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摘
2017-03-30
海外文摘
消毒后空栏10天对保育舍细菌量影响不大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如生产周期间的清洁、消毒和空栏期对预防疾病暴发至关重要。然而没有研究针对较长的空栏期与保育舍细菌量的相关性进行过测试。本试验评估了保育舍空栏10 d对总需氧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粪大肠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试验监测了3个10 d的空栏期,每次监测3个保育舍。在消毒前和消毒后第1、4、7 和10天测量微生物含量。
未发现大肠杆菌,粪大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明显增加或降低。需氧菌数在消毒后第4天最低(如:4.07 log 菌落单位/625 cm2) (P <0.05), 但与其他时间点的样本差异有限(如0.6 log 菌落单位/625 cm2),故可忽略。此外,第4天对其他微生物参数的观察结果未得到确定。消毒后,大部分饮水乳头仍带有总需氧菌群(如5.32 log 菌落单位/625 cm2)和肠球菌 (如95 % 样本阳性) (P<0.01);饲槽中最干净的区域(总需氧菌群:3.53 log 菌落单位/625 cm2和肠球菌50%样本阳性)。
本研究表明消毒后,延长保育舍空栏期至10 d对环境总需氧菌群、大肠杆菌、粪大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无明显影响,故并非是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
(摘编自:http://bmcvetres.biomedcentral.com/ articles/10.1186/s12917-016-0850-1)
同一环境中饲养的猪只肠道中的细菌菌群相似
艾伯塔大学的一位科学家研究表明,猪肠道中的微生物有助于抵御疾病,可以转移到其他猪,以改善它们的健康。发审委已确定“猪只创新微生物”作为一个顶级的研究重点,应用在改善猪只健康以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
“通过有益菌的调节增强猪只的抗感染能力”是其中的一个主题。Ben Willing博士与艾伯塔大学营养基因组学微生物学加拿大研究主席说,动物体内估计有500~1 000种细菌,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包括消化猪不能消化的食物、调节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的浸润,使动物健康。
益生菌在不同动物之间是不同的,但我们可以发现,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猪只比生活在类似环境中的猪只体内的益生菌群更接近。当然现在已经有证据表明支持益生菌可以转移的观点,尤其是在群养猪群中。如果把猪只单栏饲养,然后将它们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就可以发现它们体内的益生菌群更接近对方,这就表明猪只体内的益生菌会以环境为媒介进行转移。当然我们不清楚的是如果把体内益生菌群组成差距较大的两组动物混合在一起,体内的益生菌会不会互相转移呢?基于小鼠和猪的动物模型显示,肠道内的有益菌可以提高抵抗力降低发病的几率。
(编译自:http://www.swineweb.com/researchsuggests-healthy-gut-bacteria-guts-can-transferredpig-pig/)
断奶仔猪的胃肠功能与免疫力的关系
仔猪断奶是非常关键的时期,仔猪不仅要面对从高度易消化的母乳到复杂的固体饲料的过渡,而且还要与母猪和同胞分离,面对新的环境。
在断奶的第一周仔猪的增长率会下降,这与采食量下降有关。此外,刚断奶仔猪的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还未发育成熟,使小猪更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发病,从而导致采食量减少。
断奶仔猪的胃肠道变化主要体现在:
1)胃肠道微生物菌群不适应饮食和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仔猪出现腹泻与死亡率增高。如断奶过程中会显著增加潜在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群的数量,而小肠中有利的乳酸杆菌减少。
2)断奶过程中,胃肠道会出现不利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变化,如绒毛高度减小、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增加,肠道杯状细胞功能改变和数量减少等。所有这些绒毛和结构的变化都会影响营养的吸收。
断奶期胃肠道的不良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主要的假设。第一个假设是饲料中的大豆蛋白抗原免疫反应导致刚断奶仔猪的肠道形态损害和腹泻。第二个假设是在断奶期间采食量不足是破坏肠绒毛和肠结构的主要因素,采食致敏大豆蛋白是次要的。一项研究报道,断奶后仔猪出现炎症反应和绒毛萎缩,当仔猪采食量恢复正常时肠道炎症消退、肠道上皮形态改善。
3)消化酶不足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乳糖酶在出生时相对较高,然后在出生后的2~3周急剧下降。相反,消化酶在出生时相对较低,直到4~6周龄后才开始增加。
仔猪断奶时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能力都没有发育完全。仔猪断奶后2~3周龄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表明早期断奶可以损害细胞的免疫反应。
断奶过程对猪的胃肠道产生深远影响,影响营养吸收和增加疾病的发生,从而影响经济效益的增长。对于断奶的仔猪要考虑这些变化,以保证其更好地吸收营养和保持肠道健康。
(编译自:http://www.thepigsite.com/articles/5334/ immunity-and-gastrointestinal-function-of-weaningpigs/)
防止猪流行性腹泻污染饲料的方法对比
加拿大第一家猪场猪流行性腹泻(PED)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时候,推测饲料是传播PED病毒的载体。之后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断奶猪饲料配方中使用的一批喷雾干燥猪血浆(SDPP)为潜在的PED病毒感染来源。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的和新的降低饲料中PED病毒存活率的加工方法进行评估。
在饲料和饲料原料行业内,温度和时间条件与采用的加工方式有关,例如,制粒、炼油、巴氏消毒、或喷雾干燥等。饲料的水分含量以及原料还受到加工方式类型的影响。而温度、时间、以及湿度的互动也对饲料中病毒的灭活有影响。除热处理和属于离子化辐射的电子射线(eBeam)处理之外,特定的有机酸饲料添加剂,包括丙酸、甲酸、丁酸等,过去在抗菌方面都有应用。这些添加剂先前都曾被用来控制病原,例如禽饲料中的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以及其他病原。然而,尚未考察有机酸以及其他添加剂的效果,例如饲料中的糖和盐。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确定加热或非加热灭菌方法,以及使用选定饲料添加剂,能否降低试验条件下污染的猪饲料当中PED病毒的存活率。结果显示,在低病毒滴度(6.8×103TCID50/mL)的条件下,热处理(130 ℃至少15 min)和非热处理(50 kGy eBeam剂量)饲料处理技术可以消除99.9%的PED病毒的感染力。此外,通过选用酸化剂和有机酸添加剂也可以降低猪饲料中PED病毒的存活率。
(摘编自:http://www.thepigsite.com/ articles/5303/comparing-methods-for-preventing-pedvirus-in-feed/)
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的原因及诊断
对于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早自1920年在欧洲和海外就有报道。然而其致病原因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人员怀疑是有一种未知的病毒,但没有确凿的证据。
在维也纳病毒学研究所、兽医病理学和法医学研究所的猪病研究人员表示,根据新的基因组序列数据显示,他们现在已经能够确定是一种新病毒导致了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该病原体属于非典型瘟病毒属。
仔猪先天性震颤从仔猪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会发病,震颤严重的小猪不能吮吸母猪。无法吃母乳导致新生小猪存活的几率很低。被发现病原属于非典型瘟病毒属是研究的一个突破,但目前需要建立检测试剂了解具体病毒序列和毒株。
研究团队通过采用分子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方法发现,证实了存在大量病毒,同时也发现病原体可通过唾液和公猪的精液传播。从一些没有表现症状的公猪精液中发现了病原体,所配母猪产下的仔猪出现震颤的症状,这表明疾病可能会通过精液传播。
在母猪抗体中已经发现病毒,在妊娠阶段可能会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给小猪,导致发病。
研究发现病毒与非典型瘟病毒属的序列相比有90%相似度,因此,我们还需要重新考虑这种病毒物种的分类。但这一发现能让我们对疾病做出明确的诊断,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开发一种新的疫苗。
(摘编自:http://www.thepigsite.com/ swinenews/42950/diagnostic-breakthrough-made-incause-for-shakin)
不同抗生素的添加方法对经猪消化道降解情况的比较
研究采用土霉素(OTC)为模型药物,研究下面2种OTC添加方法下粪便中抗生素降解情况。
采集饲喂含抗生素的日粮和不含抗生素日粮的猪粪便,采用2种常用的抗生素添加方法来研究抗生素在粪便中的降解情况。然而已有相关研究对比了这2种不同抗生素添加方法。本试验使用土霉素(OTC)作为抗生素模型,采用2种不同的添加方法,研究抗生素在粪便中的降解情况。此外,对粪便中的微生物对降解过程中的作用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经饲料中添加OTC的猪粪便,粪便中OTC的降解半衰期为9.04 d,显著低于直接服用OTC的降解半衰期9.65 d。饲料中添加OTC的代谢产物4-差向土霉素在粪便中峰值出现的时间比直接服用OTC的早,且饲料中添加OTC组的4-差向土霉素和α-原土霉素的降解率更快,但峰值浓度较低。细菌多样性和蜡样芽胞杆菌的相对丰度数据表明试验前对粪便消毒可显著降低两种添加方式的OTC的降解率。
本试验结果表明代谢产物(特别是4-差向土霉素)和微生物可显著影响OTC的降解。
原作者及来源:Yan Wang, Guixiu Chen, Juanboo Liang, Yongde Zou, Xin Wen, Xindi Liao, Yinbao Wu. Comparison of oxytetracycline degradation behavior in pig manure with different antibiotic addition method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December 2015, Volume 22, Issue 23, pp 18469 18476. DOI: 10.1007/s11356-015-5170-7
(编译自:https://www.pig333.com/swine_abstracts/comparison-of-oxytetracycline-degradation-behavior-inpig-manure_1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