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班级教学公平问题探析

2017-03-31曾丽群李红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中小学

曾丽群+李红

【摘要】本文论述当前中小学班级教学存在教师差别对待学生、课堂教学评价不公平、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不公平等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有教师个人主观意识存在偏差、教师评价体制的影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构建科學的评价标准、实施分层差异化教学等举措可以解决教学不公平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中小学 班级教学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04-02

课堂教学公平是民主化进程的必然趋势。课堂教学公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班内不同学生一视同仁而非厚此薄彼,并切合其实际予以差别对待。[1]课堂教学公平是站在大多数人对于教育公正的需求来看的,是一个班级总体在占有相对均等教育资源的前提下,教师使全体学生在享有平等待遇的基础上,为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和潜能,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适度的差别对待。当前,尽管我们强调课堂教学公平,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一、班级教学不公平问题现状

班级教学是教育的实践领域,直接影响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甚至影响整体教育公平的实现,可谓意义重大。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多年,但在升学率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仍旧存在。

(一)教师不公正的差别对待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公正包含对每一位学生人格的尊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师伦理。教师的不公正行为,哪怕是偶尔的一次,也会对师生关系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从根本上说也违背了教育精神,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公正德行的形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现实中,我们仍然看到一些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成绩差的学生。例如,教师选择性地与学生交流,课堂互动机会分配失调,安排座位时优先考虑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中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言语不当等,这些都是不公正的差别对待。

(二)教学评价存在不公平

国家一直强调并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然而在现实中,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评价仍普遍存在。首先,部分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话语评价不当,有些甚至冷嘲热讽,没有看到学生的其他闪光点,导致成绩差的学生愈加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其次,评价片面地以学习成绩作为标准,不能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全面评价,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学霸”“学渣”等名词也是由此单一的评价形式而来的。这种以一把尺子来丈量每个具有独特品质的学生,显然过于单一和片面,不仅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三)教学方法存在不公平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2]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经常选择讲授法和练习法。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严格按照课本内容讲解;学生则机械地通过听讲或课内外练习掌握知识。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是统一化、同步化、标准化,这种教学方式在讲解现有的知识成效较大,但学生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不是自主地吸收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教师运用固化的教学方法对待特性不同的学生实质上也是不公正的,在升学率的影响下,教师的因材施教往往流于形式,其教学设计及讲解更多考虑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

二、班级教学公平缺失的原因

有些课堂教学不公平问题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却需要我们挖掘,但无论是明显或是隐蔽的不公平,我们都需要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一)教师个人主观意识存在偏差

由于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对于学习不好、不守纪律的学生往往釆取惩戒或冷落的态度,忽视他们的学习需求,而重视甚至尽可能满足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教学过程长时期的开展,教师的偏见日渐加深,认为优等生什么都好,忽视优等生的缺点,把资源集中在优等生身上;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认为他们一切皆差,采取漠视的态度。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这种偏见是学生无法在教学过程得到全面发展和教学不公平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

(二)教师评价体制的影响

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繁琐复杂,但目前教师评价仍较看重教学成绩,忽略了教师在过程中的付出,导致评价内容片面单一化。这也直接导致教师愈加功利性,过度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学校、家长对于教师的评判往往是看他们所带班级或所教科目的成绩,教师便理所当然以此为依据,将学生按照成绩划分等级而展开教学,并误以为这就是“差异教学”。

(三)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不可否认,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制约课堂教学公平的客观因素之一,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与每个学生的需求一致和课堂教学的统一性始终是矛盾的。即使教师秉持平等的教学态度开展教学,一般也是照顾大部分成绩中等的学生,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照顾较少。学生权利保护方面也是不公平的,其实,只照顾到某一方都有失公平,在班级授课制的制约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促进班级教学公平的策略

课堂教学存在的不公平问题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要实现教育公平还需要多方面努力,本文根据上文分析的原因,相应地提出三点促进班级教学公平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因此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可以改善课堂教学不公平的现象。教学没有绝对的公平,实质上的教学公平是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兼顾整体性,这就需要教师能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并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素质,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能够有效处理公平和差异的关系,精准定位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熟悉个体差异及学生层次,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和个体差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认真把控教学进程。影响课堂教学公平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升教师的道德感,也是丰富教师的精神境界,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自然会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育,善待每个学生,有利于课堂教学实现公平,因此,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

(二)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

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家长要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应该作为评判教师教育水平的唯一指标,在教学中,既要看到学生的成绩,也要看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发展,使评价发挥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科学评价学生,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目标的完成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客观且实事求是的评价,既不夸大表扬,防止学生自得其满,又不过分贬低,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为实现班级课堂公平营造一个良好的评价氛围。

(三)实施分层差异化教学

由于中小学班级教学大多仍采取班级授课制,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都是固定的,而没有照顾到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造成照顾到一方而另一方没有顾及到的不公平问题。为了使中小学班级教学真正实现公平,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首先,教学内容可以进行层次性划分。以成绩中等的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成绩优秀和成绩较差的学生,灵活掌握教学的要求和难易度,设置适应各种学生水平的教学方式。其次,将练习与作业依据难易程度划分不同的层次,例如分为基础题、选做题、提高题、冲刺题等。学生可依据自身能力、教学要求、个人发展方向等适当选择。因此,教师不仅要精通教材和课程要求,掌握知识点的难易度,而且要了解并分析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明确学生的层次,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正确把控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小学班级教学要想实现课堂高效,就需恰当处理好课堂教学公平问题。教学公平问题与社会公平紧密联系,教育不公平会影响社会公平。因此,不管从中小学班级管理角度看,还是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重视教学公平。要解决教师不公正的差别对待、课堂教学评价不公平、教学方法不公平等问题,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实施分层差异化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福显.教师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J].教学与管理,2005,(10):3-5.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97.

(责编 周翠如)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中小学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