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的“把关人”,应争做出色的“翻译家”

2017-03-31王平

新闻爱好者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把关人夜班新闻标题

王平

很多人认为,夜班编辑就是技能娴熟的“拼版工”,工作枯燥乏味、单调无趣,其实并非如此。一篇冗长的新闻稿件怎样使它的新闻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一条繁琐复杂的新闻标题,怎样使它的中心思想得到最简短的提炼;一组内容相似的稿件,怎样排列组合才能使它们“各显神通”、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在的综合效益……这些都是夜班编辑需要具备的精湛“技艺”,实际上,夜班编辑担负着对新闻稿件的“二次加工”,以及对报纸版面的构思创作等重任。可以说,夜班编辑不仅是报纸出版流程的最后一道“把关人”,更是一名“翻译家”。而要做一名出色的“翻译家”,笔者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四项技能:

一、修改稿件——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

从工作流程上来讲,夜班编辑最先遇到的环节是选稿子、改稿子。由于版面是有限固定的,夜班编辑就要根据稿件的新闻价值大小,去粗取精,把文章中最具精华、最有价值的部分提炼升华出来,让人们一看就能了解到最有分量和意义的信息,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向受众传播信息的目的。

稿件的修改,首先要注意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其次就是需要注意语句之间、文章上下逻辑是否通顺。比如,经济新闻稿件里常常会出现一些数据,这时就需要仔细厘清文章前后的逻辑顺序,细心检查每个数据是否准确、是否前后呼应,用法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此外,文章里还经常会出现某些领域的专业术语,这会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阅读困难。对于这些问题,夜班编辑首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读者,遇到晦涩难懂的词语,自己先要去查询清楚,然后再用简单明了的语句“翻译”成受众熟悉的语言。

以医疗卫生新闻为例,由于题材里多牵涉行业术语,也带有很强的专业性,那么要想使稿件既体现出它的核心价值,又能吸引受众的阅读,就需要把采访内容以及线口单位提供的有关素材整理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例如,《河南日报》2016年7月20日四版的《省医成功实施全省首例“产时手术”》一文,当时稿件中用了“产时手术”等非常专业的医学术语,全文大量篇幅在叙述手术过程,使人看过之后不知所云,不理解“产时手术”的医学价值究竟在哪里、技术难点又在哪里?通过与医院专家以及线口单位通讯员的反复沟通,编辑在稿件开头导语部分第一句多加了“为‘准妈妈实施剖宫产手术已是司空见惯,而由于胎儿存在出生缺陷,在经过剖宫产手术后还需再对新生儿实施手术,这无疑对医疗技术水平是个重大考验”这样一句话,目的是开篇让读者对稿件即将传达哪些有价值的信息一目了然。接着,编辑对稿件里手术过程的叙述以“抓重点、简明扼要”的方式加以修改,最关键的是在稿件结尾,编辑又添加了所谓的“产时手术”实施的意义何在、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等,例如,“‘产时手术是介于胎儿手术与新生儿手术之间的一种处理方式,针对出生缺陷患儿第一时间实施手术意义重大”“对于新生儿患有肿瘤的病例,其瘤体生长部位直接决定着产时手术的难度”。这么一来,原本枯燥的专业性稿件读起来便脉络清晰、耐人寻味,既传达了该项带有突破性的医学新技术背后的意义,又向外界普及了相关医学知识,达到了理想的传播效果。

在对稿件的内容修改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删除套话、重复和多余的话语,只留下主、谓、宾部分。但是具体要根据稿件题材和内容来修改,如科技新闻稿件,往往留下科研成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而对于科研过程的部分就可以忽略不计,与整篇文章主题相距较远的描述语句也要删除。还有些像报纸上经常见到的“简明新闻”之类的稿件,就需要注重新闻事件的结果,而对于事件中细节部分的描写可以删除、忽略不計。另外,文章题目也是修改稿件的有力依据。在阅读文章之前,要先搞清楚稿件的题目,知道它究竟在讲什么,以便快速了解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制作标题——简短精练不失大气

看书先看皮,看文先看题。新闻标题,就像是新闻稿件的“眼睛”,标题的内容和意义不亚于新闻里的导语,它起着全文的导向作用,也直接影响到读者对信息的接受。尤其在当今这个快速阅读的时代,有相当一部分读者为了快速了解当天国内外发生的时事、热点新闻,往往采取直接浏览标题的方式,这就足以证明新闻标题的重要性了。

新闻标题切忌大而空,要力争做到简短精练,而且标题里一定要有新闻事实。这是因为,新闻稿件不是文学作品,新闻标题并不需要太多的修饰或制作得过于文艺化,它的作用就是要准确地向受众传达信息,告诉读者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目前,《河南日报》省内版和时事新闻版提倡标题不超过12个字,力争做到简短精练、通俗易懂。笔者认为,比较常见的制作新闻标题的办法有两类,分别是概括和提取重点信息。

概括是大多数夜班编辑最早普遍运用的一种制作新闻标题的办法,多见于简单的一事一报的消息或是简短的综合新闻。操作方法也很简单,较容易掌握,即夜班编辑通过通读全篇稿件,掌握几个段落的大致信息,然后根据“主+谓+宾”的基本格式制作标题。

另外一种制作标题的方法——“提取重点信息”,是目前很多媒体提倡的,即以稿件重点内容统领全篇。具体操作办法是,夜班编辑在阅读新闻稿件时,结合当前大背景、媒介属性、读者所关心的话题等,将稿件中某个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提取出来制作标题。这种方法常见于一些对于政策文件的解读性稿件。以《河南日报》2016年7月26日五版头题稿件《困难群众可享大病补充医保》为例,该稿件是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文件写的政策解读稿件,当时记者采写的原标题是“2016年我省将从9大方面深化医改服务百姓”,这种标题本身并无不妥,但给读者的印象仅仅是概括了今年新政策要从哪几个方面开始实施,标题过于笼统,也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以及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地方又在哪里。夜班编辑通过阅读稿件全文,结合老百姓最关心的医保报销问题,同时查询了河南省目前实施的医保政策,将标题做了修改。新标题不但言简意赅、重点内容突出、形式大气,关键是抓住了读者获取最有价值信息的心理。

此外,制作新闻标题并不是机械地对文章各个段落的简单概括和叠加,也要适当讲究艺术性和趣味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可以说是稿件的“嫁衣”,一个好版面就是由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组成的,这些信息又是通过一个个好标题“穿针引线”连在一起的。如何具备这样的技能?一方面需要夜班编辑有良好的文学功底;另一方面,更多的功夫在于平时的积累。首先要吃透稿件的内容,其次就是要多阅读、多摘抄积累外报的好标题,了解当前社会形势、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这样夜班编辑脑海里才能形成一个个制作标题的“黄金模版”,激发出创作的灵感。例如:《河南日报》2009年3月25日八版《欧乌谈“气”,惹俄生气》、2009年5月25日四版“《〈牡丹仙子〉擦出“金火花”》,以及2015年5月6日二版《我省考核53个贫困县有了新标准(引题)不丢“贫困帽”或丢“乌纱帽”(主题)》、2016年6月2日八版《升级版“历史教室”让博物院突破空间局限(引题)想穿越历史?那都不是事(主题)》等,都是好标题的典范。

三、构思专栏——碎片化信息的“优化组合”

在一张报纸的版面上,常常会看到几篇稿子和几张图片组成一个所占篇幅和规模都较大的“集合体”,这就是版面中的专栏。专栏是报纸版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重要的报纸板块构成元素,它往往承担着对重要新闻事件的解读、归纳、整合的任务,向受众呈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也承载着将碎片化信息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的功能。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翻译家”,对专栏的构思和设置,是夜班编辑一项必备的技能。

专栏最常见的模式是对同一事件不同方面的解读,往往应遵循“有主体稿,有主打图,有重要信息”的“三有”原则。主体稿是对新闻事件的宏观介绍,起着“领头羊”的作用,主打图是为了“还原”新闻现场,给读者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在版面设置上也是为了配合专栏美观的需要。其中,重要信息是构思专栏的难点,因为一个好的专栏要做到层次分明,就要融合新闻事件方方面面的信息,这就需要夜班编辑具有对新闻事件深度理解以及准确选取稿件、对稿件删减得当的能力。

以2009年12月27日《河南日报》中国新闻版为例,当天做了一个关于武广高铁的专栏(如图1)。主打图选取了一个正在行驶的列车,以“铺底”的形式放在文字下方,并且沿途经过的每个站点都醒目地标出。作为夜班编辑,同时也是稿件的早期读者,应该体会受众对于高铁的开通,最想知道的往往离不开票价、安全系数、行程、行驶时间等事关切身利益的信息。因此,当时面对新华社发来的一长篇电稿时,夜班编辑对它进行了仔细阅读和删减,有选择地拆分稿件,并归纳整理出了关于列车运营、车厢设计、车票价格方面的几条信息,最后还在专栏里加入了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概况,以及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增加了专栏的趣味性,报纸出版后,这个版面深受读者好评。

毫无疑问,新闻版面讲究的是要有新闻价值。但实际工作中,夜班编辑也常常会遇到找不到统领版面或版心的重点稿件,而是一些零碎的信息。这个时候,对同一主题的新闻稿件以专栏形式进行整合,可以将碎片化的信息“优化组合”,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以《河南日报》2010年8月19日三版《圆梦在行动》专栏为例,当时面对稿源不充分的情况,夜班编辑发现了各个地市关于金秋助学的信息稿,还有一个“河南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金发放仪式的稿件。通过商量讨论,编辑们发现这些稿件大致分为省里帮扶措施、救助故事、救助探索这三类,于是,一个好版面的构思计划就这样产生了。为了使专栏体裁更丰富、对新闻事件解读更深刻充分,夜班编辑还临时约评论部评论员配上了短评,以多种体裁和形式填补专栏,不让专栏因信息零碎化而失去“厚重感”。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近年来党报对时政新闻的版面处理上。每年的党代会都是当地重大的政治事件,尤其是对于党报来说,更是报道的重中之重。以各地市党代会报道为例,每个地市现状和背景不同,党代会议程内容繁多,记者报道任务较重,在较短时间、有限的版面内把各地市党代会重要事项以及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提取出来,将信息集纳整合組成专栏就是常见的版面处理形式。例如在2016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召开党代会期间,《河南日报》连续四期以“亮点集锦”形式呈现各省辖市党代会重点内容以及百姓关心的话题,不但达到了专栏报道效果的最大化,也统筹兼顾了各省辖市党代会的精彩内容呈现,版面形式深受好评。

由此看来,即使稿件不充足,通过专栏对同一类主题的稿子从不同层次、不同体裁进行归纳整合,也能够使稿件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呈现。同时,这也是填补版面空白的一种编排方式。

四、图片选择——新闻图片的巧妙应用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在传媒领域已经是耳熟能详的话题了。图片可以清晰直观地“还原”新闻现场,给读者一个宏观感性的认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图片也决定着一张报纸版面构思的成败。因此,对于夜班编辑来说,图片的选取和应用与选择新闻稿件同样重要。

报纸版面不是绘画作品,它是新闻稿件的“载体”,因此在选取图片时应优先选取新闻图片。一般来说,一张报纸所占篇幅较大的图片、一个专栏里的主打图,都是以新闻图片为统领。此外,图片反映的内容牵涉新闻信息的传递,同样不容忽视。其中,要注意画面的构图是否合理、美观,图片反映的信息是否能起到很好的视觉传播效果,这些都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在刊发领导出席会议、参加重要活动的图片时,往往应选取中近景的照片;运动会、奥运会的场面,就需要选取远景图片;而要表现某个人物时,选取特写镜头或许更能突出人物性格,更有表现力和说服力。但是,灾害性新闻图片的选取要格外注意。由于灾害给国家、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图片在版面处理上就要尽量避免反映灾区群众受苦受难的一面,或是一些地区和人民受灾情况的特写镜头,而应该多选取一些社会各界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灾区人民不怕困难、抗击灾害等具有积极向上意义的图片,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营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舆论环境。

在版面编排上,选取图片有时不一定要整张刊发,还可以根据版面需要,截取其中的某一个“片段”,使图片在版面上得到巧妙应用。以《河南日报》2010年8月16日四版为例(如图2),当天做的是关于世界各地纪念日本投降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的专栏,稿件的排列以一个“V”形字母为框架,这个字母“V”截取了一张照片上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个纪念碑的图片,上面带有“胜利1945”的字样,镶嵌在整个专栏里,并在字母两侧穿插世界各地纪念日本投降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相关活动,整个版面因为一个字母“V”的巧妙应用,显得十分形象、生动、有意义。

总之,版面是媒体新闻传播活动的最终“产品”,是报社“采、编、出”工作流程最后成果的体现,是呈现给受众的所有新闻素材精细加工与配置的最终“集合体”。因此,夜班编辑在担任最后一道“把关人”的同时,更应该努力争做出色的“翻译家”,给受众呈现一个图文并茂、典雅大气、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的版面。

编校:赵 亮

猜你喜欢

把关人夜班新闻标题
一不小心就……
上夜班 升血压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夜班交心的好闺密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夜班女生怎么保养皮肤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印度电影“把关人”受贿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