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G、5G到未来的光子计算机
2017-03-31陈力丹陈少娜高璐
陈力丹+陈少娜+高璐
【摘要】研究通信技术对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学界和业界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文章结合当前移动通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回顾目前4G技术对社会结构和社会传播形态的影响,探讨未来5G技术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展望光子计算机对社会结构的革命性影响。作者认为,学界应从宏观和中观的视角,討论各种新传播介质和形态如何在互联网的整体层面“重构”着人们的生活,这些重构可能带来哪些悖论及对悖论的解读,各种新型的传播介质和形态对人们的生活可能带来什么发展趋向,以及这些趋向的正面应对。
【关键词】4G;5G;光子计算机;社会传播;社会结构
在过去的30多年里,移动通信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我们已经进入移动化、信息化时代。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正在普及之时,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研发已悄然拉开帷幕。2015年8月,国际电信联盟在美国加州圣迭戈举行的工作会议上公布了5G技术标准化的时间表。5G技术正式名称为IMT-2020,标准将在2020年制定完成。在2015IMT-2020 5G峰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5G概念白皮书》。该白皮书指出,随着4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20年及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将迈入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发展阶段。
从社会传播的角度来看,移动通信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已成为推动社会传播形态和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爆发式增长,人们的时空观得到扩展,虚拟社会成为现实社会的延伸,未来的网络社会也将进一步实现移动化、泛在化和智能化,人与物质世界也将实现无所不在的连接。研究通信技术对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学界和业界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当前移动通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回顾目前4G技术对社会结构和社会传播形态的影响,探讨未来5G技术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同时展望光子计算机对社会结构的革命性影响。
一、4G对社会传播的影响
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即“4G牌照”。从此,三大运营商开始具有提供4G基础业务与增值业务的资格,中国也正式步入了4G时代。4G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传输速度快、通信服务多元化、智能程度高等。有学者将4G的特点归纳为九点,分别是:速度更快,更加灵活,智能性能更高,兼容性能更平滑,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频率使用效率更高,网络频谱更宽,通信费用更加便宜。[1]4G时代的到来,是通信技术的划时代发展,从新闻传播和社会传播的角度来看,其意义在于:
(一)传播移动化造成更强的时空紧张感
随着4G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根据eMarketer的报告《全球移动手机用户:2014年上半年预测和比较》可知,2013年到2017年,移动手机渗透率占到全球人口的比例,将由61.1%增长至69.4%;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受众数量将突破2012年的10亿大关,达17.5亿;同时,eMarketer预测,智能手机采用率到2017年将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步调。[2]智能终端近几年来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种类的多样化也是4G时代终端发展的重要特点。除手机之外,越来越多的终端出现,手表、眼镜、化妆盒等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开发为各类信息的接收终端,空间对传播的局限逐渐被打破,移动化的传播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
传播无处不在,新闻的传播自然也会无处不在。始终“在场”不缺席,让新闻的时效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时效是新闻生命力的体现,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出现后受到冲击而式微,很大程度在于时效的不及。4G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便捷使新闻传播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达到及时与远程传播的统一。而全球数字化传播的无障碍、快速和准确,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对社会而言,4G技术促使新媒体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移动化发送和接收,加剧了对传播时效的追求,也使得社会的整体节奏越来越快,随时待命、追求效率、节约时间成为4G时代人们生活的常态。通信技术的升级使得线上交流的成本逐渐降低,线上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多样,线上传播越来越高效——这些无疑都是4G时代对人际传播非常有利的影响。但是,传播的便捷并不意味着都是好的结果,移动化的传播使得个人的私生活被完全侵入,零碎时间被最大限度地整合,容易造成个人的“时空紧张感”[3]。同时还发生了另一种情形,即“在场”但“缺席”会越发凸显,成为人们交往的新障碍,地理空间上的相聚并不意味着人际关系的亲密,对虚拟空间的建构和依赖会变得越发严重。4G时代,新媒体的这一特征将会被更加放大,信息越发急速、刺激、支离破碎、短暂,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中,已有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将会受到新一波冲击。
(二)信息形式多媒体化
如果说2G时代信息的主要形式是抽象的文字,那么3G则为视觉图形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图片的传播促使信息越来越生动,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读图时代”到来了。4G时代,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Mb/s至20Mb/s,最高可以达到100Mb/s,数据上传和下载都变得便捷快速,移动视觉体验成为当代信息传播的新标签,因此信息形式进一步得到了更新和发展,在以往的文字、图像基础上,视频成为潮流的传播方式。《2013德勤(Deloitte)中国移动终端消费者行为调查》显示,在网速高于3G网络速度3至5倍时,最有可能尝试的功能为观看视频(74%)、阅读新闻(69%)和视频通话(62%)。因而消费者期待的是4G的视频功能。4G业务推广之初,视频类功能是最吸引消费者的功能。[4]在此条件下,“微视频化”在4G时代得到充分体现。当静态的图片无法满足公众的获知需求时,动态的视频形式则包含更多的信息与观赏趣味。基于4G技术的“即拍即传”技术,已经在新闻生产和社会传播上得到了体现。
技术的发展推动新闻内容生产的形式发生改变。利用4G信号高效快速的特点,在线视频新闻的记者和电视直播的记者,得以摆脱以往技术的限制,将现场画面及时和便捷地呈现在屏幕上,保证了新闻的实时性,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频业务视野。对新媒体而言,发挥自身的优势,推进新闻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视频化,已经成为一个新命题。
在社会传播中,信息形态的多媒体化主要体现在“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方面。这是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社交化新应用,它支持用户先使用智能手机拍摄短视频(一般30秒以内),然后快速编辑美化后发布到相关的社交化媒体应用上。声音与影像的结合往往比单纯的图片传播更具有视觉冲击,也容易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因此移动短视频在4G互联网时代成为社交媒体内容生产的一种常态形式。
(三)媒介嵌入社会而无处不在
3G时代,“多屏融合”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不同终端间的互联促使信息传播实现“无缝衔接”。就新闻传播而言,3G网络在清晰度、互动等用户体验上还存在许多不足。4G时代,高清视频以及数据上行将不再是问题,“多屏互动”可以更好地实现。同时,“多网融合”成为4G时代媒介融合的重要表现,一些行业积极转型,投入对新行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因此,新闻传播的发展模式多样化了,更加庞杂并包。
对内容生产者而言,4G时代需要新闻媒体建立更加庞大的信息供应平台,利用多终端的传播优势进行资源的优化和共享,在适合不同终端传播和运营特点的同时,促使内容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对传统媒体而言,开拓新思路,利用新媒体和便捷的通信技术进行媒介融合的探索,积极转型,则是4G时代发展的新前景。
对社会传播而言,4G时代的“媒介”更加纷繁复杂,融合程度也更加深入,主要体现在物联网的发展上。传播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非生命体之间也可以有人为控制的传播与互动。4G技术不仅使信息传输的速率提升,也促使信息量的增加呈现质的飞跃,当生活中的任何物体都可以成为信息传输的媒介时,信息将无处不在,“大数据”时代也随之诞生。一切活动都将被记录,一切信息将被传输到庞大的后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介以我们难以想象的各种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传播更加普遍地存在于社会中。
(四)传播的互动更加深化或窄化
新媒体形态的迅速发展已经模糊了传—受方的界限。4G时代,这个特征会更加鲜明。在新闻传播方面,媒体作为“传播主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UGC的内容生产模式越来越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4G的普及,无论是选题搜寻、确定环节,还是内容的制作,抑或是评价和反馈,用户都将成为新闻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日常社会中,技术的发展和方式的便捷让更多人拥有话语权,调动了公众“主动传播”的积极性。当话语权被分散,大众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地位也随之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社交媒体主动与他人产生联系,主动发声并期待他人的回复,这是一种社会传播互动性加强的体现。在4G技术的推动下,“即时互动”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也具有更加生动的传播效果。当然,社会传播的“互动性”特点在增强传播力的同时,也会对个人生活乃至社会结构产生一些影响。
对数字空间互动的期待,增加了个人对虚拟时空的投入,有时这样的投入会侵占现实生活的精力和时间。同时,互动的扩大和频繁会促使个人社交范围的扩大,但也会使社交圈越发集中,稳定的社交圈对个人来说似乎不是一件坏事,但当整个社会出现这样的趋势时,不同阶层之间的分化将会变得严重,社会利益团体的边界也会逐渐明晰和固化。[5]这对开放、积极、良好的社会交往来说,并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情境。
(五)个性化传播和精准传播
借助大数据运营,当海量的内容到达云平台后,平台根据加工者能力和对用户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进行合理分工,实现对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匹配及反馈。如Google Reader同时具有RSS订阅和RSS分享的功能,后台通过用户的阅读行为对其进行分析,使网民成为具有社交标签的人群,同时通过这种人群聚合而产生的个性化内容,对其进行精准地传播。这样形成的社交圈子具有相似的需求和特点,利于进行精确传播。当然,这样的传播方式只是比较初级的“精确化传播”。4G时代,基于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后台的分析处理将会更加复杂,会结合更多用户的自主信息,将其不自知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信息进行匹配,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同时,个性化定制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论是在新闻传播领域还是范围更广的社会传播层面,个性化的需求都将被囊括,“长尾理论”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二、5G对社会传播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3G和4G技术,主要侧重于原始带宽的提供,而5G旨在提供无所不在的连接,为快速弹性的网络连接奠定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5G实际上是一个融合网络,它以融合和统一的标准,提供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高速、低耗、稳定和自由的联通。5G的技术特点可以用几个数字来概括:1000x的容量提升、1000亿+的网络连接、10GB/s的最高速度、1毫秒的网络时延。因而,5G拥有更大的信息容量、更全面的网络覆盖、更快的速度、更灵敏的反应。
相比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未来5G终端将进一步突破传播的时空限制,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信息盛宴。同时,它还将触角延伸到物联网业务,以更智能、灵活和集中化的网络渗透到社会和生活等方方面面,便捷地实现人与万物的智能互联。面向2020年及未來,5G将应用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给社会传播形态和社会结构带来变革性的影响。
(一)5G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5G技术高速率、大容量的传播特点,将推动传媒业内容采集、加工体系的重构。
5G的到来将推动新闻“即摄即传”的完全实现。目前4G的最高峰值传输速率是每秒100M,而未来5G的峰值速率最高可达每秒10Gb,是4G最高速率的100倍,同时5G的传输容量、网络覆盖率也远远高于4G。新闻从业者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传输大量数据文件,实现数百张新闻照片或者新闻视频的瞬间传送,新闻传播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5G打破了4G的空间局限,为随时随地编发新闻提供了可能。现在记者在获取新闻信息之后,常常要借助宽带网络进行传送,从新闻获取到编发会有所延迟,导致报道的时效被大打折扣。5G网络实现了连续性广域覆盖,即使在人员密集、流量需求大的地区也能保证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记者编发稿件时不必局限于一定的媒体空间,只需凭借一部移动设备就可直接整合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实现实时编发新闻。
未来的5G将颠覆公众的信息寻求模式,泛视频化传播成为常态。相比4G,5G不仅拥有更加强大的系统容量,而且还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种业务的高效传输,这些特点将使动画、视频等新闻影像成为重要呈现形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制作、上传新闻视频。专业化、高质量的视频形式将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首选。同时,未来新闻产品的呈现形式也将更加虚拟化、立体化。人们在阅读和使用新闻内容时,可以利用媒体创造出的虚拟传播场景,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享受视听体验。显然,新闻产品的互动性,将成为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媒内容生产形式的转变,也将推动传媒人才需求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需求面临着“去专业化”和需要专业化的悖论。[6]5G技术的发展,要求新闻界必须拥有大量“复合型”专业人才。5G时代的文字、摄影、摄像将不再由多人完成,更多的采访工作将由记者通过移动设备单独完成,这对记者的采编技术、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既要会拍,又要会写,同时还必须承担部分编辑、剪辑工作。具备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传媒人才,将备受市场青睐,成为未来新型的新闻人才指标。
(二)5G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1.传播时空观的进一步改变
媒介在一定意义上帮助人们打破传播的时空限制,以实现个体与他人、与社会的更为广泛的交流。5G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模式,它以一种更为急速、跳跃、分散的形式影响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地域、场景的空间真正瓦解,空间被极度压缩并且不再成为人们交流的桎梏。据统计,未来全球移动通信网络连接的设备总量将达到千亿规模。到2020年,全球移动终端(不含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超过100亿,其中中国将超过20亿。到203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接近1000亿,其中中国超过200亿。[7]彼时将实现真正的全球联通,无论是在偏远地区、高速移动等恶劣环境下,还是在人员密集、流量需求大的区域,人们仍然能运用移动设备来进行远程交流与沟通,建立“远距离的亲密感”[8]。
5G技术不仅会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同时还将加速信息传播形态的变革。未来的信息传播形式将更加具象、直接、多维和动态,移动视频通信将成为人们的首选通信方式。自互联网兴起以来,视频通信也逐步走向移动化。目前,受网络速率慢、容量小、覆盖率窄等影响,移动视频通信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推广。功能强大的5G将解决这些问题,视频呼叫、通信将不再成为少数人的奢侈行为。与以往不同的是,5G网络支持下的视频通信更加强调移动和遍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将大大缩短。
但另一方面,5G时代的到来,将会加快整体的社会节奏,带来更强烈的时空紧张感。这是指新媒介技术在改变时空经验中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冲击和心理紧张状态。[9]5G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大大提高,信息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越来越多分散的、支离破碎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视野,迅速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反而变得非常困难,人们在混沌的信息空间和“数据过剩”面前,可能陷入焦虑状态。同时,5G网络的全方位覆盖在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同时,也会使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时空场景发生交错。人们处于一种随时随地的在线模式,并不得不与他人进行即时回应和对话。这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压迫感和紧张感。
2.虚拟社会的全面建构
除了不同时空场景的交错外,虚拟社会的建构也是5G所影响的结果。基于5G技术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将推动虚拟与现实边界的消失,促进虚拟社会的进一步构建。5G技术的发展,首先满足了虚拟社会对网络的要求。利用5G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入”虚拟空间,并不受限制地在现实和虚拟两种空间穿梭。另外,5G还将有助于提升虚拟互动体验的效果。它能够创造出一个多维度空间的虚拟传播场景,使得线上交流更加直接、高效、生动。
5G网络将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高速、便捷的网速支持,这也将极大丰富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比如在线游戏、虚拟现实、OTT消息、移动云存储、视频共享等虚拟体验。人们可以在线上进行“真实的”交往、工作、学习和娱乐,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由此改变,形成丰富、有趣的虚拟生活方式。虚拟化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5G时代网络的遍在,使得人们时刻处于在线模式,这将进一步延展人的社交圈。借助5G展开的虚拟交往,不仅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增添了新形式,同时还拓展了人际交往的空间,交往的自主和平等得以充分体现。
当然,5G在给人们的交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情感带来了危机。随着虚拟社会的建构,人际之间面对面的真实交流被虚拟交流所取代,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联系被淡化。人们迷失于虚拟世界中,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一无所知,也漠不关心,这可能導致社会情感疏离、人际信任的危机。
(三)5G实现人与物的智能传播
最近20多年传播科技浪潮的发展,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阶段:基于网络互联的Web1.0时代,基于人际社交的Web2.0时代,以及基于万物互联的Web3.0时代。无论是Web1.0时代还是Web2.0时代,强调的始终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Web3.0时代则更加强调的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传播。5G技术的发展将加快人类进入Web3.0万物互联时代的步伐,新一轮智能化浪潮不仅能进一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无缝连接,还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高速连接。
2015年2月下旬,中兴通讯发布的5G技术白皮书《5G——驱动现实和数字世界融合》这样描绘了5G时代的世界: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即将合二为一。在5G技术的支持下,人类感知、获取、参与和控制信息的能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利用5G技术,人们及时跟家里的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也可以随时知道自己的孩子、宠物的情况。同时,还能实现汽车自动驾驶、智慧城市传感系统、智能家电、工业自动化系统、互联健康系统、私人无人驾驶飞机等新技术。[10]许多事物的运转不再依靠人的亲力亲为,而是通过网络技术的连接来实现人的智能化控制,“媒介即人的延伸”达到极致。由此,还将推动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延展。信息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物品都可能成为传播的介质。借助于5G终端技术,传播体现出智能、泛在的趋势,人们可以通过不同介质实现“所想即所得”。
不可忽视的是,通信技术在给我们带来这些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种新的异化或统治。人可能成为被迫适应科技要求的工具,可能出现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因此,在未来的5G时代,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变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在虚拟社会交往中,人们应把握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在提升获取、分析与传播和进行网络交往能力的同时,避免技术异化,坚持人在媒介时代的主体地位。
三、继续向前看:光子计算机[11]
我们迈入了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享受计算机带来的開放与互动的同时,也感受到电子计算机处理速度慢、散热不良、需定时清理垃圾的烦恼。4G、5G技术的发展,就是企图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前文已经叙说了4G和5G带来的比较美好的前景。5G的速度之快,完全可以解决当前电子计算机速度慢带来的问题。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对电子计算机的速度还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难道我们只能在电子计算机的范围内没完没了地继续创造6G、7G?不能换一种介质和一种思维吗?
我们需要继续向前看,提出这样的问题:计算机可不可以是超常的?让人们彻底甩掉现在电子计算机带来的种种烦恼?现在至少在理论上,“光脑”给出了答案。“光脑”即光子计算机。光子的运动速度小学课本里就有了:30万公里/秒。电子(不是电流)的速度,直到高中课本上才获知:593公里/秒。计算机若由光信号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操作、信息存贮,速度应该是电子计算机的1000倍到1万倍,快得令人难以想象。
电子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采用串行的方式,其工作时间的2/3都在传输数据,即缓存。20世纪90年代从286到586的计算机几乎不存在热度高和缓存的问题,因为最初的软件只有十几款,文件大多为几十KB。后来的电脑体积小了很多,速度越来越快,但电脑却越来越烫,开机时间越来越长,因为即使速度快了,要处理的文件已经大到数万倍于以往的文件,无数上G的文件+无数几十、几百兆的软件,再快的速度在电子计算机里也需要缓存;随着装配密度的不断提高,导体之间的电磁作用不断增强,散发的热量增多,从而制约了运行速度,电脑烫和慢成为常态。现在,加快电子传输的速度成为计算机传播科技创新的基本路径,于是3G、4G、5G……速度的提升越来越艰难,而且这是有极限的。
光子彼此之间没有干扰,齐头并进。即使以现在的5G技术,电子也需排着长队一个一个地通过处理器,而光子可以肩并肩地以光速飞驰而过。光子计算机的信息存储容量是超大规模的,光子的传导可以不需要导线,即使相交也不会产生相互影响,平行通道的密度几乎是无限的,其驱动能源的要求也很低,因而光子计算机可以做到微型、便携。这种计算机在图像处理、目标识别和人工智能方面,其作用远比电子计算机大。
光子计算机来了,会对现在的新闻传播和整个社会的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界需要提前讨论。相比我们在“量”的层面讨论4G、5G对社会的影响,光子计算机的来临是一次革命性的质的飞跃。学界可以适当地研究每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或介质的特点,但不宜停留在这种介绍和评价的层面,而应从宏观和中观的视角,讨论各种传播介质和形态如何以互联网的整体层面“重构”(re-imaging)着人们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消费方式、连接方式、商业模式和监管重点,这些重构可能带来哪些悖论以及对悖论的解读,各种新型的传播介质和形态对人们的生活可能带来什么发展趋向,以及这些趋向的正面应对。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3&ZD182)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邓永红.4G通信技术综述[J].数字通信世界,2005(2).
[2]范叶妮.4G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形态变化新趋势[J].编辑之友,2014(7).
[3]陈力丹,毛湛文.时空紧张感:新媒体影响生活的另一种后果[J].新闻记者,2014(1).
[4]范叶妮.4G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形态变化新趋势[J].编辑之友,2014(7).
[5]陈力丹.新媒体对社会结构的影响[J].民主与科学,2013(6).
[6]陈力丹.新媒体对社会结构的影响[J].民主与科学,2013(6).
[7]蔡文清.5G是一场革命[EB/OL].北京晚报:知道版,http://www.abbao.cn/page/10079818620589.
[8]陈力丹,毛湛文.时空紧张感:新媒体影响生活的另一种后果[J].新闻记者,2014(1).
[9]陈力丹,毛湛文.时空紧张感:新媒体影响生活的另一种后果[J].新闻记者,2014(1).
[10]中兴通讯.5G——驱动现实和数字世界融合[EB/OL].http://bbs.c114.net/thread-818253-1-1.html.
[11]比超级计算机快一万倍的“光脑”来了[EB/OL].科普中国,http://tech.qq.com/a/20151124/017512.
编校: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