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7-03-31张汉
张汉
【摘要】物理实验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和综合能力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相互配合,合作探究,提高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 物理实验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26-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精彩和活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最大程度地發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探究物理实验的感受,让物理实验教学更加高效。
一、精选物理实验,搭建合作学习平台
在初中物理课程内容中,涉及的物理实验类型很多,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实验都适合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结合物理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合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物理实验,或者科学地设计物理实验,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实验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学生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更加高效地学习物理实验。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关系》一课时,教师结合这一节的教学目标,考虑到这个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测量时需要用到“托盘天平”和“量筒”等,而且需要多次测量,所以,教师在进行“固体的密度”测量时,组织学生开展了合作探究,把学生分成了三人学习小组,一个学生负责用天平测量固体物质的质量,另一个学生用量筒测量固体物质的体积,第三个学生负责配合协作,与同学一起观察天平和量筒的读数,详细地记录各组数据,最后经过多次测量后,三个学生一起进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计算,再经过三人对计算结果的讨论,总结发现了固体物质的密度、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开展合作探究实验,合理分工,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提高物理实验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
二、遵循科学原则,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组织学生应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时,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对合作探究物理实验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教师要根据物理实验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以及实验的操作难度等情况,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实际,帮助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确保各个小组实力相当,学生通力合作可以顺利地完成物理实验学习。
例如,在学习“电阻”的相关知识时,需要对电阻R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探究。考虑到这个实验需要测量三组不同的数据,分别验证影响电阻R的三个因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把全班学生分成了三个大组,然后把每个大组又分成了两个小组,每个大组的实验探究的内容和目的相同。第一大组负责进行探究电阻R和导体材料之间的关系;第二大组负责验证电阻R与导体长度之间的关系;第三大组负责验证电阻R和导体横截面之间的关系。其中大组内的两个小组之间可以进行实验结论的对比和讨论。通过这样合理的分工合作,各个小组明确了实验探究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小组中各个学生的优势,学生齐心协力完成了本次实验的学习任务。
三、关注探究过程,引导合作学习活动
笔者发现,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课堂上看似非常热闹,学生们也比较活跃,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合作探究过程,及时地引导督促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并开展讨论交流,与同学一起相互帮助,积极探究,收获发现。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固体物质的密度”测量实验时,考虑到这个实验比较简单,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人小组,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等,然后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每个小组学生的表现,发现他们都可以顺利地完成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但在用量筒测量体积时,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操作,教师适时展开引导:“量筒中原来有20ml的水,后来我们把石块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了40ml,为什么水面会上升?上升的体积和石块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顺利地计算出了石块的体积,完成了物理实验的合作探究。
总之,在物理实验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物理实验的实际效果。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行为,加强监督与管理,调控学生的合作学习节奏,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