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母猪繁殖性能的几点建议

2017-03-30杨岸奇李朝晖张善文

猪业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后备哺乳猪场

杨岸奇,周 虎,李朝晖,张善文

(1.长沙伟嘉饲料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300;2.湘潭市家畜育种站,湖南 湘潭 411104)

提升母猪繁殖性能的几点建议

杨岸奇1,周 虎1,李朝晖2,张善文2

(1.长沙伟嘉饲料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300;2.湘潭市家畜育种站,湖南 湘潭 411104)

栏目协办

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一直是养猪业的研究重点,也是困扰不少养殖户的重大难题。繁殖性能的提高重点在于提升母猪产活仔数、初生仔猪个体重、出生仔猪活力、断奶窝重等性状。统计遗传学多年研究结果表明,猪繁殖性状属于低遗传力性状,繁殖性状的表现会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较大的差异,而所谓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饲料、饲养管理、猪场硬件设施、不同季节等等。猪的经济性状是由遗传因素与外部环境共同决定的,但需要明确一点,包含在猪DNA内部的基因信息已经决定猪所有性状的生产水平上限,而外部环境只能影响这些基因信息的表达。因此,养殖者要想提高母猪繁殖性能需综合诸多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达到高产、高存活率、仔猪高速生长的目的。

1 遗传因素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商品猪以内三元与外三元最为常见,外三元以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3个品种杂交为主,而内三元考虑到猪肉品质而加入了中国地方猪血统。这些形成三元杂的猪品种有不同品系,即使地方猪品种在不同地区养殖也会在繁殖性状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以范春国[1]和段星泉[2]的研究为例(见表1、表2),相同品种的美系猪其繁殖性能稍逊于丹系猪、太湖猪,不同养殖地区的繁殖性能也有较大差异。

基于国内存在大量散养户,且养殖环境尚未达到规模猪场水平的前提下,引种时所选择的血统决定着母猪繁殖性能的提升空间。当然,商品猪并非像纯种猪养殖还需考虑遗传进展,所以很多猪场会将繁殖能力停止期、环境适应性等纳入考虑因素之中。特别是在养殖环境欠佳的猪场,美系猪的适应性与对环境的适应性比丹系猪更佳,因此,在选择猪血统时,以遗传因素为主,再参照其他条件进行选择。

表1 种猪性能测定结果

表2 不同地区太湖猪繁殖性能测定结果

2 营养均衡

营养均衡的母猪日粮是母猪高繁殖性能的保障,母猪繁育作为猪场所有生产环节的源动力,应当尽量供给高品质日粮以激活其最大遗传潜能。梁明振在对猪微量养分锌、硒和维生素E的研究中发现,不同含量组合下的这些养分对母猪的初情期、血清雌激素及孕激素含量、产活仔数等指标存在较大差异[3]。胚胎发育阶段,维生素A不足会导致胚胎畸形,而胚胎发育过程中易产生大量脂质自由基,丰富的维生素E对清除该物质有着较大作用,同时维生素E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生理功能。动物日粮中的微量养分对母猪的影响较大,以NRC和帝斯曼(DSM)猪维生素营养标准为例(表3),可以看出DSM比NRC推荐维生素添加量高出很多倍。还有许多研究表明,铬元素对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而铬元素以不同形态加入母猪日粮,其效果也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养殖者对其所使用母猪日粮中的具体成分并未明确,因此,从营养角度去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建议养殖人员优先考虑高档、优质、口碑佳的母猪料品牌,或者在母猪料中额外添加一定量的微量养分,如种猪多维、吡啶甲酸铬等微营养物质。

表3 DSM与NRC哺乳母猪维生素的每千克日粮需要浓度推荐标准

3 饲养管理

母猪饲养管理分为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及哺乳母猪饲养管理。而饲养管理过程中温湿度的控制、疫苗免疫程序合理进行及其他硬件设施的供给等方面,养殖人员都有着基本的共识,而后备母猪初情期利用与合理地控制母猪日粮采食量却有着不同的观点。

3.1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的合理饲养是为保证日后高繁殖性能做铺垫,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应当重点关注后备母猪营养供给是否充足与初情期的利用。后备母猪饲养阶段,养殖人员为了保证栏舍内母猪的整齐度会进行调栏,适当地对后备母猪进行调整,以避免因栏舍内猪只个体差异太大而导致采食不均的情况发生。然而,猪的生长速度属于数量性状,存在一定的个体大小差异属于正常现象,过分地追求栏舍内猪的整齐度而频繁进行调动,反而会导致后备母猪在合群过程中因打架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后备母猪过于肥胖会对后续繁殖性能有着较大影响,大部分养殖人员的处理办法是限制饲喂量,这样可以避免母猪过胖而导致后期产生代谢紊乱以及肢体疾病等。限饲的程度还需要一定的经验与水平才能合理控制,在规模较大的纯繁育种场中需对后备群体进行达100 kg体重日龄进行性能测定,而限饲较自由采食而言往往不能使后备母猪群体发挥其最大的生长潜力,限饲后的性能测定结果还值得商榷。同时,猪群内部也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过分限饲更容易导致猪的采食量不均一,使后备母猪合格率有所降低。

在部分地区,养殖人员观念较为落后,使用中大猪等肥育猪饲料对后备母猪进行饲养。可以明确的是,肥育猪与后备母猪的侧重点不一样,因此饲料中针对其发育所提供的营养成分不一样。肥育猪饲料往往追求猪的快速生长、高采食量,因此,在制作肥育猪饲料配方中往往会使部分营养物质,例如硒、维生素等处于边缘缺乏状态,利用肥育猪的高采食量来弥补单位饲料中营养物质的不足。但对于后备母猪而言,任何地方都会或多或少限制其饲喂量,因此这些微营养物质在单位饲料中的含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后备母猪缺乏硒、维生素等重要的微营养物质会导致其生殖器官的发育滞后或者发育不全,日后想通过营养物质弥补手段可能会成效甚微。所以,后备母猪的日粮应当选择专用日粮。

后备母猪初配往往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后备母猪必须有足够的瘦肉与脂肪才足以支撑成功的配种,在未达到体成熟前的性成熟不适合配种。但纽西兰科学养猪会议上科学家提出,对于初情期不适合配种的观点已经过时[4],因为23周龄、26周龄、29周龄的后备母猪在接受公猪刺激后,第1次与第2次排卵数和胚胎着床的数目差异不显著,同时还有一些对初次发情即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表明,若初配母猪初情期不配种而延缓1~2个性周期再配种受孕的话,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会导致猪场有一定量的损失;母猪首次分娩年龄增大其淘汰时的平均胎次数也会提早,综合这些研究者的成果,一致认为后备母猪初配年龄影响母猪后继繁殖效能;早配种的母猪后继繁殖效能高于晚配种的母猪,当然这种研究结果是基于更新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和营养策略,加强其发情调控(第1次发情即配种)和提高后备母猪的初配体重来提高母猪的终生繁殖性能。即使上述两种观点对初配时间存在差异,但两种观点对于后备母猪第一次发情的观点是一样的,即母猪第一次发情时间越早,第一次配种适中与高繁殖性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3.2 妊娠母猪

妊娠母猪的饲养主要目的是使其产仔多、初生个体重大、初生仔猪活力强。母猪妊娠阶段控制其采食量是关键,尤其是控制母猪能量物质的摄入,母猪妊娠阶段能量摄入过高,哺乳期采食量会相应下降,导致后续产房仔猪生长受阻。由于目前母猪能量、蛋白日粮设计的总体范围较为一致,因此,在妊娠母猪处于等温区范围内,推荐用以下标准饲喂(见表4)。

表4 妊娠母猪采食量参考标准

表4将母猪妊娠阶段细分为各个阶段,针对母猪各阶段生理变化制定而成。胚胎着床期减少饲喂量是因为此阶段受精卵所需的供能物质是乳酸与丙酸,并且母猪体内血糖浓度会影响雌激素与孕酮分泌,高血糖浓度会抑制孕酮分泌,孕酮是胚胎着床过程中的重要激素,孕酮分泌受到抑制则胚胎着床过程受阻,进一步导致母猪总产仔数降低[5];调膘期主要是针对母猪体况,使其达到正常水平,母猪过胖或者过瘦对哺乳性能影响都较大;乳腺发育期避免过度给料,此阶段母猪摄入营养物质过高,易引发体内脂肪堆积而抑制母猪乳腺发育,从而导致母猪泌乳性能下降或者乳汁营养成分不达标;攻胎期这一概念是行业内的泛称,具体时间段或者是具体定义在学术上还没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95 d至分娩是胎儿迅速发育的关键阶段,本文推荐90 d攻胎是考虑到猪场在攻胎上需要换料,这一阶段可能有专门的攻胎料或者直接用哺乳母猪料,母猪在换料时需有5 d左右的适应时间。

3.3 哺乳母猪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以母猪采食量为中心,哺乳母猪采食量不够,所有的指标包括仔猪断奶个体重、断奶活仔数等指标皆是空谈。哺乳母猪采食量在5~7 kg时,母猪泌乳量随着采食量升高而线性增长,哺乳母猪采食量的估算公式如下所示:

哺乳母猪饲料每日需要量=(1.5~2.0)+0.5×哺乳仔猪头数

哺乳母猪分娩一周内需逐渐增加饲喂量,既能避免浪费,又可以根据体况提升产后恢复速度;分娩一周后自由采食,可保证母猪泌乳能力达到最大水平,若没有足够条件让母猪自由采食,可用少喂多餐的方式替代;断奶后,为提高母猪利用率而使母猪达到快速发情,可在断奶后对母猪进行短期优饲,因为空怀母猪体内血糖水平升高可以促进体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雌激素水平上升而使母猪发情。

表5 哺乳母猪采食量参考标准

4 小结

母猪繁殖性能受到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由于我国以中小规模猪场为主,而发生在中小规模猪场的主要问题主要还是在对品种的认知、饲料与饲养管理方面。我国养殖水平不断上升,饲养管理中的防疫与治疗等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经验,而在此基础上有多年养殖经验的人思维较为固化,对与现代养殖中关于母猪营养需要等方面的认知还未与时俱进,问题较多的也是出现在对遗传因素、营养供给方面,对于母猪繁殖性状的改善要从过去的针对某一个点上升到整个母猪体系架构中。

[1] 范春国,乐玉海,方三地,等.新美系,新丹系种猪引进与性能测定初报[J].福建畜牧兽医,2007(S1):13-14.

[2] 段星泉,和世华,何万喜,等.怒江州泸水县太湖猪繁殖性能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49-50.

[3] 梁明振.微量养分锌、硒和维生素E对种猪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3.

[4] 刘自逵,赵浩为,黄建平,等.加强后备母猪饲养管理, 提高母猪终生繁殖性能[J].猪业科学,2013,30(4):42-43.

[5] 朱士恩.家畜繁殖学[M].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9-61.

2016-09-07)

杨岸奇(1991—),湖南怀化人,硕士,研究方向:动物遗传改良与动物营养,E-mail:yanganqi90@126.com

猜你喜欢

后备哺乳猪场
会哺乳的树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一起哺乳仔猪猪瘟腹泻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