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学习时代”幼专院校古诗词美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2017-03-30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冥想美育古诗词

刘 岩

“新学习时代”幼专院校古诗词美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刘 岩

同每位学生共同商定古诗词课程的学习目标;采用“慢学习”节奏,以“冥想”方式细品古诗词中的美;以诗词大赛、课前练讲、开通古诗词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感悟;以音舞、书画、儿童剧的形式解读古诗词中的美;都是古诗词美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诸多策略的教学,能使古诗词的美在学生身上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新学习时代;幼专院校;古诗词;美育;教学改革

2017年的“新学习时代”课改理念,在传统“师本课堂”到“生本课堂”的转型基础上,又提出了向“自本课堂”的转变。“生本课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本课堂”人才培养的积弊,但其关注的是“班级”这个整体,而不是具体的个人。“自本课堂”把每个学生当成一个鲜活的生命来尊重和对待,是教师和每位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多次活的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会使每位学生的意志得到自由的释放,尊重学生本身的知识系统和意志选择,实现一种理想的弹性学习。中国的教育将进入“新学习时代”。由此,笔者就幼专院校古诗词教育美学提出几点改革策略:

一、打破“教学大纲”的阶段安排式学习,和学生共同确立其学习方案

一切学习活动都应是活的,是尊重学生意志的,是考虑学生自身知识架构和切实有效学习方式的。每位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头脑中的知识架构千差万别,对古诗词的掌握、兴趣指向和热衷程度不一。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精通古诗词的专家,而是辅助他们在已有知识架构基础上迎纳多一点的古诗词知识,在此基础上,使其由衷地领悟到古诗词中的美,从而实现古诗词对其审美旨趣的熏陶作用。

“自本课堂”是对生命、意志本身的尊重。要将古诗词教学方案细化到个人,要完全尊重每一位学生自身具体的知识架构、兴趣指向、有效学习形式,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和选择空间,这是有效进行古诗词美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二、务精不务多,“慢学习”节奏

古诗词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凝练传神的意象、深邃高远的意境,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其中洋溢的中华民族独特的美的精神、品格、操守和修养,以赋、比、兴的形式,传递出强大的感发力量,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很多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意趣。古诗词传递的是委婉、含蓄、模糊的美,必须通过慢慢咀嚼、静静体会才能领悟到。所以,在“慢学习”的节奏中,让古诗词中的美渗透到学生的血液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古诗词教学的美育目的。必要时,甚至可以用古人“摇头晃脑”读诗、背诗方式,既有趣,又身临其境的仿真体验。还可以冥想,黑板或投影屏幕上展示一首诗,教师不讲,学生不说,大家在心中默默体会,静静冥想诗中的思想、意境。然后大家交流对诗的理解与感悟。一个没有古文基础知识的人,只要每日读古文,即使没有标点读不顺畅,天长日久也会有所收获。语言文字在每一个人心中神秘地潜藏着。古代的诗文是基因,需要我们去刺激、挖掘、激发。学生自带着老祖宗留下的“语言基因密码”,冥想可以实现的先辈远古灵魂的对话。所以,不要先去看每个词的注释,不要教师去讲诗词的背景,先以冥想的形式,去“穿越”。至于个别的疑问和背景说明,教师再讲解说明,真正地实现以“生”为主体,而且是以每个学生为主体。

三、以赛促学、以用活学、以写带学

以赛促学,以系部或班级为单位,阶段性地举办古诗词大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强化古诗词知识的掌握;以用活学,教师讲一些关于古诗词背后的小故事,以课前练讲形式,让同学们查阅、讲演关于古诗词的小故事,将古诗词中的美生活化、现实化;以写带学,鼓励同学们撰写关于古诗词感受的文章,刊发在校报、板报、墙报等媒介上,或集结成册,或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上转发。因为,如今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被大家广泛接受并推崇,可以开一个古诗词的微信公众平台,以点击率、阅读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带动大家学习品读古诗词。

四、以音舞、书画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美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所谓“诗言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古诗词教学一定要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反应,才能真正达到其美育目的。音乐、舞蹈、书画、儿童剧等艺术科目往往是幼专院校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古诗词教学可以与这些艺术类课程有效地互动、融合。古诗词中的语言美、色彩美、韵律美、情境美人所共知,人皆感之。古诗很多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著名画家有很深的古诗词造诣。所以,幼专院校可以尝试古诗词教学与水墨画课程的有效结合,以色彩、图画激发学生对古诗词中美的感受。重章复沓、一唱三叹,有很强的节奏感。词牌皆可配乐演唱。幼专院校可以考虑将古诗词教学与音乐课有效衔接,将诗词唱出来,或根据词牌自行创作歌词配乐演唱,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古诗词独特的审美理解。其语言美可以通过话剧、儿童剧的形式呈现,而情境美可以手工制作的形式创设出来。总之,古诗词中的美,可以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唱出来、做出来、演出来,这是真正把古诗词的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审美创造过程。一旦学习升华成了审美,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教学效果和美育成效就会加倍。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2.

G632

A

1671-6531(2017)09-0062-02

*幼专院校古诗词教学美育渗透的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16Q341)。刘岩/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硕士(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责任编辑:郭一鹤

猜你喜欢

冥想美育古诗词
花朵的冥想
踏青古诗词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蓝的冥想
《冥想》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冥想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