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装备部实行精细化管理

2017-03-30吴乐

商情 2017年5期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质量控制

吴乐

【摘要】精细化管理随着管理学的深入发展而逐渐得到完善,是现阶段实用性最高的一种管理办法。本文在总结我院医疗设备日常管理的基础之上,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医学装备部中的应用,以此来不断改进我院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日常维修、质量检测、剂量以及零件加工等各项管理工作,为建设安全医疗设备提供有效保障,促进我院医疗设备有效安全运行。

【关键词】质量控制 医学工程 精细化管理 医疗设备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原则及其特点

精细化管理随着现代管理学的深入发展而成为了现如今实用性最高的一种管理方式。精细管理学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之上进行了创新,摒弃了以往粗放式管理的不良模式,将管理效能提升作为最基本的管理目标,通过明确的、具体的标准,淘汰掉模糊且笼统不清的管理要求,改变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在不同阶段中,渗透量化标准,通过量化数据,寻找其中的问题,衡量评价标准,分析评定指标,贯彻落实每个阶段的管理工作,让“无形”变“有形”。将数据量化之后,进而规范医疗设备管理者的行为,并为其指导、控制和调节管理进程,找出其中的问题,并予以改正。

来自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不仅是一种管理思想,而且也是一种管理技能,通过细化规则,使用标准化、流程化以及数据化的方式,让各单元的管理更加高效、精准运行。此种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中,要求管理者少用文字,而是多用数字,着重强调细节管理、数据管理,而不是注重经验管理、权力管理。精细化管理以规则为指导,研究的关键点在于运行阶段、组织单元。旨在以诸多方法、不同管理方式,精细化每个阶段的管理工作,清晰化组织战略的数据,最大化效益,规范化内部管理。在以往管理的基础之上不断予以优化、改进是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最终提升组织的效率以及管理执行力。这就需要管理者转变自我角色和立场,从监督转变为指导,从控制转变为服务,注重临床科室的需求。

二、确保正常运行临床工作,促设备使用效率提升

为处理好医疗设备故障问题,避免影响到临床工作,进而紧密衔接临床一线与医学装备部,前移维修保养于临床,缩短响应报修的时间,力争在最短时间之内解决设备故障这一问题。

(一)医疗设备保养与维修

(1)强化建设制度与保养维修。将医疗设备的验收、安装、维护以及调试等各个环节做好,强化建设制度,落实职责,将不同操作表格予以规范,完善不同流程的操作工作以及各类报表,针对急救、大型、生命支持等类型医疗设备,构建安全使用登记制度,进而强化监管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报废等各个阶段。

(2)强化计量管理。根据要求,做好检验设备的计量检测工作,针对CPA认证的设备、国家法定强制性检验的设备等计量设备,做好检定工作,比如B超、CT、心电图、心电监护、生化分析仪以及彩色超声多普勒等等。(3)对全院医疗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予以承担。特别是生命支持、大型急救的设备,更应该要增强保养维护的力度,让各类设备处于待机完好的状态,为临床正常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二)强化巡检力度

将月季度巡检模式转变为设备片区负责人定时实施巡检,按照临床工程师管理片区的设备类型以及专业,对类型不一的设备巡检内容进行规范。这样便可消除以往巡检模式下所累积的问题。临床工程师在接到报修电话之后,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内响应,若是当日无法对设备进行完全修复,应当在当日将修复信息反馈给临床科室;巡检时间应当为一个月进行一次;巡检时必须要求临床科室与巡检人员当面交流,便于调整下月巡检工作。若是在新的巡检模式下遇到问题,要立刻上报或是予以立刻处理,并为此类问题负责,直到设备运行正常为止。

三、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行,管控好成本

(一)监管保养维修,管控成本

结合厂家维修保养与自主巡检,全方位落实设备维修保养监管工作,并对厂商维保的效率予以评估,以此来确定下一年度购买维保提供数据支持,在最大程度上,尽量将无法监管维保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比如在与某厂商续签维保协议时,按照临床实际使用状况,将其中某个型号的维保适当的减少,或是将其中某个系统取消。医疗设备的增加,也必然会增加固定总资产。所以降低设备维保成分,意义十分重要。

(二)实施设备报废期管理,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为提升资源合理利用率,对报废的设备进行再利用、翻新、修复以及自助加工零配件等方式,来满足临床科室的要求,同时,还有利于减低设备费用的支出。

当医学装备部将设备报废单子拿到手之后,在第一时间,医工人员必须到设备所在的科室进行核对、查验,确定设备报废单与设备是否符合,而后再确定报废的等级,若是为设备运行正常,设备功能与临床使用要求相符,不予报废;若是设备运转正常,设备功能与临床使用需求不一致,但此设备符合其他科室使用要求,将其确定为A级,便于调剂。若是设备运转障碍,但通过零件更换后,与其他临床科室使用需求相符,则确定为B级,便于调剂;若是设备运转故障,配件更换依然无法正常运行,但可拆卸部分零配件,可作为同种类设备后备配件应用,确定为C级;若是设备运行障碍,零配件无法更换,确定其为D级,予以报废。

通过对报废设备的管理,根据配件拆卸、设备调剂、变卖等方式进行分类放置,构建废旧设备调剂中心,将旧物利用信息发布到每个临床科室中,避免了新设备的购置。

四、落实设备质量管理,促安全意识提升

为提升设备使用效率,提升人员对设备安全使用的意识,医学装备部相关负责人,组织安排临床有关科室人员进行医疗设备的操作培训。每年分期进行培训,通过集中方式,培训临床科室人员对设备的操作。针对实习学院,对其分批次到院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按照院内医护人员对设备应用的实际情况,由医学装备部按季度或是每年一期,培训医护人员对设备的使用操作。

在培训方面,要具备针对性,不同医务人员,安排的培训内容层次也不一样,为避免因为操作错误所致的故障,培训普通医护人员对设备的操作流程、操作原理以及故障排查等内容。为降低医学装备部工作量,为临床科室与医学装备部構建交流桥梁,培训临床科室负责人对设备安全防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

五、总结

综上,通过废旧资源利用、计量管理、维保、培训等模式,通过精细化管理指导,使得设备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设备运行的有效性、安全性也到了保障。未来,针对现下设备管理中的缺陷,还需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予以完善,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猜你喜欢

精细化管理质量控制
浅谈现代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