几朵浪花,王老师教学艺术的广博与巧妙还远远不止这些。她以充沛的教学激情,丰厚的阅读积淀,勤勉的写作积累,高超的教学艺术,创造了中学语文教学上的一个又一个传奇。她的教学智慧如明亮的烛光,照亮我们语文教学道路前进的方向,更给予我们希望与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君.听王君讲经典名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陈晓燕.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教语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初中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见与思[J].今日教育,2015(7,8)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王君教学艺术语文
Color-image encryption scheme based on channel fusion and spherical diffraction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漂流记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