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1970年代“回归基础”教育运动探析

2017-03-30叶红艳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基础运动学校

叶红艳

(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美国1970年代“回归基础”教育运动探析

叶红艳

(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回归基础”教育运动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流行的一场强调传统教育,注重中小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实践改革运动。该运动自60年代后期直至80年代初,经历了兴起——发展——衰退三个阶段。本文将根据运动发展的历程,对每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从整体上探析“回归基础”教育运动。

“回归基础”;基础教育;教育运动

“回归基础”教育运动是美国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一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运动,它是对生计教育运动的改进,对课程改革运动部分内容有选择的重新启用,其主张和措施在公共学校系统中得以推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 美国1970年代“回归基础”教育运动的兴起

“Back to Basics”在我国通常被翻译为“回归基础”“回到基础课去”“回到基础学科”“恢复基础”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与30年代要素主义运动的教育思想类似,都提倡传统教育,反对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与美国其他一些教育改革运动不同,“回归基础”教育运动没有设立统一的领导机构[1],也没有系统地提出自己的理论基础,甚至没有公认的代表人物。“回归基础”教育运动通常由学生家长、教师、商人和政治家等教育的“门外汉”发起,旨在消除进步主义教育造成的学生知识水平下降、基本技能不足的后果,以及纠正课程改革运动导致的教材难度过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倾向[2]385。作为一场社会各个阶层积极参与的教育改革运动,“回归基础”教育运动的兴起源于多个方面。

1.1 社会背景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号”一号、“斯普特尼号”二号相继飞入太空,震惊世界,同时也使得美国政府倍感威胁。1958年美国赴苏考察团归国后指出,苏联教育上的成功远远超过美国,“教育已经成为冷战的一个特征……俄国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威胁,可能比他们的氢弹更厉害”[3]。在四面楚歌的国际环境下,美国国会同年通过了《国防教育法》,课程改革运动、生计教育运动先后出现,然而由于这两个运动自身的局限性,美国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令人争议的问题,教育成果不容乐观。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环境恶劣,社会动荡。反越战运动以及国际石油危机使得美国陷入政府危机,而环境污染、核泄漏、暴力冲突、种族问题和贫穷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都无疑给美国政府的社会治理雪上加霜。

苏联“核威胁”致使美国社会风气颓废,许多社区出现“破碎的窗户”现象,犯罪率不断攀升;而经济滞胀、失业率、离婚率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家长无暇顾及孩子。此时,学生亦受到校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电视暴力、血腥视频、低迷的社会风气等,导致道德意识下降,价值观混乱,各种学生暴力事件频发。因此,人们不得不开始考虑要求学校承担起家庭、社会无法提供的纪律约束、道德教养职责。然而,公立学校本身也出现问题,“创新教育”的引进,导致大量教育资金的投入,教育成果却未达到预期,作为纳税人公众对公共教育系统的信心减弱。为了扭转社会局势,摆脱公立学校的困境,更好地发展美国教育,“回归基础”教育运动在家长、商人、大学校长等支持下,以一种自发的形式在美国各州出现,它坚持实行传统教育,强调教师尊严以及对学生纪律的约束,注意培养人们的道德感,在深受通货膨胀和学校预算不断上升之苦的美国,得到了民众和政府的大力支持[3]。

1.2 思想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引咎辞职,“水门事件”轰动了美国乃至全世界,也使美国人看到了政界高层人士道德堕落的程度,道德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上世纪60代以来“嬉皮士”运动在美国学校开始流行,学生骚乱、吸毒、酗酒、性滥交、破坏公物、暴力事件等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美国教育的正常运作。此时,新保守主义思潮战胜自由主义走上美国教育的舞台。他们认为“头脑糊涂的自由主义者”过分强调个人权力而忽略了责任意识,而这一思想在被运用到美国教育界后,进而导致学生反叛运动不断出现。因此,摆脱当前教育“泥潭”的前提是放弃“自由主义”教育思想,注重传统教育,加强学生道德规范意识的培养,而基础文化是教授学生基本规则的重要因素,是约束学生“兽性”——随心所欲、胡作非为的基础[4]236—237。通过向学生传递基础文化,使他们学习优秀的传统价值和道德,了解纪律和规则,加强“责任”意识的教育。与此同时,美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激化,美国民众对当前教育愈加不满。受保守主义影响人们开始批评“新教育”,怀念强调读写算、注重测试、评估的传统教育,怀旧情怀在美国教育界越来越浓厚。

因此,“回归基础”教育运动是一场以保守主义教育思潮为基础,顺应美国怀旧情怀的回归,坚持教学实践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当然,它并非只是单纯的怀念过去,而是保守主义思想在美国基础教育上的体现,是公众对持续出现的学业成绩下降现象的关注,以及对当时教育质量下降、教育问题不断的问责。

1.3 教育背景

20世纪初美国教育以进步主义思想为主导,坚持教育应该充实儿童的生活,使儿童能够适应生活,更新生活;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的学习活动为出发点,让学校成为儿童的生活场所;在教学内容上,要配合儿童社会生活的需要,课程应该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成人和学科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在学习的时候给予帮助,提出劝告,而不是发号施令[3]。

战后一段时间,美国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教育思想仍然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学校一直坚持给予学生很大的自由,“如果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我们就教他们其他课程”[5]。导致学生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容易学的课程,而对于英语、算数、写作等基础课程,部分学生则不会去学习。而美国推行的“社会促进政策”(the social promotion policies),降低对学生的学术成就标准,这一系列的“妥协政策”,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不断下降,高中毕业后,这批学生成为批评家口中的“约翰尼”。雇主谴责毕业生连简单的工作指令都不会读,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没有,甚至不会写最普通的工作报告;大学感叹升学标准太低,还要对进入大学的新生进行基础课程的补习;纳税的公民们认为花很多钱给学生购买这些教具,鼓励他们学习新教育,可到头来什么都不会,文凭“仅仅能够证明一个孩子或其他人在教室坐了多久”[6],不能代表学生在学校所获得技能和知识,基础教育培养出大量的“功能性文盲”(Functional Illiterates)。

美国教育机构的特点也为公众参与自发性教育改革运动提供机会。美国中小学学校管理机构主要包括社区教育委员会、学校董事会、教师工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和教师联谊会,家长、教师、商人等都有参与学校事务的机会和权利,并非学校董事会独揽大权。因此,当看到公共学校的软弱、无目的性、且不断向学生“屈服”后,美国部分民众不再只将希望寄托于公立学校或教师(虽然仍有部分人们支持教师,坚持公立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不再愿意将所有教学事务交于教师或学校管理人员去做,而自己只做一个“验收人”和“观望者”,而是希望他们自己能够走进公共教育中,获得更多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与权利,并能指出学校的不足、督促学校和教师进行改正。因此,一场由担忧学生读写算能力的家长、商人等社会各层人士组织的教育改革运动在美国诞生。

2 美国1970年代“回归基础”教育运动的发展

2.1 “回归基础”教育运动的主张

根据各个时期和各个地方“回归基础”教育运动的实施情况、实际措施以及运动支持者的言论,可以将该运动的主张总结为五个方面:

第一,强调基础课程教学,注重传统教育。(1)小学阶段,学校要将主要的教育精力用于阅读、写作和算数这类基本技能的培养上。(2)中学阶段,学校教育的主要精力是用于本国语(英语)、自然科学、数学、历史的教学,使用不违背传统家庭和国家价值思想的“清洁”的教科书进行教学。(3)学校要取消一切点缀性课程(选修课目),停止讲授华而不实的学科。(4)学校注意课程的挑选,针对那些未经检验的新数学、新科学、语言学、电子教学等一系列强调概念而不强调事实的所有创新课程都必须取消。(5)保证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消除学校的“社会服务”项目,“社会服务”项目包括性教育、驾驶教育、指导、吸毒教育、体育[7]。

第二,采用传统的教学和评估方法。(1)学校教育系统中,教学方法要包括练习、背诵、日常家庭作业、经常性测验等。(2)成绩报告单,采用传统的等级评分法(A、B、C)或百分法(100、75等等),并要求经常加以评定和填发。(3)升学和毕业要依据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测验是否合格来决定,而不是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的年限。

第三,确定教师主导权。在任何一个年级,教师要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起主导作用,并能够有效控制课堂,取消学生主导的学习活动之类的无益措施。

第四,注重传统道德培养。把爱国主义义务教育重新列入学校教育。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上帝[8]。

第五,严明纪律。学校实行严格的纪律,允许体罚,并规定服装和发型要合乎学生仪表。

2.2 “回归基础”教育运动的措施

2.2.1 责任制(Accountability)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教育经费急剧增加,而学生的成绩却不断下降。1975年美国学术性向考试(SAT)成绩表明,近10年来,全美中学生学术性向测试成绩直线下降,1966~1967学年学生语言成绩平均分数为466分,数学为492分,而1974~1975学年分别下降为434分和472分;1963~1973年,有志向进入高校的高中毕业生数学和英语成绩平均下降幅度超过10%;珍妮·乔(Jenny·Joe)研究发现,1962~1972年,SAT中学生阅读水平平均达到11年级,而1975年,阅读水平仅仅接近于10年级水平[9]。责任制有时候成为公众抗拒增加教育投资和税收的一种重要工具[2]219。

首先,对教师进行问责。许多教育工作者强调竞争,提倡社会推广,注重非学术活动,没有对学生的学术成就足够负责,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教育职责,导致学生学术成就水平不断下降。教师问责制的出现,强化了教师的主要责任——对学生的学术成就负责,促进学生学术技能和学术成就发展[10]。

在对1965年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法第一条进行修正后,对教师的行为建立了严格的行为标准,教师必须根据一大堆数据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价,以及接受学校和家长的不定时检查。教师责任制的实施虽然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但是大部分家长和社会民众十分支持。责任制实行后,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职责,教师开始将时间花在学生的学术指导上,非学术、社会、或情感调节活动所用时间逐渐减少。专业教育工作者也开始传授给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不再试图通过使用不精确的、荒谬的教育专业术语,做社会或心理实验,让家长脱离了以前那种“仿佛进入教育的丛林,对所有教育活动充满着困惑与不解”[10],看到孩子在学习的知识。

其次,对公立学校进行问责。学校要对其教育效果负责,根据教育成本的支出从事纳税人所希望的事情,并尽量得到预期成效。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国会发表教育报告时,声称“从这些考虑我们得到另外一个概念——责任制,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要对他们的表现负责,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利益也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要求公立学校要对所完成的工作、花费的金钱加以说明,责任制成为美国教育的日常指令。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公立学校,对学校的工作职能、教育效果、教育机构进行问责。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满足纳税人的要求,学校开始逐步恢复对学术标准的严格要求,并对学生的学术成就进行精准的测量和评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适当收缩学生的自由。佛罗里达州希尔斯巴勒县明确规定中小学基础课程周教学“最低限度时间”,数学最低教学时间为5小时,而阅读和写作最低课程教学时间不得少于14个小时[2]。

此外,责任制还提倡学校削减官僚机构,简化不必要岗位,从而减少学校行政管理人员、非学术人员及而非学术活动的教育经费支出,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教学过程,将钱直接用在教师、课本、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上,强化学校的学术功能。不仅如此,学校允许州长、立法者、家长等了解教育效果,并适当参与学校教学事务,评估学校教学质量,督促学校职能更好的发挥。

2.2.2 最低能力标准测试制度 1976年,美国全国中学校长联合会作出决定,建议各州教育署和各学区建立高中毕业生的最低能力测试标准,内容主要有四条:1)阅读、写作及口头表达方面的功能性能力;2)数学方面起码懂得小数和百分数;3)掌握美国历史与文化的知识,包括民主管理的概念和过程;4)完成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培养足够的能力。1977年4月,8个州立法机关和9个州教育董事会联合为高中毕业及年级升学建立了国家最低能力测试制度。其他15个州相继出台24项与最低能力测试相关的法案。民主党国会议员罗纳德M·莫特尔(Ronald M.Mottl),在俄亥俄州第二十三学区介绍了6088号法案(H.R.6088),即将建立一个由总统直接任命的15人国家基础教育委员会,而该委员会将负责对全国阅读、写作、数学建立基本的教育水平标准——最低能力测试标准,各州遵守法案建立符合委员会管理能力的考试,学生中学毕业前必须通过这项标准测试。在9月13-14日的听证会上,莫特尔听从海军上将海曼G·里科弗(Hyman G.Rickover)的建议,将这项标准测试扩大到更低年级,即2-12年级的学术标准最低能力要求[8]。

标准一出,全美各州纷纷采取措施。1975年新泽西州颁布《公立学校教育法》,明文规定对全州中小学生进行基本能力测试,州教育部不仅对成绩排名后20%的学生予以帮助,还要对测试成绩低于标准65%的学生进行全州补习。1976年康涅狄格州曼彻斯特市开始实施最低学业标准或最低能力标准测试,对该市650名10年级学生的语文、数学进行试点测试[9];同年,弗吉尼亚州制定全州性最低教育目标,对中小学生进行阅读、英语和数学的最低能力标准测试。

最低能力标准测试本身即是为回归基础教育运动服务的,它的出现加速了回归基础运动在各州的实施,推进了运动的进程。

3 美国1970年代“回归基础”教育运动的衰退

“回归基础”教育运动的教育思想与30年代要素主义思想类似,但以保守主义思想为基础。该运动实际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后期在美国教育领域蔚然成风。进入80年代,因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以及新教育运动的出现,民众对这一教育时尚的追风热情冷却下来并转移,“回归基础”教育运动逐渐衰退。

运动过程中,“强硬派”倡导者提出废除选修课,注重“3R”课程的教学,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等一系列改革基础教育的措施。然而,“3R”所包含的课程比较单一,并非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全部课程。基础教育委员会发言人乔治·韦伯(George Weber)在接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采访时指出:“3R”课程不包括科学、历史、地理、政治、外语、艺术,而这些都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中的部分课程”,这是该运动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5]。它所强调的功能性读写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对反映事实语言(报纸文字、教科书文字、使用说明书等)的掌握,而无法培养学生对表达情感语言文字的理解,中学毕业生成功脱离“文盲”称号,却无法掌握情感阅读、阅读理解能力,里德.惠特莫尔(Reed Whittemore)认为“这样的教育,将使我们失去一种丰富的语言”[5]。

而作为“回归基础”教育运动中一项重要措施——最低能力标准测试,其题目所具有的重复性,导致学生得分容易受到影响,测试成绩不能完全真实的反应学生的能力,从而受到以法雷尔·艾德蒙J(Farrell,Edmund.J)为代表的教育家的批评:“我们不能把学生阅读或写作的考试成绩等同于他们实际具备的读、写能力”,测试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反应的是学生考试的技能[9];此外,过分依托考试和强化传统教学手段,强调机械技能的培养[12],减少了对学生理解、领会、思维等高级技能的训练以及学生创新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回归基础”教育运动作为一场基于当时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能力低下问题,而开展的以提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基本技能、巩固基础知识为目的,提高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的自发性、全国性教育改革运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运动自身的种种问题,使得它在后期受到许多人的批评和指责。然而,其坚持传统,注重基础的思想和实践对当时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进行更加全面系统教育改革的前奏曲。

[1]布罗丁斯基.回到基础学科运动及其意义[C]//瞿葆奎.美国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8):491-492.

[2]王英达,余凯,王晓阳,等.美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3]施晓林.评析现代美国第二次教育改革[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7.

[4]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Options in Education[Z].National Public Radio Education,Washington,D C,1977.

[6]Bloomington:Brodinsky,Ben.Defining the Basics of American Education[M].Phi Delta Kappa Educational Foundation,Ind,1977.

[7]贺国庆,等.战后美国教育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8]Farrell,Edmund J.The Basics:Random Reflections on a Movement[C]//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Virginia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Richmond,1977.

[9]马骥雄.战后美国教育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10]Gutek,Gerald.Basics Education:A Historical Perspective[M].Bloomington,Phi Delta Kappa Educational Foundation,1981.

[11]邓志伟.中等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束仁龙]

G511

A

1674-1102(2017)04-0126-04

10.13420/j.cnki.jczu.2017.04.031

2017-03-28

叶红艳(1990-),女,山东德州人,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教育史。

猜你喜欢

基础运动学校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不正经运动范
学校推介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五抓五促”夯基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