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辩论的方式深化体校素质教育

2017-03-31余杜鹃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自主探索辩论素质教育

余杜鹃

摘要:社会的发展对各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家长、老师身心疲惫,素质教育[1]应运而生。这也体现了我国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体校生现状;素质教育;辩论;自主探索

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2]。为了兼顾“读训并重”,学生不但要面对繁重的训练课程,还需要学习文化教育课程。不少教师反映,短短一节课时间,能将新知识内容的重难点突破已经很不容易了,基本没有时间进行其他方面内容的渗透。教练也反映,学生平时训练也主要以锻炼体能,训练技巧为主,素质教育的开展有一定的困难性。另一方面,体校生大多数都寄宿在学校,家长往往很难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当中,更别说身体力行地进行素质教育了。所以,人文思想素质教育成了体校生教育中较为缺失的一部分。该如何让运动员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让学生不但在运动场上有傲人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呢?

随着时代的变化,青少年身上具备了时代赋予的独特个性。当代的青少年早已习惯了耳提面命式的教育。面对不绝于耳的苦口婆心,青少年往往会有选择的听取长辈的谆谆教诲,甚至不少学生自动开启屏蔽模式,这时常让老师和家长无可奈何。立足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应该转变原有的模式[3],辩论成了素質教育的良好的契机。

根据学生身心特征,辩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4]。

青少年阶段,容易产生一种好胜心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辩论迎合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探索和学习、思考与辨析。通过对一个问题多维度多层面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辩论,让素质教育悄无声息的渗透到每一位学生。

古有晏子使楚,不惧高堂,巧言善令;三国时期,诸葛亮只身过江东,舌战群儒促成孙刘联盟。现有课堂雄辩,引今博古,思源迸发激起千层浪。通过对国际大专辩论赛视频的学习,学生摒住呼吸,深深的感受到辩论场上的紧张、辩论双方的唇枪舌战、感受到每一位辩手的气魄、机智、妙语连珠、旁征博引。被辩手们渊博的学识折服,更钦佩他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勇敢、大义凛然。在体校的课堂学习中,运动员学生课堂上思考问题总是浮于表面,不愿意作深入思考,缺少积极探索动机,更不愿去挑战和征服新的问题。然而,辩论赛的开展,学生却表现出积极探索的状态,不同的辩题成了学生持续不断探索的动力。在辩论赛准备阶段,不论是对辩题作分析、对论据的收集,或是对辩论中各环节的设计上,学生都积极探索,敢于挑战。一堂辩论课,需要辩手们在课前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搜集与此辩题相关的古今中外的史实,并将资料整合,才能有辩论场上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分类、加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人不可能在学生时代就获取以后生活的所有知识。只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6],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不断学习,实现终生学习的目的。通过对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学习和模仿,学生意识到,要更多的获取各学科、各社会历史阶段的知识。这些资料信息不但可以从网络中获取,还可以查找有权威的文献资料,辞典等工具书。为了让论据更有说服力,还可以查找各权威机构的数据调查报告等。为了提高自己的辩论技巧,不少同学还专门查找资料,让自己掌握更多的辩论技巧。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并分析资料的价值性、不断学习他人的辩论风格和技巧,在准备一场辩论赛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判断,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当前,不少网络媒体对运动员的素质提出质疑,这说明社会对运动员的要求不仅是优异的运动成绩,还包含真善美的传扬。运动员学生应该对照社会的要求,严于律己。此外,运动员的人文素质教育[5]也应该引起包括教练、教师在内的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如何让每一位运动员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能有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辩论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通过思考辩题、搜集资料、分析辩题和论据,让学生在探索中明辨是非,在对比中自省,在辩论中更透彻的看清伪恶丑,感受真善美。辩题“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取成功。英雄不是一次历史事件上的成功,如兵败于五岭坡的文天祥高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蛋清照汗青”时不屈的气节也是民族大英雄。“青少年早恋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的辩论中,让学生意识到早恋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必然,家长老师已经青少年自身都应该正确看待。正确的引导之下,对异性的爱慕之请也能激励彼此,实现双方共赢的结果;比如“构建和谐社会是依靠个人素质还是依靠社会制度”的辩题中学到,和谐社会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多方面的要求,每个人都应该为创造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否则,不良的言行不但影响个人形象,将来走上世界的舞台也只会让国家和人民蒙羞。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M].教育研究2006(2).

[2]徐丽敏.体校学生文化课学习的调查与研究[M].首都体育学院2013.

[3]张继安.谈“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向素质教育的转轨[M].教育科学1995(2).

[4]张洪诚.如何激发体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M].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6).

[5]童兵兵.体校运动员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M].浙江省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2006.

[6]杨先平.如何培养体校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M].教育教学论坛2014(22).

猜你喜欢

自主探索辩论素质教育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