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学生体验的三种途径

2017-03-31黄进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构建途径数学课堂

黄进

【摘要】本文从体验生活情境、体验操作过程和体验实际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构建精彩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体验 数学课堂 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17)02A-0039-0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改变了以往单一、被动的授课方式,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一、体验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联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联系起来,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并掌握新知。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学校运动会赛场上男子50米比赛中小明用了10.25秒,小华用了10秒,小刚用了秒跑完了全程,那么,谁是冠军?学生意识到要判断谁是冠军,就要比较10.25、10、的大小。该怎么比较呢?有学生建议转化成分数进行比较,但因为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还没学习,所以不可行;有学生说可以转化成小数进行比较。大家都按这个方法将后面两个分数转化成了小数10=10.2,=10.75。在巡视中教师发现有学生是这样比较的:因为10.75>10.25>10.2,所以小刚是冠军。显然,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学生没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判断,只是比较了几个数的大小,所以没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此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引导总结出了一个规律:“跑步比赛中,用的时间越多,说明跑得越慢。”因此小华是冠军。这样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了由“课本数学”到“生活数学”的转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

二、体验操作过程,注重自主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学时,教师应创设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并在活动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观察、猜想、验证、推理和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内化新知,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时,教师出示了一个带包装纸的罐头盒,让学生猜想:如果在侧面剪一刀,把包装纸剪开,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呢?有学生认为是长方形,有学生认为是正方形,也有学生认为是平行四边形……为了证实这些猜想中哪个是正确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验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圆柱的侧面剪一刀,展开后的图形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也有可能是长方形,还有可能是正方形。此时教师追问:“如果沿着侧面的一条高把包装纸剪开,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图形呢?”学生通过回顾刚才剪的过程,发现沿着高剪开,展开后的图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师再提出两个问题:①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②长方形的面积和罐头盒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然后让学生展开探究,最后学生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三、体验实际应用,提升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广泛性,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课时,有这样一道题:某建筑工地运来一批钢管,堆成如图所示的形状,最上层有2根,最下层有6根,每相邻两层相差1根,共堆了5层,一共运来了多少根钢管?在没有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前,学生只能一层一层相加算出结果。但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后,学生会发现钢管堆成的横截面近似于梯形,因此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2+6)×5÷2=20(根)。这样,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之,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体验学习,领悟数学知识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构建精彩而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构建途径数学课堂
中国小说英译译介模式构建探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