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某地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
2017-03-30刘小茜谭大华
刘小茜 谭大华
(1.西南医科大学 预防医学系2012级,四川 泸州 646000;2.四川省德阳市疾病控制中心,四川 德阳 618000)
四川省某地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
刘小茜1谭大华2△
(1.西南医科大学 预防医学系2012级,四川 泸州 646000;2.四川省德阳市疾病控制中心,四川 德阳 618000)
目的:研究四川省某市艾滋病疫情的流行特征。方法:HIV/AIDS疫情数据来自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历史卡片数据库中下载数据资料,导入SPSS13.0。将HIV/AIDS病人依据时间先后分为A组合B组。A组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病人,B组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人。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艾滋病流行特征。结果: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发现HIV感染者1909例,AIDS病例925例。两组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之间,占62.86%。感染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其中,性传播途径占绝大多数。结论:HIV和AID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的趋势,加强艾滋病检测网络的建设,针对性的艾滋病知识宣传,关注重点人群,对HIV/AIDS的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HIV;AIDS;流行病学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近年来,年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为了了解地级市艾滋病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本文对四川省某市2010-2016年艾滋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HIV/AIDS疫情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
1.2 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历史卡片数据库中下载数据资料,导入SPSS15.0。将HIV/AIDS病人依据时间先后分为A组合B组。A组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病人,B组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人(按照发病日期统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艾滋病流行特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发现HIV感染者1909例,A组及B组分别566例和1343例;共发现AIDS病例925例,A组及B组分别292例和633例(表1)。经χ2检验,两组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IV/AIDS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表1 2011年至2016年某地级市HIV/AIDS发病情况(按发病日期统计)
2.2 性别及年龄
1909例HIV感染者中,男性发病1452例,女性发病457例,男女比例为3.18∶1。报告病例中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为88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之间,占62.86%。925例AIDS病例中,男性发病705例,女性发病220例,男女比例为3.2∶1。报告病例中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为87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之间,占60.32%,见表2。
表2 2011-2016年某地级市HIV/AIDS发病情况的年龄分布(按发病日期统计)
2.3 感染途径
感染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表3为某地级市HIV/AIDS的感染途径。其中,性传播途径占绝大多数。
表3 某地级市HIV/AIDS的传播途径
3 讨论
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显示,本文涉及的地级市2011年HIV和AIDS的发病率(1/10万)分别为3.6738和1.4382,发病率逐年上升,到2016年的发病率(1/10万)分别为16.9371和5.8355。将2011年至2013年和2014年至2016年两个时段进行比较,2014年至2016时段的发病率高于2011年至2013年时段,具有统计性差别。与其他报道的地级市HIV和AIDS发病率类似,具有明显上升的趋势[2-3]。HIV和AIDS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艾滋病检测网络的加强,提高了HIV和AIDS的发现率。。调查涉及的地级市增加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提高了艾滋病抗体检测能力,加强了对临床病人、住院手术病人、产前检查、义务献血者的艾滋病的监测。其二,HIV和AIDS发病率实际升高。许多报道发现,HIV和AIDS在全国范围内有明显升高的趋势[5]。应该进一步加强艾滋病检测网络的建设,加大自愿检测咨询,扩大HIV和AIDS检测范围,及时发现新的感染者并纳入管理。
本文涉及的地级市HIV和AIDS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壮年,20~49岁之间,占60.32%。许多研究发现,HIV和AIDS发病在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人群发病率较高。这些人群文化程度不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艾滋病防范意识淡薄是其发病率较高的原因[6]。因此,有针对性的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特别是在劳动密集性企业、建筑工地等农民、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场所进行防艾宣传,将对HIV和AIDS的预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涉及的地级市AIDS传播途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与全国的AIDS疫情相同。有研究提示非婚异性性行为成为性途径传播的最主要因素,男男同性传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已出现夫妻间相互传染[7,8]。提示AIDS疫情正在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不但高危人群,也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关注性服务人群和男男性行为者,通过加强对性病门诊病人的干预,扩大安全套项目,从而减少AIDS的进一步传播。
因此,HIV和AID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的趋势,加强艾滋病检测网络的建设,针对性的艾滋病知识宣传,关注重点人群,对HIV/AIDS的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1 赵烨,马颖,陈任,等. 我国艾滋病防治政策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5, 15(2): 114-117.
2 傅卓华,赵秀萍,赵艳秋,等. 2005-2012年苏州市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 江苏预防医学, 2013, 24(6): 18-19.
3 梁飞立,何艳英,黄绍标,等. 广西横县2007—2011年老年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24): 2631-2632.
4 运玲,张志坤,何金奎,等. 2011-2015年唐山市STDs的流行病学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 43(24): 4419-4424.
5 李彤,咸云,褚敏捷,等. 艾滋病防治领域中的社会网络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16, 30(11): 1015-1018.
6 何佩琴,马征. 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信行调查[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6, 31(6): 68-70.
7 陈宗良,刘朝贵,张维. 2006-2015年重庆市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2): 193-195.
8 周艳秋,郁晓磊,吴健. 2013年上海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对比分析[J]. 疾病监测, 2017, 32(1): 25-28.
AIDS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in a prefectural-level city in Sichuan
Liu Xiao-xi1, Tan Da-hua2△
(1.Grade 2012,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Luzhou 646000; 2.Sichuan Dey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ichuan Deyang 618000)
Objective:To study AIDS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in a prefectural-level city in Sichuan. Methods: The epidemic data of HIV/AIDS were collected from China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system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6. The data were down-load to SPSS13.0. The HIV/AID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group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3 and B group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with epidemiologic methods. Results: There were 1909 HIV patients and 925 AIDS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6.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HIV and AIDS between A group and B group (P<0.05). The males of HIV/AIDS were more than that of female. The patients concentrated at age from 20 to 49 years old (62.86%). The infectious routes included sexual transmission, blood transmission and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The majority were infected by sexual transmission.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HIV and AIDS w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IDS testing network, propagate AIDS knowledge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focus groups for prevention of HIV/AIDS.
HIV; AIDS; Epidemiology
刘小茜,女,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Email: 1009605429@qq.com。
△通讯作者:谭大华,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方病和艾滋病的预防工作,Email:13808108189@139.com。
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