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少儿电视节目实现“寓教于乐”的对策
2017-03-31林佳
林佳
摘 要 作为面向少年群体的节目,少儿电视节目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少年儿童的知识储备。目前我国的少儿电视节目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寓教于乐功能的发挥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从当前我国少儿电视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新媒体背景下少儿电视节目实现“寓教于乐”的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新媒体;少儿电视节目;寓教于乐;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4-0131-02
少年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少儿电视节目充分重视了少年儿童的这种特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设定节目内容,进而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少儿电视节目寓教于乐功能的发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少儿电视节目应该应用适宜的对策加以解决。
1 当前我国少儿电视节目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角度来讲,当前我国少儿电视节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1 少儿电视节目内容与儿童需求契合问题
顾名思义,少儿电视节目的创作初衷即为满足少年儿童的娱乐需求和教育需求。随着移动智能通讯终端的不断普及,电视逐渐丧失了自身的传播霸主地位。面对受众的大量流失,部分节目编导逐渐忽视了少儿电视节目的创作初衷,更加重視节目的受众数量。在这种不合理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创作者开始应用多样化的竞争手段与新媒体时代中的其他传播渠道开展竞争活动。创作者精力的分散使得儿童的实际需求成为一种不被重视的因素。纵观我国当前的少儿电视节目可知:节目内容与儿童实际需求脱节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1]。
1.2 娱乐与教育比重失调问题
在新媒体背景中,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的数量发生了显著增加。为了在这种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受众,创作者增加了节目中娱乐内容的比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少年儿童的注意力。从表面来看,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少儿电视节目遏制收视率下降的问题,但过分增加娱乐内容的调整方式使得少儿电视节目丧失了基本的教育功能。除此之外,在过分追求娱乐化的过程中,一些成人思想、娱乐活动也被引入到少儿电视节目中。这种不科学的调整方式严重干扰了少儿电视节目寓教于乐功能的
发挥[2]。
2 新媒体对少儿电视节目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少儿电视节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受众方面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少儿节目受众数量的影响因素发生了显著增加。以互动性因素为例,当微信、微博等信息传播终端满足少年儿童的互动需求之后,缺乏互动的少儿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会受到相应影响。在新媒体背景中,少儿电视节目的竞争对象不再仅仅是同类型节目,信息传播环境的开放性为其带来了无数的隐性竞争因素。因此,受众分
问题。
2.2 少儿电视节目质量方面
从整体角度来讲,创作者在少儿电视节目中应用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当调整内容比例方面占据的时间较多时,节目质量会随之受到相应影响。新媒体时代的及时性、碎片化传播放大了这种影响作用,因此,我国部分少儿电视节目逐渐出现了质量危机[3]。
3 新媒体背景下少儿电视节目实现“寓教于乐”的对策
在新媒体背景中,少儿电视节目需要通过以下几种对策的应用,实现提升自身质量、产生寓教于乐功能的目的。
3.1 视听融合强化对策
新媒体时代为少年儿童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体验。为了应对新媒体产生的干扰,少儿电视节目可以将视听融合强化对策应用在自身的优化调整中。以节目布景为例,创作者应该在充分了解少年儿童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将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融入在节目中。在众多的少儿电视节目中,卡通形象的融入增加了儿童选择观看该节目的概率。除了视觉元素之外,节目编导还应该利用音乐节奏间接提高节目质量。例如,当少儿电视节目中扮演某个卡通形象的角色摔倒时,可以播放积极、正能量的背景音乐,以此培养少年儿童的勇敢品质[4]。
3.2 节目互动创新对策
为了应对新媒体时代互动性特点引发的负面影响,少儿电视节目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自身的互动进行合理创新:第一,多拍摄角度方式。除了少儿节目录制现场之外,还可以通过增设场外互动的方式,提高少儿电视节目的互动效果。例如,当少儿电视节目现场在开展灯谜竞猜活动时,节目组可以安排主持人及拍摄人员,随机选取小学等少年儿童聚集区进行同时竞猜。对于少年儿童而言,场外互动模式的应用拉近了其与少儿电视节目之间的距离。在观看场外灯谜竞猜的过程中,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将自身带入该角色,与节目形成共鸣。第二,角色扮演模式。少儿电视节目可以参考少年儿童的偏好,为嘉宾提供较多的可扮演角色。例如,如果少年儿童对《熊出没》这一动画片比较感兴趣,则可以将角色扮演的内容设定为熊大、熊二以及光头强。与动画片内容不同的是,少儿电视节目可以要求嘉宾按照自己的理解,自行设定剧情。在这种情况下,光头强可能不再热衷砍树,而是成为森林的好朋友,与熊大、熊二等快乐地生活在森林中。这个过程在带给观众欢笑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5]。
3.3 契合儿童需求对策
从本质角度来讲,新媒体背景下少儿电视节目传播功能受到影响的问题主要是由成年人与儿童之间的差异引发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少儿电视节目创作者仍然按照传统模式开展节目的编导、拍摄工作,则少年儿童的注意力将被具有创新性特点的节目吸引。为了实现寓教于乐目的,少儿电视节目需要将契合儿童需求作为一项基本原则。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到各所小学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获知新媒体背景中少年儿童的真实需求信息。例如,如果调查结果表明少年儿童认为当前的少儿电视节目内容太过通俗,则节目编导等人需要通过优化节目知识结构、提升节目知识水平等方式改善儿童对节目的印象,利用知识与娱乐内容的合理融合,进而获得更多的受众,使得少年儿童在轻松愉快的节目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3.4 更新创作思想对策
节目编导等创作者的创作思想会对少儿电视节目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传统创作过程中,编导等创作者利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判断少年儿童的兴趣偏好、实际需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儿童的思维习惯、偏好等因素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因此,基于传统创作思想产生的少儿电视节目难以获得受众的广泛认可。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中,少儿电视节目创作者需要对自身创作思想的更新加以重视。在充分了解少年兒童特点、思维逻辑的基础上,创作者需要将传统的创作思维转化成儿童思维,遵循新媒体时代儿童思想的要求,完成节目内容、形式的更新与创作。
3.5 娱乐与教育比重控制对策
与课堂学习相比,少儿电视节目的寓教于乐功能是通过教育与娱乐的融合实现的。在以往创作模式中,少儿电视节目创作者会通过增加娱乐内容比重的方式,吸引少年儿童的注意力。而在新媒体时代中,信息的多渠道传播提升了少年儿童对信息的要求。因此,少儿电视节目传统的多娱乐性、少知识性特点无法获得较高的收视率。针对这种情况,在后续的节目内容设置过程中,应该增强教育内容在少儿电视节目中占据的比例,使得教育、娱乐的比例关系更加符合新媒体背景中少年儿童的实际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创作者应该同时从生理、心理两个不同的层面出发,探知少年儿童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娱乐内容的需求,进而使得少儿电视节目产生良好的寓教于乐功能[6]。
4 结论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受众数量、传播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应对这种干扰作用,少儿电视节目需要加强娱乐与教育比重控制对策、互动创新对策等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娄嘉伦.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少儿电视节目如何实现“寓教于乐”[J].传播与版权,2014(3):63-64.
[2]热依拉·牙库普.新疆电视台少儿频道维吾尔语《雪莲花》栏目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4.
[3]郭薇.从《天天向上》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与创新[D].长沙:湖南大学,2014.
[4]程雪.过度娱乐化背景下电视娱乐节目的社会责任探析[D].保定:河北大学,2013.
[5]周晓铭.当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与创新对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6]王娜.我国亲子真人秀电视节目形态及叙事方式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