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文化景观与特色校园文化设计研究
——以池州学院为例
2017-03-30余维君
张 毅,余维君
(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池州247000)
徽派建筑文化景观与特色校园文化设计研究
——以池州学院为例
张 毅,余维君
(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池州247000)
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体系中重要流派,本文将徽派建筑的范式结构与文化特色进行思考,对其传承手法和传播样式进行剖析,将徽派建筑与皖南地区的校园文化设计进行巧妙地融合,为徽派建筑在当代公共建筑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徽派建筑;特色校园;文化设计
古老而灿烂的徽州文化,形成于南宋,盛达与明清,是徽州先民追求和创造美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演替和进步历程的形象记录。作为徽州文化符号的建筑形态,凭借自身的审美观念和营造意识,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高度统一的建筑意象呈现于此。将儒学为主导的徽州建筑文化的居住、集会和祭祀整理与强化,即特别强调祖先崇拜体现的血缘聚集性关系,以维系宗族内部的团结,以反证建筑与心灵的相谐性,成为中国建筑史上影响巨大的民舍建筑形式,其范式结构造就了特有的符号特征。
1 徽派建筑的范式结构与特色文化思考
首先是对立体结构的推崇。徽州建筑设色承传了中国山水画技的墨白理法,粉墙黛瓦是其核心灵魂,将高墙向心围合,给予了人视觉上的向心和隐喻,从而未有压抑之感。马头墙的急速跌落状,将墙体的外部形态产生万化千变。徽州三雕(砖、石、木)的精雕细琢形成了敦厚、繁缛、洗练的定型化特征,将视觉的焦点汇聚在门罩、影壁、屏风、窗檐,形成多角度的立体美感,这种构思与表现受到了当时的工艺美术观念和美学思想的陶染;其次,布局与装饰的交融。将技术功用性与艺术审美性实行多维的连系成为徽派建筑的文化特质,其特质流于中国传统建筑“彻上明造”的造作,将建筑自身的瓜梁、檩、斗拱等传统结构暴露表面,不仅实用美观,且宜长期保存,其功能的演化与理学的推崇紧密相接;又次,含蓄质朴的色彩观。粉墙黛瓦是宋代山水画的物态形象,也是宋代审美理想与老庄哲学的调和之美,黑白比照,体现了自身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范式,皆体现出浓郁的现代气息和美感,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最后,题材的多样性和技术的精湛性。徽州建筑取材于民间,题材的文化性、多样性是人们对徽州人对材料的巧妙运用和精准把握,展示了他们高超的工艺技巧和聪明才智,不仅充满了深邃的哲学意念,同时也蕴含着艺术家的独特思考和工匠的创意。
徽派建筑的当代实践与应用是对民族建筑的理性论的延续,是效法乡野与自然山水的充分交融,是“有机建筑”的精华所在,意图是通过外观的景,表达建筑的内蕴之情。这些这也得益于徽派建筑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一方面,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自身的特色、特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艺术特征,充分表达了徽州人们的审美与智慧,装饰题材常常以情结丰富、寓意深远的故事内容为载体,让人们在欣赏博大精深的建筑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教化意义。
另一方面,徽派建筑崇尚“师法自然”的生态理念,重在构造的精巧和意境的创造,其欲扬先抑的造景内容手法充盈了院落的景观层次,大有写意气息之势。自然虽无定式,却有定法。徽州建筑在外观上程然是清高风雅,含蓄内敛,暗柱青瓦白墙,充溢着书卷气。用最经济的方式,密切结合气候、地形、环境等自然要素营建而成。
2 徽派建筑元素在当代建筑中的传承手法与传播样式
2.1 徽派建筑精神空间:天井
在徽派民居建筑中,其庭院内部呈现多为围合式或半围合式,其布局结构与北方四合院的院落式结构不谋而合,规模空大,中堂居中形成核心空间,两侧皆为厢房,通常而言正前方设置一口天井,形成了四合院与天井的构成四局方式,也能让室内之人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冷暖自知与庭院花开。“结构上天井也分为方形天井、后天井、三角天井等,通常天井之下充当养鱼池或者水缸,大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
天井的设置受传统建筑理论的影响较深。天井虽隐逸在宅院的居室之内,却给人以怡然自得、轻松自由之意,这也与富贾的徽商建筑思维有紧密相连,易经对于风水的描写,“水为财之源,逢雨雪天气,流入厅堂之中,从明沟或暗渠汇集明堂之前,常称“四水归堂”,寄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天井联通天地,上连天纳气迎风,下接地除污去秽,让室内空气中不断新陈代谢、周转循环。天井的风水学的理论成全了徽州人的心理与审美需要。其建筑形态,展现出古代徽州人亲近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追求“万物归一”的生态理念。
伴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筑围合空间与古代相比更加灵活自由,天井的式样也变得丰富多变,空调在居室空间内的大面积使用,天井的开敞已不能适应当代居室空间的“挑剔性”,应转换成节能减排的新思维,运用当代研制的新雨水收集器,多方位加强空气内外的通畅,让制冷设施形成最大程度的游刃有余,对徽派建筑外观上的视觉保护更妥善、更自然,让天井在当代的文化理念下更具有人文情怀。
2.2 徽派建筑门楼的传承
徽派建筑有自身的门文化,门也是徽州人的“面子”所在,其装饰内容和形式自然成为重中之重,门楼周围其方正的造型、古雅的装饰、精湛的做工,题材常以民间传说、君子之物、花鸟虫鱼为习见。门罩的砖雕是展现徽州工匠雕刻技艺和巧妙构思的地方,造型浑厚古朴,装饰精巧,尤其真正的功用,且多部分为罕见的佳作。
而当代建筑将徽派建筑门楼结构加以改进,将当代建筑精神中的“极简主义”加以运用,在形式和实用性上更有观赏性,对于传统门楼上的雕饰将进行取舍和衍化,但出于地域性特征的考量,对门罩装饰形式进行了几何化的处理。将当代工艺材料如有机玻璃、金属等多种材质的全方位发挥,适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风格特征,形成发散着浓郁的当代气息,其装饰美学与徽派建筑作品达到真正的精神契合,让空间充满着浓厚的人间情调和世俗气息,表达出一种寓教于乐的时代精神。
2.3 徽州建筑中屋顶的运用
中国传统建筑史书《营造法式》强调,建筑屋顶被视其为重要的结构,其造作自然更为考究,建筑形态最为典范。《考工记》记载:“匠人为沟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以上说明,屋顶的形制也是等级体现的外样化。徽派建筑屋顶在形式上属于硬山式样,屋顶双面斜坡内收,其营建的目的是保护墙体需要,正脊处放置小筒瓦,脊头处将徽州的砖雕艺术进行传神表现,多为动物或鱼类,警示防火,两边架设马头墙,顶面遮盖黛瓦,用于维护建筑需要。
徽派建筑基本特征还表现在外简内实,出于防患外人需要,屋顶外立面很少出檐,其中挑出檐方式多分单、双、三条等出檐等范式。
由于当代建筑排水系统的精密性,其屋顶的形式发生了多样的变化。有的是简单的小斜坡,除了排泄雨水的功能外,还的思量采光的需求,其顶棚也有了多种功用,如放置太阳能、种植花木,存储空间等效能。
2.4 徽派建筑门户牌坊的承袭
在传统徽州的步行街和村落的入口大都设置牌坊,这种形态严肃的纪念性的建筑,具有教化的纪念意义,体现出徽州礼教的忠、孝、节、义等封建宗法思想。严格来说,程朱理学思维是映射徽州牌坊的营造理念,其营造物是展现功绩、守孝、贞洁等观念的外化形态,缺乏实质使用功能,是徽州封建文化的精神标记,是封建文化在建筑结构中的媒介。
当代建筑在运用新徽派建筑的同时,将牌坊这种文化载体与当代建筑进行了融合,通常会采用牌匾的形式表达出来,
3 池州学院校园文化景观的特色设计
3.1 池州学院在皖南地区的文化特色
池州学院院始建于1977年,它是皖南地区唯一一座全徽派建筑风格的高校,校园景色它散发着浓郁的皖南地区文化特色。
从学院校徽可以看出,以“CZU”为设计原型的圆形图案。表达了学院“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圆形的图案,象征学校的事业蒸蒸日上。开放的图案,象征学校立足池州、服务社会、面向未来。此外学院的校训“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是对池州学院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特色的多方位陈述,传达出学院鼓励师生努力奋斗、共同成长的警句,即秉承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在当代新世纪的洪流中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倡导学院“一院一特”的高目标、高标准推进学校的教育创新。
“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校训顺应了学院目前的办学要求,学院培养人才,重视本科教育,重视博学重行,重视实用为最,重视文化创新,充分展现出学院追求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与大学精神。
3.2 池州学院对徽派建筑的传承与人文气息的营造手法
深受徽州文化熏陶的池州学院,对传统徽派建筑理念、实践与反思,校领导经过逻辑缜密的倡议,将徽派建筑进行了当代的实践创新,符合了池州人们的视觉导入,也体现了全校师生的文化诉求,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的强烈论述和对学生进行文化陶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1 池州学院大门的建筑内涵 池州学院在学校大门的设计中,采用了牌坊的简化处理方式,对体量的压缩、对雕刻的极简处理,让牌楼的屋顶处理更加具有现代性。使用了当代的玻璃、不锈钢传替了徽州建筑的小筒瓦,在视觉文化上更具有当代性。给人以轻松自然,内心平静之感与大学氛围的营造上保持了紧密的一致性。
3.2.2 池州学院墙面与建筑弧形构造的运用 在池州学院徽派建筑中,对传统徽派建筑式样进行了改变,大胆引进了弧形设计,无论是从墙面单独设计,还是整体的布局,都给人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图书馆的圆弧形设计,是对校园功能的过渡之意。前面是学习之所,后方是学生食宿空间。也是对进入校园的人一种拥抱、包容、欢迎之态,是学生具有回家的归属感。池州图书馆的造型设计,将传统徽派建筑中的“天方地圆”学说加以演绎,入口处是圆形门扇,寓意和谐自然,清新活泼的直观表达。
3.2.3 池州学院徽派建筑在窗户上的视觉传达 在徽派建筑中窗户的设置是防盗和采光功用,也是对建筑意象的装饰形象。池州学院的建筑对窗的设计处理则十分巧妙,首先是在窗户形式上做出改变,为了采光的需要,将窗户进行等比例的放大,形成玻璃幕墙与室外环境的交流感知。其次是在窗户材料上进行了仔细考量,图书馆设计中,将窗户设计成了大型落地窗,增加了阳光照射,远观整齐横竖排列,突出学院学术气息的浓郁与严肃。
总之,自成体系的徽州建筑,形式丰富多彩,艺术风格独特,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东方建筑文化的典型,也是体现东方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自然属性,这种朴素和自然为准则的艺术审美观对其他建筑产生重大影响。池州学院作为徽州文化传承下的高校,通过校园当代建筑的创作宣传,使得传统建筑文化得到传扬与歌颂,而要做好文化特色的宣传与教育,需要我们把握好对“建筑美”的欣赏,就可以让更多学子以及外地游客体会到徽派建筑的永恒魅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徽州建筑在实用和形式美的背后,蕴含着其精神的文化内容,其内容是“人文”的,也是“自然”的,折射出国人的礼乐、道德观和“天人合一“的生命观。而池州学院的建筑也是徽派文化在当代建筑中的实践作品,是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创新。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我们应始终把握传统建筑的创作基础,大而能化,积极吸取其它建筑之所长,将传统建筑文化技艺重新“移植”,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视域中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人、空间和文化的互动。
[1]金成岑.控制中的变幻—苏州博物馆屋顶采光(自然光)设计[J].包装世界,2014(5):89-91.
[2]祁小洁,杨怡.徽州建筑的解读与重构—安徽省美术馆投标方案介绍[J].安徽建筑,2014(4):30-32.
[3]何夏萱.浅谈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121.
[4]王顺中.徽派建筑马头墙的文化意蕴浅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33-35
[5]胡良全.传统徽派建筑元素的现代适用性初探[J].安徽建筑,2013(4):56-57
[6]李芳.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元素应用的探索与趋势[J].山西建筑,2013(11):3-5.
[7]鲍雯婷.“马头墙”元素在现代景观墙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2(22):112.
[责任编辑:余义兵]
J0
A
1674-1102(2017)04-0113-03
10.13420/j.cnki.jczu.2017.04.027
2017-05-21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SK2015A424,SK2017A0639);池州学院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5RW011)。
张毅(1982-),男,山东德州人,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