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2017-03-31农玉娟
农玉娟
【摘要】本文论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生成具有创造性、开发性、延续性,是师生互动、交流、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体现,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表现,是多种教学共同体诸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过程,尊重其个性化体验,拓宽其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其语文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丰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课堂生成 教学 预设 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33-02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构建互动关系的历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教学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多方接受知识,必将是复杂而又具有高度活力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过程,尊重其个性化体验,拓宽其创新思维,培养其语文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丰厚的文化底蕴。
一、预设课堂生成的动态性,关注学生个性成长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在备课环节都能精心准备教案,设计环节精细入微,注意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与问题,但实际实施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经过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精彩课堂教学的绊脚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知识贮备有限,无法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问题;二是教师局限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三是教师被教案所牵绊,为了省时省事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无暇顾及深入学习文本的重难点。而一些经过打磨的示范课、优质课、赛课等,虽然预设很充分,但由于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变化,也会发生意外情况,往往让教者不知所措,课堂中稍纵即逝的教学点,往往因为教师的茫然而失去了应有的价值。那么,如何利用好转瞬即逝的教学生成点,并将其转化成课堂教学的资源呢?一是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地域环境、学习情况等,设计出适用于学习对象的导学案。二是要根据教材版本,单元主题,课文背景、思路、内容等,预设好教学环节、教法、学法。三是深入研究每个教学环节,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可能回答的各种答案,教师均要做到胸有成竹,灵活应对各种状况。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主体的价值取向与个体的千变万化,让课堂出现诸多不确定性,教师预设好整节课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随时做好应对准备,同时努力建构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历练。
二、找准课堂教学切入点,在文本关键处停留
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出彩,特别是教学每节课的重难点处更能让课堂生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控好每个环节、每个契机、每一个可能出现智慧碰撞的闪光点,及时处理好课堂生成的信息,给学生创造出一个个思维发展的空间。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找出描写“中华不振”的相关句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思考: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此刻你的脑海里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由此一问,学生们兴致高涨,争先抢答。生1说:“我想到了当时在外国租界里,中国人为什么敢怒而不敢言,不敢出手去惩罚那些恶毒的洋人?是因为惩处洋人之后外国人就要打我们中国人吗?这就是‘中华不振的原因。”生2说:“我仿佛看见外国人在租界里横行霸道的身影,这是中国的土地呀,为什么外国人能在这里随意行走,而中国人不行?他们还那么蛮横,为什么我们敢怒不敢言?”生3说:“我看见当时中国的巡警是多么的懦弱!在外国租界里,他们有权力管教这些洋人的,但为什么敢怒不敢言呢?”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又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桥》这篇课文小结环节时,教师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问:“桥断了,老汉牺牲了,儿子也被洪水冲走了,我们是不是也该把他们给擦去了呢?”(把板书“桥、老汉、儿子”擦去)生1答:“不能把‘老汉擦去,老汉是为全村人牺牲,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生2答:“不能把‘儿子擦去,儿子在老汉的教育下,懂得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而牺牲自我,他的精神也永远留在人间。”生3答:“不能把‘桥擦去,因为桥虽然毁了,可是它救了全村的老百姓,人们会永远记住它的。”生4答:“这是一座生命之桥!是老汉与儿子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起的生命之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只要教师灵动地运用教学智慧,在课堂每个环节中找准教学切入点,在文本关键处停留,把学生引入文本深处,课堂教学自然绽放精彩。可见,从语文课堂生成的理念出发,在教学环节、文本关键处、思维碰撞中,教师要随机运用教学机智去捕捉,用心去发现课堂生成点,以自身的人文底蕴去激发学生的智慧生成。
三、把握课堂教学小问题,巧妙运用追问手段
学生获取知识首先是在大脑中建构形态,由自身的经验与新知识融合而成,关注课堂生成要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将当前学习内容的建构与经验相融合。教师要设计好文本的教学主问题,并提炼出小问题,然后运用追问手段让课堂细化生成。此外,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进行思辨,选择恰当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还要注意问题的情境与思维价值,做到及时跟进、引导,做好追问的准备,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生成的可能,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真正成为有用的课堂教学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比较单一,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开阔。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教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榕树的生机勃勃?”生答:“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师问:你觉得去掉“似乎”一词,句子的意思还跟原来一样吗?生答:“似乎”是揣测,不确定,如果去掉就是表达肯定的意思。教师进一步引导:“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想象还是真的就是这样?生顿悟:“似乎”是带着神秘的色彩,让人捉摸不透,浮想联翩,不是绝对的。可见,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小问题,利用好追问手段,引导学生讨论、思辨,共享成果,交流见解,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最终实现超越个体、超越文本,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四、调动学生灵动性积累,驾驭课堂生成资源
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是每节课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碰撞的生成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利用静态的资源去触动动态的资源,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是由静态的知识支撑推进而展开的;教学进程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推进静态知识的产生;教学环境的千变万化,是师生积累推动课堂生成的学习契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关注教学环境、关注学情、关注课堂生成,并把握课堂环节、课堂进程、课堂生成资源,就会让教学绽放活力、精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可估量的教学资源。课堂生成要形成好的教学资源,还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时,教师不能盲目尊重学生的见解,在学习、互动中,学生的理解、情感偏离目标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及时帮助其获取知识,随时驾驭即时生成的信息,不斷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生成,要区别对待,是否符合科学论证的客观规律,能否引导大家逐渐逼近事物的本质。三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考究,区分知识的自学生成与引导生成。特别要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在检查预习后,教师要明确哪些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能够生成课堂知识;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组织教学,在引导下能生成课堂知识的。最后,教师不要被自己的预设所禁锢,要做到合理的调控和科学的引领,能果断放弃不合时宜的预设,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意义,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生成具有创造性、开发性、延续性等特点,是师生互动、交流、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体现,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表现,是多种教学共同体诸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教学素养,关注教育生成资源,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让课堂绽放出教学的精彩。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