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影片名汉译的常用修辞格探析
2017-03-31钱舟子钱华
钱舟子+钱华
摘 要:英文影片名在汉译过程中,大量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段,其中对偶、比喻、比拟、反复、夸张、婉曲、仿拟等常用辞格的使用,使影片名的转译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拓展了影片的意蕴空间,增强了审美效果。
关键词:英文片名 翻译 修辞格
外国影片被传播到华人世界时,其译名也适应汉文化的背景被转译改写。丰富多彩的影片译名,通过转译而变得含蓄、幽默、文雅,符合汉民族的认同与审美习惯。纵观众多英文影片名的转译,在一定程度上是借助语言的修辞手段加以完成,这其中辞格的使用产生了积极的修辞效果,使得转译的形式更加多样。多样的辞格运用拓展了影片的意蕴空间,也形成了含蓄婉约的转译风格。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以典型英文影片名为例,对其汉译的修辞手法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拓展电影鉴赏的视野。
一、对偶
例:《青山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意乱情迷》(Lost and Delirious)、《曲终人散》(The End of the affair)、《尽善尽美》(As Good as it Gets)。对偶是汉民族最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古诗文、楹联中最为常见。“青”对“翠”,“山”对“谷”,“意乱”对“情迷”,“曲终”对“人散”,“尽善”对“尽美”,四字结构的对偶,使得语言协调匀称、节奏鲜明、相得益彰、衔接紧密。在文艺片片名的转译中,对偶的运用非常多,也是最能体现汉语传统的表达方式。
二、比喻
例:《郎心如铁》(A Place in the Sun)、《末路狂花》(Thelma and Louise)。把“郎心”(本体)比作(喻词“如”)“铁”(喻体),它还有一个直译的译名《阳光照耀之地》。这是一个美国经典悲剧爱情片,穷小子乔治来城里打工,与一女工秘密相恋的同时爱上了美丽动人的千金小姐安琪拉。就在抉择之时,他惊闻那名女工已身怀六甲。在他犹豫要不要杀死女工时,她不幸落水溺死。译名《阳光照耀之地》虽遵循异化原则进行直译,但终归比不上归化的《郎心如铁》。这样的剧情用一个过于阳光的名字不知道是讽刺还是矛盾?但译名“郎心如铁”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完美地诠释了电影的主题,而且还运用了具有汉语特色的“郎心”代替“男人的心”,可谓佳译。
《末路狂花》这部电影的译名一直颇受好评。译者用借喻的辞格,本体(“两个女人”)并未出现,直接以喻体来转译,颇具创意地运用“末路的狂花”来描述两个女人面对生活的无奈走上反抗的道路并最终自杀的故事。译者的匠心独运加深了观影者对影片的理解。
三、比拟
1.拟人
例:《愤怒的公牛》(Raging Bull)。“愤怒”用来形容人的情感,用在动物“公牛”身上就有了一种别样的情绪,令人好奇的是什么把一向稳重、默默无闻的公牛惹怒了。在电影中,“愤怒的公牛”是一个别称,一个拳击手的称号。这只“愤怒的公牛”为了自己的拳王梦想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最终人财两空、妻离子散。译名“愤怒的公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为剧中人物的代名词,成功地起到了吸引观众的作用。
2.拟物
例:《丈夫一箩筐》(Multiplicity)。丈夫一箩筐——一箩筐丈夫?男主角道格不堪多角色生活的重负,听从Leeds博士的意见复制了几个自己的副本帮自己完成使命,哪知忙没帮上还差点丢了自己的妻子。译名巧妙地运用拟物的修辞方法,把主人公身处的尴尬生存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造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感叹主人公命运之多舛。
四、反复
例:《纽约,纽约》(New York,New York)。这本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对男女对事业與爱情的抉择。男女主人公年轻时愿意放弃事业守护爱情,随着年岁的渐长,人性的弱点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琐碎中渐渐显露。这一对曾经相爱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是守护爱情,还是守护尊严,感情之路走到了死胡同。尊严碰上爱情总是会两败俱伤,他们也不能避免,最终离婚,从此陌路……《纽约,纽约》彷佛是他们用呢喃的声音轻轻诉说着的,他们生活的、经历的,留有他们青春和汗水的纽约。反复的作用在于突出强调特定场景中的含义与情感。译名直译,简洁明了,其修辞效果就在这声声呢喃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既曲折又深入人心。
五、夸张
例:《小岛惊魂》(The Others)、《刚果惊魂》(Congo)、《网络惊魂》(The Net)、《地铁惊魂》(Creep)。这几本片名的直译就是“其余”“刚果”“网络”“爬行”,显得平淡无奇,初看片名让人感觉有点云里雾里。作为一部恐怖、惊悚类型片,片名的“言过其实”是“必须的”,这不仅是商业宣传的需要,也是剧情发展的需要。此类转译方法的运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港澳台地区,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都市人追求刺激、喜欢冒险的情感心理。夸张的译名方法,能把影片紧张、恐怖的氛围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来,让观众浮想联翩,加深印象。
六、婉曲
1.婉言
例:《逝者》(The Dead)。对死的忌讳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从古到今,汉人对“死亡”的婉称很多。表示对死的人的一种尊重和敬爱,一般我们用“逝世”“辞世”“长逝”“仙逝”等褒义词。虽然在孔夫子口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逝者”指的是流逝的时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逝者”指的是死去的人。The Dead不直译成“死人”或者“死者”是对我们文化的归化,是一种婉言,符合国人对“死亡”的认知感与敬畏感。
2.暗示
例:《狗脸的岁月》(My Life As a Dog)。中国人好面子,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影片一开始,小孩子英玛说起了那条脑袋和心脏插满电线被航天员送到太空去的名叫莱卡的狗,英玛说:“真可怕,把一只狗丢到太空,又不给它足够的狗粮。只是为了人类的进步,狗又不是自愿要去的。”这句话彷佛是说给他自己听的,他是真的愿意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还是他的父母为了人类的繁衍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为什么带他来到这个世界又不给他爱,让他的生活就像那只为了试验而死的狗?某种程度上,骂一个人是狗远不如骂一个人没脸来得有效,一个人若是连脸都没了,他还能怎样生存?《狗脸的岁月》暗示了一段不堪回首、不忍回忆的灰暗、纠结、苦涩的童年,令人心碎。
七、仿拟
“仿拟有两种:第一是拟句,全拟既成的句法;第二是仿调,只拟既成的腔调。”[1](P109)仿拟辞格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其鲜活生动、简洁含蓄的修辞效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电影名的转译中也运用得非常广泛。
1.所谓“门”
例:《罗生门》(Rasho-Mon,又译《恋之门》)。当今社会充斥着大量的诸如“艳照门”“诈捐门”“末日门”“日记门”等系列的网络“门”事件。“生物学中把具有最基本最显著的共同特征的生物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门,如原生动物门、裸子植物门等。”[2](P865)《罗生门》讲的是由一个武士的死亡而引发的嫉妒、谋杀、背叛的故事。究竟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话?在爱情的国度里,假亦真来真亦假,谁能说得清,谁能道得白,不过是一场由爱而生、由爱而死的“恋之门”而已。
这样的“门”不同于我们以往所认识的“门”,确实能给观者带来冲击,而且因其独特,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被人反复运用也不觉得会落入俗套。
3.类似“情缘”
例:《网上情缘》(You've Got Mail,又译《E-mail情缘》)、《米其林情缘》(The Hundred-Foot Journey)。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网上情缘》讲述的是由一封误发的邮件让现实生活中针锋相对的两人坦诚相对,最终厮守的故事。《米其林情缘》若以英文名直译,为“百步之遥”之意,过于单调,观众看其名也不知其内因。以“情缘”仿拟,将美食与爱情缘结在一起,浪漫而富于遐想。“情缘”不会消失,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取这样的名字,这样的译名仍旧会吸引着观众。
4.“乱世”儿女情
例:《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三人行》(Head in the Clouds,又譯《巴黎烟云》《英法情人》)。《乱世佳人》中女主角斯嘉丽性格有其可爱的一面,但也有着自私、虚荣、骄傲的一面。她的可爱在于她一生对于自己土地的不舍不弃,她的可恨是她的自以为是蒙蔽了爱的眼睛。瑞德最终的离去使很多人不能释怀,他是不爱了还是厌倦了?大概都不是吧,离去才是他对斯嘉丽至极的爱,如果他不离去,她又怎能确认自己的心意呢?某些人总要在失去中才会成长,这是瑞德能对斯嘉丽做的最后一件事,关乎爱,关乎情,关乎乱世的爱恨情仇。
以“乱世”为译名的影片基本上只是用“乱世”来渲染背景,重要的还是其中男女主人公或悲或惨的命运。《乱世三人行》中的女主角最终还是死在了“活不过三十四岁”的预言中,但她短短三十三年的岁月远比许多人一生的岁月都来得可歌可泣。此片另两个译名《巴黎烟云》和《英法情人》也仿拟得甚好。《巴黎烟云》令人联想到中国作家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巴黎”与“京华”,一个来自欧洲,一个来自亚洲。不同的种族、肤色、语言、性格,尽管有着诸多的不同,当它们在电影中相遇时,它们只有一个名字,那便是“烟云”。而《英法情人》则让人想到了Anthony Minghella导演的《英伦情人》,仅一字之差,却都有着同样的大气磅礴。乱世纷扰,俊男美女,幽怨绵长的爱情故事总是那么令人期待和向往。
5.此“情未了”
例:《人鬼情未了》(Ghost)、《灵异缘未了》(Birth,又译《转世情缘》)。“人”与“鬼”的邂逅情节,本身就已足够吸引人,再加上“情未了”三个字,怎能不令人驻足观望。《人鬼情未了》的远隔阴阳之爱,令人不禁唏嘘。生与死不过是刹那间的事,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争取与相爱的人相濡以沫,与相爱的人相遇于江湖。《灵异缘未了》仿拟了《人鬼情未了》的译法,只是将“情未了”改为“缘未了”,其效果如出一辙。与“情未了”结构相似的还有“未了情”,例如影片《惊世未了情》(Kull the Conqueror)、《真爱未了情》(Nelly & Monsieur Arnaud)等。
7.今夜“夜未眠”
例:《西雅图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又译《缘份的天空》《西雅图不眠夜》)。《西雅图不眠夜》是对英文名中规中矩的翻译,语言显得较为平实,但它的另一个译名《西雅图夜未眠》的“夜未眠”仿拟“夜未央”就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未央”一词出自《诗经》:“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央”有“未尽”之意。犹如影片的结尾,男女主角终于在帝国大厦相遇,眼神交汇,心事暗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你?”“是我。”你能想像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说这样的话吗?可是当我们看到这里的时候竟一点都不觉得唐突陌生。这样的爱情令人神往,以至于看到相似的片名就有相似的期待。类似的仿拟还有影片《超市夜未眠》(Cashback,又译《爱情回水》)。
8.“触不到的恋人”
例:《触不到的恋人》(The Lake House)、《靠不近的爱》(Closer)。“×不×的+名词”格式的仿拟,形式多样,变化丰富。一看到《触不到的恋人》这个译名我们基本能猜到电影的主要内容,但是电影的名字通常不会揭示电影的结局。这正如看一部电影的内容简介时,通常你只能看到电影发展的大致情节,但是看不到结尾。很多时候结尾是电影的点睛之笔,因为充满悬念的结局需要观者一步一步去领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内涵。
《靠不近的爱》译名从字面来理解,含义与《触不到的恋人》基本相同,能如此出神入化地运用仿拟的修辞技巧又不受既定思维的禁锢,可谓佳译。《触不到的恋人》《靠不近的爱》这样的译名,既有文字上的相互呼应,又有内容上的相得益彰,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9.“恋恋”你心
例:《恋恋山城》(ean de Florette,又译《男人的野心》)、《恋恋风尘》(Dust in the Wind)、《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恋恋”,双声叠韵词。恋的是山城,恋的是风尘,恋的是一生的伴侣,谁能拒绝这样的“恋恋”?《恋恋山城》眷恋的是“男人的野心”。《恋恋风尘》眷恋的却不是俗世的爱恋,因为爱人的背叛,世间的一切顿时失去了意义。《恋恋笔记本》眷恋的不是“笔记本”,而是一个承诺,许她一生一世的承诺。欣赏“恋恋”这样的译名,不管是勾心斗角,偷情背叛还是一生一世,在这个译名中总能窥见人性的纯真与美好。此类仿拟运用在爱情片中无疑是极好的范例。
10.“我心……”
例:《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我心跳跃》(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人活于世,难免受到世间俗事的纷纷扰扰。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恒久的愿望,所以聪明的人懂得去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电影《泰坦尼克号》为我们传颂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它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也一时风靡全国。这首歌的中文译名是《我心永恒》,采用了最常用的四字格形式,平仄押韵,朗朗上口。《我心狂野》与《我心跳跃》,仿拟“我心永恒”,既揭示了影片的主题,又延续了观众的欣赏期待。此类译名无论多少都不为过。毕竟,心是自由的。
“所谓‘美不可译,根本性的障碍从来不是语言问题,是理解,是不同人的丰富多样的认知,归根到底,是人心的不可‘译。”[3](P246)对英文片名汉译的解读,取决于观者自身的理解与感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也期待更多更好的“汉译+”片名,作为我们欣赏影片的补充与延伸。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09.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865.
[3]王樽.与电影一起私奔[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46.
(钱舟子,钱华 浙江湖州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