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微探

2017-03-31冯捷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计算能力初中数学

冯捷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通过精准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和策略,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计算教学 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43-02

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本能力,对于自然科学的学习至关重要。但是很多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不容乐观,他们不喜欢计算,而是过度依赖电子计算器、智能手机等产品来计算出结果,严重影响了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导致他们在计算简单的数学计算题时丢分情况也比较严重。造成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薄弱的原因很多,教师应通过精准地分析学生的错误,进行正确的归因,进而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夯实数学基础,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运算定律

数学计算是学生运用数学概念、算理、规则进行运算的学习活动。通过分析学生计算题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一些学生主要是概念理解不透、算理掌握不扎实、口算不够熟练、笔算方法单一等,导致计算出错。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算理和算法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除法”和“乘法分配率”等知识之后,教师布置了如下计算题:24÷(--),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有学生的计算过程如下:24÷-24÷-24÷=-264。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这种计算方法的正误。在分析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由于受到乘法分配律的干扰,没有真正透彻地理解运算定律,所以他们认为计算过程没有错。但有学生提出“乘法分配律”只适用于乘法,不能用于除法计算,也就是说a÷(b+c)≠a÷b+a÷c。此时,马上有学生质疑这种说法,教师又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最后证明“乘法分配律”不适用于除法计算。通过这样教学,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有效地防止学生由于误用运算定律而造成计算错误。

二、训练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心理素质

心理因素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经常听到教师、家长说学生因为粗心、马虎导致计算错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事物的感知不够详细,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情绪也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受到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教师要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防止心理因素对计算过程的不良影响。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解分式方程”的内容后,教师出示了一道计算题:-=1,让学生解方程。一些性急的学生一看这种长式子就失去了计算的信心,在计算去分母时,只是把方程左边的分式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而忘记了方程右边整数项也需要乘以6,导致计算结果错误。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计算过程,发现学生并不是不掌握计算方法,只是由于一时心急,导致出现了漏乘最小公倍数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在纠正错误时,详细地把这道题的解题过程全部书写出来,并且记录在自己的错题本上,明确注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在复习时反复查看自己的错题,牢记犯错的原因,帮助学生逐渐克服马虎、不认真的毛病,防止再犯同类错误。

三、规范计算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在数学计算时,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因为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愿意进行验算等,导致最终的计算结果出现错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规范学生的计算过程,促使学生认真细心地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之后,教师出示了一道简单的计算题:7.28-1.5×2.4+2.73,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讲评。有学生拿过题目,没有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直接进行计算,并把中间的计算过程省略,直接写出了10-3.6=6.4。当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让得出与这个学生相同答案的学生举手,发现有少部分学生得到了这个结果,教师又让其他学生说了不同的答案。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仔细检查,一步步地把计算过程写清楚,不能省略。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先写出了(7.28+2.73)-1.5×2.4,这时学生发现原来在计算7.28+2.73时就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结果10,导致最终的计算结果出现错误。在学生找出错误之后,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算式的特点,找到适合的计算方法,然后按部就班地进行脱式计算,要求学生把数字和符号书写规范。

由上例看出,数学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书写的规范性、思维的缜密性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在平时的数学计算训练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防止学生形成书写潦草、丢三落四的毛病,提高数学计算的准确度。

四、尊重个性差异,指导学生灵活掌握计算方法

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计算训练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类型的计算题目,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计算训练活动,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数学计算的方法,转变学生数学计算的态度,提高数学计算训练的实际效果。

例如,在學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后,教师出示了相应的练习题:解方程4x-3(20-x)=6x-7(9+x)。有些性格比较急的学生,拿到题目就快速地在练习本上解答,为了追求解题的速度,直接先去括号,省略了“移项”“合并同类项”这两步,最后得到结果。针对这些性格比较急躁的学生,教师让学生解题之前先深呼吸,静下心来,认真审题,然后再动笔进行计算。此外,教师在发现学生有意或无意地省掉一些计算步骤时,就会私下提示学生这些步骤不能省略,否则可能会出现错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再次解题,发现自己在移项时忘记了改变运算符号,导致解题出错。这种因人而异的指导,既帮助学生巩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也弥补了学生性格特点的不足,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由上例看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有区别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取优补劣,正确地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总之,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和策略,促使学生掌握算理和算法,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防止各类计算错误的发生,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计算能力初中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