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数控车床加工”精品课程建设思考与探讨
2017-03-30李俊健
李俊健
摘 要: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加精细化、信息化、综合化等要求,这自然要求我们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根据具体情况,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法进行创新。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从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以及课程评价模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零件数控车床加工”精品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零件数控车床加工;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TG5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00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校精品课程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自2003年教育部发布精品课程建设文件至今,我国各院校纷纷投入精力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虽然精品课程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但是在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技工类学校来说,进一步探索精品课程建设的模式与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技工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技工院校一直以来都是培养技术操作人才的阵地,而科学、有趣、有效的课程则是培养人才、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将课程打磨、锻造成精品,才能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型专业人才。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建设了一批精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主要集中于数控加工与模具制造等专业。但是这些精品课程良莠不齐,存在不少问题。一些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照搬照抄现象严重,不能因地制宜。部分院校的“精品课”只是换了一个名称的传统课程,依然属于“填鸭式”教育。虽然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与网络授课形式,但是这些课程并没有多少互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也没有有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更有甚者,一些学校没有結合学校实际情况施行校企联合、工学一体的课程模式,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锻炼。
2 “零件数控车床加工”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2.1 教学体系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为“校企联合,工学一体”的教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到专业知识,培养了他们使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其社会交际能力得到提升。
在这一变革中,笔者所在院校将数控专业分为数控铣加工与数控车加工两个领域,学生在学习时就有所侧重,然后在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层次分设不同的课程,将课程细化至中技数控车加工如零件钳加工、零件普通车床加工、数控车床变成与模拟加工、产品质量检测等;高技数控车加工如配合件数控车床加工、计算机辅助编程与加工、数控车床精度检测等课程。
课程细化之后就可以根据校企联合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零件数控车床加工的教学方案进行修改以适应学校实际教学情况。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
“零件数控车床加工”精品课程建设组织内容包括教学内容设计、课件与视频的制作等两个部分。
2.2.1 教学内容设计
首先要进行课程团队建设,选聘资深教师、企业家与技术骨干担当精品课程编制的顾问,其次对选定教材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与甄别,进而将教材按照一体化教学进行编排成九个具有代表性的真实产品,具体如下:台阶轴数控车加工、灯泡模型数控车加工、酒杯模型数控车加工、子弹挂件数控车加工、手电筒模型数控车加工等。课程小组人员需要经过实际调研与探讨,根据学校与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的工作任务。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具有鲜明的代表性,避免了枯燥的理论式说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设计时要注重注意问题的设计,问题必须循序渐进,具有启发性,如轴套内孔加工需要使用何种刀具?刀具应该使用怎么样的角度等。这类问题的提出给与学生思考的空间与动力,有效提高了学生思考的能力。在课程的设计上,课程设定小组也要有所创新,确保各个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的利用等科学、合理,并与时俱进。
2.2.2 课件与视频的制作
精品课程的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往往存在文字堆砌、图片太少、内容冗杂、演示动画较少等问题。究其原因,无非技术能力不足、存在设计缺陷等。因此在进行“零件数控车床加工”精品课程建设时就可以在一开始就分配好负责动画与图片的人员,并要求其按照标准与规定制作最基础的文件形式。对于那些需要较高技术才能完成的文件,则可以与院校内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合作。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将此作为计算机领域内的任务作业下发给计算机专业学生,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实现目标。为了解决精品课程视频录制过程中缺少师生互动的问题,可以要求视频录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堂理论教学视频,另一部分则是实际操作加工视频与仿真加工视频。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3 课程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必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围绕其综合职业素养,实现校企联合评价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将知识与技能的考核、过程与方法的考核、课程与技能的考核加以结合,从而实现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学校可以根据行业具体情况、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与特点等进行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乃至校企联合互评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这样的评价模式能够充分发挥诊断、评定与激励的功能,真正将整个“零件数控车床加工”精品课程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练和以评促改的最终目的,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以当前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入手,对“零件数控车床加工” 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划与思路进行了阐述。虽然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难关,但最终的成果还是显而易见的。在“零件数控车床加工” 精品课程建设中包含着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课程评价模式等三个方面,紧握时代脉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荣盛,罗福,谢远辉.“零件数控车床加工”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大众科技,2016(05).
[2] 李伟鹏.机械零件工艺编制与数控加工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才智,2016(19).
[3] 汤伟文.数控机床加工技术(加工中心)——一体化精品课程建设[J].新课程学习:中. 2012(05)
[4] 黄双根,吴燕,周华茂,马文烈.“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4).
[5] 梁晓芳.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职教论坛, 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