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于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大学城资源共享问题

2017-03-30曹露露

商情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学城资源共享

曹露露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产业需求的逐步提高,资源集聚共享模式成为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学城资源的共享也是响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一种体现。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出发,以河南省新乡市大学城为例,首先分析我国大学城资源共享现状和新乡市大学城资源共享现状,再分析阻碍其资源与产业发展共享的主要因素,最后以此提出解决大学城资源共享,实现大学城资源有效利用的相关建议,同时也能为其他不成熟园区发现、解决问题提供指导,有助于加快同等程度园区的资源共享进程。

【关键词】产业集群视角 大学城 资源共享

一、我国大学城发展现状和新乡市大学城资源共享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在进行大学城或高校园区建设,一方面促进了各高校在基础设施、教学信息、社团组织、生态环境等方面资源的有限共享,带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大多数地区的大学城建设都只是众多高校在地理位置上的集聚,对于各高校间资源的深层次共享依旧存在很大缺陷。因而我国大学城整体发展现状虽较以往取得了很大进步和提升,但还很不成熟,还需要继续学习优秀大学城建设的相关经验,总结教训,继续改进。

新乡市大学城共有六所高校,包括五所本科院校和一所專科院校,可容纳学生近10万人,学校集聚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学城附近产业的集聚,进而极大地推动了新乡市大学城附近商业的发展繁荣。目前的新乡市大学城已基本实现了基础的交通、餐饮、休闲设施、图书馆资源等方面的共享,且大学城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正外部性推动了各高校的协同进步和发展,对新乡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但各高校的共享理念还不到位,对于高校资源与企业的合作共赢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目前新乡市大学城高校与附近产业发展以及企业培训等方面的合作还十分有限。

二、阻碍新乡市大学城资源与产业发展共享的主要因素

(一)各高校的共享理念不到位,开放意识不足

各高校间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以及侧重专业方向不同,目前新乡市各高校虽然实现了地理位置上以及部分基础设施上的集聚,但各高校的共享理念还是太过局限,开放意识和开放程度都不足,与外界产业直接的合作更是十分稀少,因而新乡市大学城在资源共享方面依旧存在资源浪费。要实现大学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效用最大化,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各高校都必须首先树立共享理念和开放意识。

(二)部分高校学生及教师的心理排斥或参与度不强

由于大学城内各高校水平和地位参差不齐,高校内学生和老师水平也有差距,因而高层次高校学生及教师等可能因存在排斥心理而拒绝参与共享,进而阻碍大学城资源共享的总体步伐。

(三)大学城各高校间利益的冲突和高校与外界企业的利益冲突

虽说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物品,实现大学城资源共享会促进大学城高校整体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各高校从自身办学前景和办学规模出发,实现高校间资源共享会侵犯到部分高校的学生利益和整体利益,因而阻碍高校内资源共享的进程。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与外界企业进行合作共享时,如果共享体系不够完善,或市场约束力度不够,高校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的利益都会受到侵犯。

(四)大学城资源共享的相关管理、运作体系及规章制度不完善,约束效力不够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城虽有所进步,但大都没有完整的关于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后勤资源等的大学城资源共享的管理运作体系和规章制度,社会和政府对外界产业发展的约束力度也不足,再加上各高校从扩大自身办学规模出发,难免会出现利益冲突,阻碍大学城资源共享进程和资源利用的效用最大化。

三、产业集群视角下解决新乡市大学城资源共享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方面

由于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物品,政府应当适时发挥其相关职能,鼓励、引导、支持大学城资源与外界企业和产业的共享,提倡共享理念,同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鼓励大学城资源与产业共享、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的同时,也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运作体系,以此约束市场的不当行为,保护高校及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大学城产业集群下正外部性的发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用最大化。

(二)社会方面

一方面社会应当提倡资源共享理念,为大学城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上的各大企业和产业,要想降低研发成本,并实现长远发展,应当积极主动与各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合理利用大学城高校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正外部性,带动自身的发展,同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不侵犯他人利益,进而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共赢发展。

(三)大学城各高校方面

首先,大学城各高校应当树立共享理念和开放意识,积极促进大学城内各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尤其是科学研究、教学信息以及基础设备等资源的共享,进而利用集群效应推动各高校间的优势互补,提升大学城整体的科研实力以及竞争力;此外,大学城应当充分发挥其规模经济效应和正外部性,带动附近产业的集聚,进而促进附近经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大学城相关机构部门应当制定完整的资源共享的管理、发展、运作体系,规范资源共享的实施;最后,各高校应当相应国家产学研一体化的号召,积极推动学校培训机构、科研机构设备和教师资源与外界产业的合作共享,发挥各自优势,进而实现共赢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新天,刘乃友.“大学城”建设应真正注重资源共享[J].科学与管理,2007,(3).

[2]李然.从产业集群理论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必要性.时代金融,2011,(18).

[3]杨毅仁,陈铁群.我国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4]欧雪银.国外大学城的集聚经济效应机制分析[J].湖湘论坛,2007,(1).

猜你喜欢

大学城资源共享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汤韵旋诗词三首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对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教育部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
遵义大学城:“独木”变“森林”
广州大学城十年破茧大变身
依托大学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分析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