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成果与启示

2017-03-31卞相捧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

卞相捧

摘要:本文以法律中提出的目标为参考标准对过去20年内韩国文化产业政策所获得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并以此考察文化产业政策的经济成果及社会文化成果。此外,通过对文化产业政策的整体分析和评价,得出关于未来韩国文化产业政策走向选择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韩国文化产业;产业政策;政策成果

一、文化产业政策的目的

对于文化产业政策的成果如何定义和测定,存在着各种观点和方法论,但其中以政策实行为主体,即以政府自身提出的目标能否达成作为参考标准,是相对合理的一种评价方法。相关法律和预算是影响政府政策的两个主要因素,大部分法律开篇便体现有关法规实行的目的,这可以明确必须的政策指向,并要求实现与预算及资金相匹配的执行成果,此外,政府编制预算时,会提出各项目的成果指标,并由国会对此进行评估。综合来看,以相关法律首条中体现的政策目的和预算中制定的成果指标为参考标准,能够一定程度上把握该政策最终产生的成果情况。

首先,以相关法律中提出的目标为参考标准,可以对韩国过去20年内文化产业政策的成果进行简要梳理,同时,我们所说预算中制定的成果指标是以各单位及事业内容为参照进行划分的,定量和定性指标也是被区分开来的,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并非具体行业而是基于整个文化产业层面上的政策成果。

作为韩国文化产业领域基本法代表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在其第1条中指出:“为支持及培育文化产业制定必要条款,奠定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强化竞争力,以对国民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目的”。其中“对国民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是《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所追求的目的。

另一方面,《内容产业振兴法》第1条中也提出:“制定振兴内容产业所需要的相关条款,奠定内容产业发展的基础并提高其竞争力,并以此实现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并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的目标。”由此可知,振兴内容产业的目标是“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并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做出贡献”。此外,韩国于1995年颁布的《影像振兴基本法》也提出了“提升国民生活水准”和“强化影像产业竞争力”的目标。

综合以上表述,其政策目的可大致分为“强化经济发展及产业竞争力”的经济层面和“提升文化生活及生活品质”的社会层面两种。囊括两个层面的政策目的,反映了结合文化和产业两大元素的文化产业所固有的属性,其固有属性决定了文化产业政策最终要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个领域都产出相应的成果。

二、经济成果

1.国民经济贡献度。文化产业的经济成果大致可根据对国内经济的贡献程度和海外市场地位两方面来评估。国内市场上,文化产业增长趋势可由销售额和出口额来体现。从得到韩国统计厅认可发布的2004年以来文化产业统计来看,国内文化产业销售额在2003年已达44兆韩币,此后持续上涨,到2014年增长至94兆韩币,十余年内规模增长超过2倍。同时,出口额以2003年的6亿美元为基准,也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4年达到54亿美元,在十余年内,受“韩流”等文化产业现象的积极影响,增长了9倍之多。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评估韩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需要对GDP中文化产业的占比进行分析。数据显示,韩国文化产业的附加值总额从2005年的20兆韩元持续增长到2013年的38兆韩元,每年占GDP比例约为2.4%至2.8%,与制造业相比,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并不是很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附加价值比例约60%,和其他产业相比极高,和制造业21.1%的附加价值相比,更是高出近3倍。可见,文化产业能够以较小的投入收获较多的成果,具有高投入产出效率的优势。事实上,文化产业的经济價值不止于文化产业本身,鉴于文化产业的窗口效应,其可能触发的连锁效应将延伸至非常广阔的领域。文化商品出口到海外,本身便会产生收益,而在海外韩国文化产品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对韩国文化的偏好度及品牌价值的认可度都会有所提高,进而产生积极的外部效果。具体来看,“韩流”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韩国生产的化妆品、服装和家电等消费品在其他国家市场所赢得的较高人气上,有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商品出口每增加100美元,消费品出口将增加412美元。据2012年韩国进出口银行对2001至2011年92个国家韩国文化商品出口额和消费品出口额数据的回顾和分析,文化商品出口拉动消费品出口的贸易创出效果十分明显。从出口额增长来看,各类文化商品出口增加100美元时,IT产品、服装和加工食品出口额分别平均增加了395美元、35美元和31美元。从出口地区来看,亚洲地区的音乐输出,化妆品出口以及IT产品出口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南美地区,音乐输出以及IT产品出口则表现出积极带动作用。

2.海外市场地位。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韩国的市场地位不容忽视。根据PwC发布的报告,2014年文化市场规模超过250亿美元的国家有美国、日本、中国、德国、英国、法国、韩国和加拿大等14个国家,这14个国家的文化市场总规模合计达到了15,162亿美元,占世界文化市场的约80%。从销售额来看,美国在世界文化市场的占有率为32.1%,居于首位,之后依次是日本、中国和德国。根据PwC所掌握的信息,韩国文化市场规模为518亿美元,占世界文化市场的2.8%,位居第7,而2014年韩国GDP名义上居世界第13位。细分来看,韩国游戏产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有率为10.6%,位居第4,电影市场占有率为3.4%,居第9位,出版市场占有率为2.47%,位居第8位,综合以上数据,韩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是相对较高的。

三、社会文化成果

1.文化生活。文化产业的兴旺,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各界文化消费活动的增加。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在2014年发布的文化消费现场调查结果来看,参加一次以上演奏会、展览会等文化活动的比例为71.3%,比十余年前增加约9%。从消费类别来看,电影消费比例从53.3%增长到65.8%,表现出压倒性优势,参加大众音乐、演艺、话剧、音乐剧及美术展等的比例约为10%,而参加文学活动或传统艺术活动的比例不到10%,和其他消费类别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这种状态在过去十余年中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全民层面来看,韩国国民文化活动年平均参与次数从2003年的4.5次增加到了2014年的5.0次。但其中观影占了较大部分,其余文化活动内容平均每年只有0.1-0.2次的水平。若以观影1次以上的消费者为基准,年平均参加文化活动次数约为20次,这种情况下电影虽然仍占较大部分,但是其他类型的活动参与率也相对提高,换言之,即只要参与过一次文学、美术和传统艺术等形式的文化活动,再次参加的概率将明显提高。除此之外,参与文化活动和民众闲暇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统计局对国民生活时间的调查,韩国10岁以上国民,每天平均交际和休闲活动时间在6小时左右,1999年至2009年期间有所下降,但到2014年又出现一定回升。从文化消费观点来看,家庭支出中文化支出占比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组数据。根据韩国统计局每年发布的家庭动向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韩国家庭平均支出为2,901,814韩元,其中娱乐文化领域支出126,351韩元,文化休闲占支出比约为4.35%。2006年起,文化休闲支出比例略有增加,但维持在约4%的水平,2011年后则出现逐步增长的趋势。

2.生活质量。从文化活动丰富人类生活的角度来看,文化消费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针对这一定义下的生活质量,提升文化消费的满意度是文化政策的最终目的。关于韩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根据统计局每年进行的社会调查中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数据,可以有初步的了解。公布的数据显示,国民生活满意度虽然在过去10年间呈现略有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来看对生活感到满意的比例仍停留在30%左右的水平,可见事实上韩国国民的生活质量并不高,而这一点也正通过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传达给大众。另一组极具代表性的数据是国民幸福指数,在国内外发表的各种幸福指数调查当中,韩国国民幸福指数给出了相当低的数值,联合国发表的世界幸福报告书中,韩国在被调查的156个国家中排第41名,在Better Life Index的36个OECD会员国家当中排第25名。韩国国民幸福指数如此之低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对社会的责任感缺失,以及娱乐不足而导致的过大压力等。从与幸福感影响因素相关的国际排名上看,韩国的社会关联度位于幸福度较低的第32名,人均工作时间、自杀率以及压力程度在OECD国家中属最高水平。其中针对人均工作时间和压力的问题,在国民闲暇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增加文化活动是提高国民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综合以上影响因素和数据,再次印证了推行与生活质量相关的文化政策的重要性。此外,2013年12月,韩国总统所属的国民大统合委员会发出以“是大韩民国国民的我!”“这个时候幸福”为主题的调查结果显示,韩国人最自豪的领域集中在体育、韩餐、韩文、韩流等文体及旅游观光等领域,占比达到了30%左右。

四、启示

过去20年中,韩国文化产业政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部下属机构等政策执行组织规模不断扩大,预算呈现飞跃式增长,相关法律和制度也在质和量上不断提升。目前,以传统和固有文化为中心是文化产业局最新确立的产业政策,并正以之为中心大力推进产业政策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截至2014年,韩国文化产业规模成长为世界第7位,作为实现创造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核心,韩国文化产业政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内需市场的成长和成熟。据统计,韩国文化产业销售额正持续增长,但综合对比文化消费和实际需求,其销售额和目标市场仍存在很大增长空间。具体的,在韩国民众文化活动中观影消费占比很高,同时也应注意到展览和演奏会等其他类型文化活动参与比例极低的现实状况,基于这一状況,未来可尝试通过推动国民参与多种文化活动来扩大文化产业领域的内需市场。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和大众积极参与多元文化消费反差显著,国民文化支出占比仍停留在家庭所得4%的水平,因此,未来需进一步消除“文化产品是免费的”这种错误认识,促使民众更多地为文化产品消费。这不仅是通过国民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还是优质内容资源得以持续生产和流通的良性循环,对于提高国民文化消费满足感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总之,为构筑成熟的文化产业内需市场,广大民众对于文化消费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2.为海外市场的扩大加强双向文化交流。韩国文化产业在过去十余年中受“韩流”的积极影响,在海外市场获得了相当丰厚的成果,此成果进一步超越文化产业,连接多个产业领域形成了多元产业群,对“韩国优选”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但当下在国外的部分地区,不时出现的所谓“厌韩流”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韩国文化和产品出口海外的方式。相比于韩国文化越过东亚传播到东南亚、中东和南美等地而言,韩国本土则倾向于只消费美国、日本等部分国家的文化。文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相互性和互惠性,若想使韩国文化产业海外市场今后获得长足发展,则需要在社会文化方面提高对进驻地区的了解和关注。这一点上,文化产业政策应当参考传统文化政策理念,强化“双向文化交流”,这对于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及社会文化成果均将大有裨益。

3.为社会文化的成果而努力。文化产业政策虽是产业政策,但本质上仍是文化政策。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文化政策应致力于最大化地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基于此前的论述,当前韩国文化产业在经济层面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社会文化层面还略显不足。幸福是生活质量的核心,文化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获取社会文化层面的成果既满足了文化产业的需求,也意味着经济成果的达成。综上所述,在文化产业政策上,为了社会文化性成果的努力,是政策的最终目的,也是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朴永一.文化产业政策手段的效果比较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12

[2]金奎灿.文化产业法体系整理方案研究.韩国文化观光研究院,2013

[3]郑相哲.文化产业政策的变化和展望文友社,2015

[4]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2013,2014,2015)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征分析
产业政策立法的逻辑进路
浅析我国产业政策法问题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交通运输监管体制的未来:从产业政策规划者到独立规制机关
争议产业政策
美国环保产业政策分析及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