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2017-03-30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结题科研工作课题

王 惠

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王 惠

目前,虽然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关注当前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

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

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工作已开展多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喜人的成绩,对完善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乃至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现实看,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无心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地方政府和学校都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根本指标,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为了“出风头”“出名”,使科研成为学校装点门面的工具。“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表面上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应付检查,真正落到实处并发挥作用的很少。由于观念的缺失,真正倾情教育科研、用心搞教育科研的学校并不多。教育科研普遍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缺乏有效的行动力[1]。

很多教师对教育科研缺乏基本的认同,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没有时间搞研究。教育科研是专家的事,因此没有足够的热情开展科研工作,形成一种对教育科研漠视的心理。虽然学校“人人搞科研,人人有课题”已成风气,但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浮躁风气和学术腐败,使教师把教育科研工作视为评职晋级的阶梯,带着功利心态参与科研,偏离了科研的基本价值取向,教师无心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科研创新更是奢谈,出现了为科研而科研的现象。

二、无力

校长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决定了科研的方向和品位。然而,校长每天要忙于事务性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和思考问题,学校的科研工作更多的是走过场。目前中小学校课题多如牛毛,研究成果更是汗牛充栋,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少之又少,教育科研对实践的解释无力、对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无力是当下基础教育的一大病垢。

教师没有精力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其日常工作是教育教学,追求升学率是当下的教育价值导向,“以试论教”仍然占主流,教师的精力应该放到教学上,更有专家认为“国内中小学教师搞科研是勉为其难。大量的让教师搞科研,很可能导致研究的‘泛化’。”[2]同时,教育科研需要教师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和较深入的理性思考,但“理性思辨”会让教师产生畏难情绪,绝大多数教师便知难而退了[3]。

三、无理

轰轰烈烈搞研究,热热闹闹搞开题已成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一道风景。教育科研本应是一项基于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活动,而学校却急于出成绩,没有先期的理论准备就仓促上阵,但基本理论的匮乏,对教育科研的内涵认识不清,对开展教育科研的目的不明确,只追求课题研究流程的外在形式,产生了一批毫无价值的研究成果。

无理论导致教师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先天不足。步入工作岗位前,虽然师范院校也开设教育科研的相关课程,但不能对学生日后从事教育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撑。近年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多以讲座为主、且侧重理论辅导,教师在实践操作中仍然感到无所适从,缺乏应有的科研素养和开展教育科研的方法和技巧。

四、无法

有些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不重视实践,单纯追求课题研究的理论性、学术性,脱离学校实际,为科研而科研。另一些学校则一味强调实践性,把教育科研降格为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成熟教育科研成果的引入与应用等。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普遍存在“有行动无研究、有叙事无研究、有案例无研究”。

很多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仅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缺乏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把经验研究等同于教育科研,不懂得总结提炼,取得精华。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掌握和运用的科研方法和手段单一,使教师的研究常年在低层次徘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教育科研还只是一种精神,甚至是一种臆想、一种幻象[4]。

五、无效

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大多奉行“拿来主义”,从上级指派的课题中“拿来”,将外省市成型的课题“拿来”,对学校现状及存在的现实问题熟视无睹,不是通过教育科研去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学校的办学特色及未来发展的走向,存在着研究过程形式化、研究结果虚化、研究成果无效化等问题,使课题成果难以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广和应用。因此,学校虽然开展课题研究多年,却缺乏现实性和针对性,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对提升学校发展的实效性尚不明显,找不到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路径,对素质教育的助推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我国每年产出的科研成果不计其数,真正在理论上有建树、在实践中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成果廖廖无几,教师开展的科学研究总体上层次较低,水平不高;不少教师热衷于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亳无新意;有些成果已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对一些已成定论、无研究价值、无现实意义的细节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和论述。因此,科研对于教师的专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六、无根

有些学校自立的课题,更多的是跟风和赶时髦,不能有效解决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有些学校片面追求课题的级别和层次,承担了高校或科研机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不自立课题而是被动选题,这样的课题很难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相吻合,脱离实际,研究也失去了原动力,最终产生一批亳无价值的论文或编著。

一些教师的课题研究题目过大,没有精力和能力驾驭;或者刻意追求新意和时髦,放弃自己的主阵地,脱离教育教学实践,走进误区,由于个人能力和精力不足无法完成预期目标,使研究成为花架子;有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缺乏对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和研究结论相关性不大,无根无据,凭空编造结论,使研究成果缺乏可信度。

七、无果

有的学校轰轰烈烈地开了题,然后偃旗息鼓,不了了之;有的课题立项后就束之高阁,等到结题时却材料齐全,研究过程的弱化必然导致研究“无果”化;有些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课题结题之时就是研究结束之日,许多有推广价值的成果胎死腹中,有培育和完善价值的成果不多,课题研究资源的辐射和借鉴意义普遍发挥不足。

有些教师为提高其课题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过分追求学术报告的外在形式,在研究报告或论文中套用抽象、时髦的理论用语,抛弃了最本质、最有价值的内容,没有个性化的表述,没有自己对课题研究的理解和观点;有些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成果较为显著,但后续研究与推广较难开展,最终产出的成果对改进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作用甚微,很难对教师或学校产生辐射影响。

八、无用

有些学校的科研工作是“雷声大,雨点小”,表面上科研开展得有声有色,课题数量多、层次高,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全员参与,但很大程度上是为应付检查而设,真正落实并起作用的少之又少。热热闹闹开题、验收、结题,产出不计其数的科研成果、成千上万的研究报告,但真正有价值、有创新的成果寥寥无几。教育科研没有起到其应有的引领、示范、先导和服务作用。

由于很多教师从课题研究立项之初就背离了教育科研的基本内涵和方向,虽然每年呈现巨量的科研课题和研究成果,却没有产出多少有价值的成果,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改进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状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九、无援

地方政府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领导对教育科研的重视还停留在思想层面,学校缺乏应有的研究氛围和智力、财力支持。

学校不重视科研,评价教师的标准主要看学生学习成绩、升学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没有得到学校应有的激励和重视,学校没有形成崇尚科研的氛围,教师感到开展教育科研困难重重。

地方科研人员,高高在上,足不出户,很少深入基层,教师求助无援。一些研究人员虽然深入基层,但由于自身知识、理论储备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和对科研的指导能力,赞扬的评价多,空洞的评价多,研究结果评价的多,而针对问题的评价少,有见地的评价少,研究过程性指导的少,严重影响了基层开展教育科研的实际成效。

十、无序

有些学校科研课题的确立带有随意性,研究内容和方向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严重脱节,不经论证,信手拈来;有些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没有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前期、中期和后期缺乏连续性、延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过程研究资料不全甚至是没有,在结题时临时突击,匆忙赶成果;有的学校只有到课题结题时临时安排人员,东拼西凑出结题报告,报告出台后就万事大吉,踏踏实实搞研究的学校不多。

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时既不考虑自身的实际能力,也不考虑研究内容的客观需要,随意选择和运用研究方法。往往使自己在研究中难以驾驭,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

地方科研单位,在科研管理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立项管理存在课题指南失范、立项把关不严、开题指导不力等问题;过程管理存在研究过程缺失、跟踪监管失控、过程指导不力等问题;组织管理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科研规划定位不确定、研究人员更换频繁、经费投入不足、成果推广转化机制不健全等问题[5];结题管理存在结题走过场、结题形式单一、结题报告质量不高、指导不到位、鉴定评价粗糙等问题;成果管理存在认定成果中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涵、重认定轻导向、重级别轻实效等问题。

[1]曹雁飞.当前高中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蕴、困境、前瞻——基于教师文化视角的解读[J].中国电力教育,2010(19).

[2]汪春.教师科研“支点”如何找 http//:learning.sohu.com/20060426/n243014171.shtml.2006(4).

[3]贾贵洲,陆枋,李蓓.精英与草根:校本教研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功能转化及管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9).

[4]张华,张俊贤.教育科研的断裂与失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难题之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5]林春腾.区域科研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2011(11).

G637

A

1671-6531(2017)09-0044-03

王惠/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00)。

责任编辑:苏 航

猜你喜欢

结题科研工作课题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两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