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共生:徽州民居壁画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2017-03-30周雅琼孙玲玲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徽州壁画民居

周雅琼,孙玲玲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和谐共生:徽州民居壁画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周雅琼,孙玲玲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徽州民居壁画作为依附于徽州建筑空间而存在的一种装饰艺术形式,一方面其内容、色彩、构图与布局受制于建筑空间环境;另一方面它又积极参与建筑空间的创造,通过自身的审美语言提升空间情感、美化空间环境。通过研究发现,徽州人运用整体思维观将民居壁画与建筑空间有机融合,并促进其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二者的和谐与共生。

徽州;民居壁画;建筑空间;空间情感;和谐共生

建筑装饰是依附于建筑实体而存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与建筑造型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1]18。民居壁画作为一种特有的古民居建筑装饰形式,亦是与其所依附的建筑空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徽州民居壁画是徽州明清建筑及近代建筑常见的装饰形式,尤其在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经济实力的逐渐衰落,徽州壁画因其经济、适用又质朴、美观的特点更是进一步替代砖雕、木雕等雕饰艺术成为徽州民居建筑更为普遍的装饰形式。徽州民居壁画作为民居建筑装饰的重要形式,与建筑空间结构互适互融,它一方面参与建筑空间的创造,积极作用于居住者的心理,通过壁画的造型、色彩、布局等视觉语言美化空间、打动人心,从而使空间产生有效的情感氛围并提升整体建筑环境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它又会受到建筑环境和空间布局的影响和制约,因其分布于民居建筑的不同空间和结构部位而呈现不同的内容、构图和色彩形式。

1 建筑空间影响并制约壁画的表现

建筑壁画不同于独立的绘画艺术,它作为建筑空间的附属装饰,其创作需要结合整体环境空间的构造和审美效果来综合考虑,需要在环境空间的限定中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并积极与空间环境协调、互动,以形成建筑空间与装饰壁画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徽州民居壁画主要绘制于室内板壁、天花与室外山墙、门楣、窗楣等室内外两大空间载体之上。室内壁画因受徽州古民居内部空间装饰习惯的限定,几乎都绘制于木板上,其工艺匠心独运,习惯先以老灰和桐油搅合后刮匀在装饰板壁上并涂以白色做底,再徒手勾画绘制图案,并用“工写结合”的方式表现画面;而室外空间壁画则因依附于石灰披灰墙面,且绘制时往往趁墙体石灰面未完全干透的半湿状态下进行,因而在工艺技法上讲究轻柔,常用勾勒点染等细腻技法表现,最终形成的壁画也就显得相对恬淡典雅。除此之外,徽州壁画的内容选择、色彩表现以及构图形式也受其所依附建筑空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1 建筑空间影响壁画的内容与色彩

受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的影响和对儒家文化的信奉,使徽州民居在建筑空间安排的序列里,十分讲究中轴关系和宾主关系。徽州民居以坐北朝南为宅基选址,从整体的空间布局上看,中轴空间最为神圣,为大、为主;中偏左的房屋为上、中偏右房屋为次上,左右两侧分厢而立的东西厢房按照靠近主位的序列依次排列。依据这种布局方式,中轴空间往往是正屋厅堂所在,左右厢房为长者或父母居住,其它厢房则为家庭兄弟姐妹居住场所,女儿多居住二楼厢房,以增加私密性和安全感[2]41。在这种安排划分下,徽州民居不同空间就担负着不同的功用和目的,也进一步影响到民居内部壁画主题内容的确定和色彩的表现。徽州民居厅堂作为会客、行礼与议事之地,是最为正式之场所,也是相对宽敞的空间,其顶棚天花是壁画装饰的重点。适应此处空间的功能和氛围,壁画形式多选择山水、花鸟及人物题材的文人画内容,且色彩沉稳素雅、大方得体,多见白、赭、蓝、灰等淡雅色调。而徽州人因注重风水学“暗室生财”之说,其民居厢房的布局就显得相对紧凑,墙高窗小、光线昏暗,尤其女眷私闺,基于安全性与私密性考虑,更是密闭拘谨。因此,厢房内部的壁画表现相对于厅堂,就显现出很大的不同。首先,壁画设色方面,考虑到提亮空间环境与弥补狭小厢房空间对居住者心理的压抑感两个因素,其色彩往往相对艳丽、明亮;其次,在壁画内容的选择上也更加生活化、习俗化,描绘于厢房室内板壁、窗板之上的壁画往往是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典故、戏文及寓意美好的图案。

分布在徽州民居建筑室外门楣、窗楣及墙头、屋角等装饰性结构上的外部空间壁画,虽然在选题取材上与室内厅堂、厢房壁画有着许多相似和相同内容,如:体现的仁义礼智、忠孝廉耻等儒家思想的人物画;表现富贵喜庆的花鸟画;歌颂现实世界一派和谐安逸状态的山水画等。但因所依附的建筑空间环境不同,徽州民居室内外壁画的色彩表现上还是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室外壁画设色从更宏观全面的视角出发,追求整体聚落空间环境的协调,选择使用更为淡雅的色彩配上墨色的勾勒,黑白辅以淡彩与粉墙黛瓦的徽州古民居建筑群形成了质朴和谐的统一体。

1.2 建筑布局制约壁画的构图与形式

中国儒家文化强调遵循秩序,主张“持两端而执中”的中庸思想,这种思想运用到徽州民居的建筑布局上,形成严格的“位序”划分与“对称”结构[2]33。另外,因为深受徽州儒学与理学的影响,徽州人还十分讲究礼制等级和门第观念。在这些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徽州建筑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化布局,从门到窗户、屋檐、墙角都追求对称统一的结构和严格的主次等级,并进一步制约着依附其上的壁画构图与形式的变化。第一,徽州民居的大门往往是整体布局的中心入口,其装饰构造体现了整个建筑的等级与水平,是一种气派和身份的象征,即:所谓的“门第”。因而,这类大门门楣的装饰壁画就成为徽州民居建筑外观壁画描绘的重点位置,其构图常沿袭门楼门罩的形式结构,层次丰富、结构对称稳定,常见三枋格局,有字牌式、手卷式与垂花柱式等[3]21。第二,徽州民居建筑的窗户布局虽位置高悬、尺寸较小,但结构样式却较大门相对多样,在统一中有变化,有正方形、长方形、拱形等。它们作为分散建筑外立面各处的散点,亦成为一个个小的点睛之笔,绘制其上的壁画精美细致,构图方式也因窗户造型和位置的不同而呈现多种变化,有人字眉、一字眉、半圆眉等各种构图形式。第三,徽州民居屋檐、墙角的布局都极为讲究,它们形象统一、轮廓清晰、造型坚实,衬托出徽州建筑独特的美与庄重。因而,描绘其上的壁画自然不能随意马虎,而是因形造势,点缀和谐,常见的配画构图有文斗式、雀尾式、轮廓墨线勾画等。虽然分散于徽州民居外观的门、窗、屋角之壁画形式多样,但总体却因建筑布局的位序排列有着一定的形式规律。正中大门是单的,所以门檐上下的壁画常以单幅出现,但画面构图纹饰自身仍是对称结构;左右房是对称的,因而左右窗楣的壁画也务必对称;屋角壁画为了呼应整体外墙布局效果,也是因式造势。总体上,因为徽州民居建筑布局的严格“位序”与“对称”结构,依附其上的壁画也形成了对称统一的构图与组织形式。

2 徽州民居壁画营造建筑空间情感

壁画艺术有别于绘画艺术的最大特征在于其能填补建筑空间情感的不足,在有限的空间形态里创造生动的人文情感。徽州人十分懂得建筑空间形态与人文情态的辩证关系,他们一面借助空间形态塑造人文情态,一面又利用人文情态促进空间形态的发展,并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所以当我们今天参观徽州民居建筑时才会感叹民居壁画虽然依附于建筑空间,因建筑而生,但也确确实实美化了建筑,并赋予建筑以人文情感和文化内涵,强化了建筑的生命力。

徽州民居壁画自诞生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装饰建筑空间,它不同于单纯的欣赏性壁画,不能仅以画面为中心,自我地表现某个主题,而应结合建筑空间环境的整体,全局性地控制每个画面。徽州民居壁画的表现符号可以有山水、花鸟、人物,表现内容可以有戏曲、传说、典故,表现方法可以细腻、潇洒、自由,但这些看似感性、生动的绘画符号,在描绘于某个建筑空间时,所反应的主题思想却总是统一一致的,通过这些壁画能够了解民居主人的文化层次、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也正因如此,我们所见到的那些绘有壁画的一栋栋民居才会拥有生动的人文情感,实现形态与情态、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统一。如:关麓民居顶棚天花上“东坡玩砚”“庄周梦蝶”“梅兰竹菊”等主题壁画,趣味高雅、情感丰富,充分反映了主人喜好儒雅的文人审美趣味;还有那追求美好寓意的诸如“榴开百子”“福寿双全”“子孙满堂”的民居壁画,则充满了生活情趣,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幸福的追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使是墙角、屋檐的简单墨线勾勒和装饰纹样也将素净淡雅的建筑外观点缀的生动自然。这些壁画通过艺术表现手法将原本理性、朴素的徽州民居营造成了生动丰富的情感空间。

3 整体思维观下壁画与空间的融合

徽州人因为善于运用“整体思维观”来处理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所以我们今天参观保存完好的古徽州传统聚落,呈现的总是绿水环绕、平和宁静、和谐共生的一派有机生态景象。同样因遵循整体思维观的哲学思想,徽州人在营造建筑空间环境时也讲究以人为本,他们以满足居民的使用功能和精神审美为中心,将壁画装饰与空间环境有机融合,最终亦形成“壁画—人—空间”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体。

首先,基于徽州民居壁画所承担的空间职能来说,它分别实现了形式美与情感美的双重目标。一方面它在不改变建筑空间结构的前提下,对民居空间内外进行了修饰和美化;另一方面又通过恰当的内容形式和适宜的主题色彩,拓展了建筑物的空间比例、强化了建筑物的心理印象、提升了建筑物的精神内涵,使物质化的建筑空间走向精神化和人性化。徽州壁画就这样以它自身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作用于人的心理,最终融入建筑空间环境,创造出具有积极意识且富于生命力的新空间。

其次,就整体思维观下徽州民居壁画与空间的整合性来说,两者分别从“协调”与“对比”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融合。其一,建筑形体结构与壁画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互动连带关系,因而要求徽州民居壁画在创作形式要素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其与民居建筑结构和空间的适合关系,进行上下呼应、左右逢源、搭配和谐的协调性融合。这种协调不仅要考虑到壁画图案与其所依附的墙面、天花、门楣等建筑部位的图地关系,还要综合考虑其四周的围合空间,并与整体环境保持和谐相融。其二,实现壁画与建筑空间的和谐共生并非排斥对比整合的手法,若能在对比中求得统一,将能打破单调,创造更为生动自然的融合效果。就如徽州民居壁画中层次丰富的顶棚天花壁画与布局简洁的厢房板壁壁画、色彩亮丽的室内装饰壁画与相对淡雅的室外装饰壁画,它们在繁与简、艳与素的对比中既丰富了空间环境又创造了和谐的空间氛围。

徽州民居壁画的创作借助人的审美意识,装饰、完善并优化了建筑空间的外观与情感,装饰后的建筑空间又通过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心理实现了其自身的功能、情感和审美价值,这是一种以人为媒介的良性循环,亦是整体思维观下壁画与空间最完美的融合。

4 结语

徽州民居壁画作为依附于徽州建筑内外空间而存在的装饰艺术形式,是一种物化的建筑空间符号。这种形式与符号既受制于建筑空间的安排与布局,又主观地强化了建筑空间的情感、美化了建筑空间形态,两者之间良性互动、相依相存,并在不断协调与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和谐共生。

[1]吕晶晶.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装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王小斌.徽州民居营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黄成.明清徽州古建筑彩画艺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责任编辑:余义兵]

J59

A

1674-1102(2017)04-0120-03

10.13420/j.cnki.jczu.2017.04.029

2017-02-14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5A273);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5D142);安徽工程大学校级教研项目(2015jyxm27)。

周雅琼(1982—),女,安徽潜山人,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装饰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徽州壁画民居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徽州春雪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徽州绿荫
壁画上的数学
北朝、隋唐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