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新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2017-03-30杜兵兵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期
关键词:卫报研究

杜兵兵

数据新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杜兵兵

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形态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新闻业界和学术界都已对其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主要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对数据新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情况作系统性的介绍和归纳,以期为业界和学术界的探索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数据新闻;理论研究;实践探索

[作 者]杜兵兵,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渗透当今世界的各行各业和业务职能的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新闻行业就是其中的典型。近几年来,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作为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新闻生产方式已经悄然风靡全球,它又被称为数据驱动新闻(data-driven journalism),是媒体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关键变革和重要举措。国外的一些主流媒体大报,如英国《卫报》《纽约时报》是数据新闻领域的领头羊,国内的新华网、网易新闻等主流媒体也进行了数据新闻的实践。总的来说,数据新闻作为新闻界的“新宠”将开创出全新的发展局面,它也将成为信息时代新闻生产的主流。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数据新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作一个系统性的梳理,通过国内外学术界和业界对数据新闻的研究实践对比,来呈现出当前数据新闻基本的发展现状,以期为数据新闻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数据新闻的理论研究

虽然数据新闻早在1821年5月5日的英国《卫报》上就已付诸实践,但是学术界、业界关于它的研究却迟迟没有开始,直到近几年,特别是从2014年以来,数据新闻的研究才突然兴起并且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填补了数据新闻研究史上的空白,但是从研究深度和系统性上来说还远远不足。

关于数据新闻的研究,国外学术界在2010年举办了第一次国际性的“圆桌会议”;2011年,在欧洲新闻学中心和开放知识基金会的倡导下,《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BBC等,以及芬兰、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的资深记者共同编写了《数据新闻手册》,该手册是数据新闻研究的开山之作,书中对数据新闻的定义、意义、生产流程及个案分析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梳理;2012年,由全球编辑网发起和组织设置了数据新闻奖,用以奖励表彰数据新闻领域优秀的作品和个人,同时也为研究和推动数据新闻的发展提供了优秀案例。此外,《卫报》《纽约时报》、BBC的数据新闻编辑也不断地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制作数据新闻的方法、工具、技巧等。在国外的高校教育或者职业培训中,他们早就开设了数据新闻的相关课程,而且针对数据新闻的特点,还辅助开设了一些计算机、统计学、社会学等课程,比如职业培训(NICAR)自1989年就向全球记者提供计算机辅助报道的培训;斯坦福大学也给2014—2015学年的新闻系学生增加了数据新闻方向;还有一些免费公开的MOOC,如美国西北大学的Knight Lab推出的数据新闻入门课和由业界专家主讲推出的可视化课程等。

我国内地学术界对数据新闻的认知和重视大致始于2013年,关于它的研究成果基本上也都是近两年才迅速激增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国知网的文献总量上看出:2012年(1)、2013年(20)、2014年(91)、2015年(122),而喻国明、方洁、史安斌、彭兰、骆正林、陈昌凤、王斌、匡文波、钟瑛等学者对数据新闻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众多研究机构在“数据新闻”领域成果斐然,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等。其中,关于数据新闻的经典论文有喻国民的《从精确新闻到大数据新闻——关于大数据新闻的前世今生》、史安斌的《“数据新闻学”的发展路径与前景》、方洁的《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陈昌凤的《数据新闻及其结构化:构建图式信息——以华盛顿邮报的地图新闻为例》、王斌的《大数据与新闻理念创新——以全球首届“数据新闻奖”为例》、章戈浩的《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等等。

另外,通过整理分析大量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视角有很多种,具体的有对数据新闻这种新的报道模式的研究介绍,如《大数据与新闻理念创新——以全球首届“数据新闻奖”为例》;对数据新闻呈现形式的研究,如《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对数据新闻记者和编辑等新闻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的研究,如《可视化“数据新闻”:记者角色的新转换》;对数据新闻实践情况的研究,如《网络数据新闻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以网易、新浪和搜狐数据新闻为例》等。除了论文成果外,国内还出版了好几本数据新闻的专著,如《数据新闻概论》《数据新闻大趋势:释放可视化报道的力量》《数据新闻设计》等。从我国高校的新闻教育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尚无开设专门的数据新闻课程,仅有部分院系开设了与之相关的业务教学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也大多是效法国外,并没有系统性全面性地进行课程教学。

二、数据新闻的实践探索

从数据新闻的实践情况来看,国外新闻媒体是数据新闻主要的实践先锋,其中《卫报》、BBC、《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大型主流媒体是最早一批涉足数据新闻领域的传统媒体,而且它们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无论是在数据新闻的报道方式还是报道理念上,都已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充分认可和赞成,并且数据新闻领域的国际奖项几乎都被它们所包揽,如2012年首届“数据新闻奖”中的“用数据可视化讲述新闻故事”的奖项就被《卫报》在伦敦骚乱事件中的那篇报道所获得。这里我们就以最具代表性的英国《卫报》为例,对其数据新闻的实践情况给以介绍和分析。

英国《卫报》(The Guardian)有着近200年的历史,最早创刊是在1821年,它的前身叫作《曼彻斯特卫报》。它本是一家地方报,但目前却是英国排名第二的全国性综合日报,也是一家全球性的新闻媒体。它与各国新闻媒体进行合作,建立了自己的分部,也推出了不同语言的版本,其中,中文版《卫报》是在2009年正式推出的。《卫报》对于数据新闻的正式探索也始于2009年,它在其官方网站上开设了专门用以报道数据新闻的“数据博客”(date blog),这可谓是数据新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数据博客”自开设之日起,已制作发布各类数据新闻多达几千则,报道范围从国内到国际,报道涵盖政治、商业、文化、健康、科技、体育、教育、战争、旅游、环境、时尚等不同领域,报道形式主要有静态图表、交互式图表、地图以及各种互动效果图,报道的数据类型既有量化数据也有质性数据,还有两者兼顾的混合数据。此外,数据博客还为每一篇数据新闻标明了数据来源并且提供了下载链接,供读者免费下载使用;它还设有互动的评论栏,读者可以对所读的数据新闻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回复他人评论,也可对所读新闻向编辑提出质疑和建议。同时,它还具有分享功能,读者可以一键分享至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中。除了给读者提供数据新闻的报道外,《卫报》还向读者介绍和推广数据新闻,并提供了数据新闻的生产制作流程和具体方法,以及免费的数据处理工具和软件,这也就是通过向用户众包来生产数据新闻的创新方式。另外,它还设立了“数据商店”(date store),向用户开放了数据的链接和搜索,这其中有着大量的数据资料,可供用户任意检索和查验。

虽然我国对数据新闻的研究情况远不如国外,但是我国数据新闻的实践却几乎是与国外同步而行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冲击下,我国传统新闻媒体与世界各国传统媒体一样,都陷入近乎停滞的严冬期,并且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了迷茫,而数据新闻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就成为各类媒体大肆追捧的对象。传统媒体试图以数据新闻为突破口,增长拓宽自己的业务点,以求重新获得原有的行业地位。

我国国内进行数据新闻实践成效较好的媒体主要有网易、新华网等,网易的“数读”栏目和新华网的“数据新闻”栏目就相当于英国《卫报》的“date blog”栏目,它们同样设有类似的栏目领域,比如网易的“数读”设有“国际”“经济”“政治”“民生”“社会”“环境”等栏目,而新华网的“数据新闻”则设有“时政”“财经”“国际”“社会”“科普”“感悟”“交互”等栏目。值得一提的是新华网的“数据新闻”首页设有“信息图”“图文互动”“专题”“PC互动”“手机互动”等不同类型的栏目,以供用户根据自身所有的媒介类型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阅读,这就体现了网站的人性化设计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当然,它们也有各自的评论栏、分享链接以供读者自由评论和分享。然而,它们却很少像《卫报》那样给用户提供数据的下载链接,也没有为用户介绍数据新闻的制作方法和工具,因此,众包式的数据新闻生产也很难被付诸实践。

此外,作为以报纸经营为主的新闻媒体《华西都市报》也于2014年推出了数据新闻,并设有“华西数据”题花。它的数据新闻编辑团队大多是由精通绘画、设计等技能的专业制图人员组成,在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中,编辑将制图思想传递给制图人员,制图人员接收到相关信息后将数据制成信息图表。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数据新闻倍受争议,因为它的生产制作人员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数据新闻生产的专业技能,但是他们最致命的劣势就是没有丝毫的新闻素养,一个不懂新闻的人生产出来的新闻总会有些瑕疵与不足。这也反映出当前处于严冬期的新闻媒体的竞争是何等的激烈,媒体行业为了能求得一线生机,已经疯狂地向数据新闻领域进军,即便自身并不具备生产数据新闻的能力。

总的来说,数据新闻在国内外已经被如火如荼地付诸实践,在其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卫报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卫报》“AI撰写文章”被指哗众取宠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可视化特色分析——以《卫报》和《财新网》为例
“自拍杆”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推倒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墙——前《卫报》网站视频节目主管三问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