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2017-03-30窦洪顺
窦洪顺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主要通过存贷利差产生利潤,其中贷款业务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风险控制成为商业银行保证自身经营目标和运营利润的重要手段,因此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控制风险,才能够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保证银行的可持续运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新来源,个人消费信贷具有巨大的潜在收益空间,同时也产生了相对于传统企业贷款业务而言更大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而产生这一系列风险的原因包括外部的信用制度、信用环境以及内部从货前调查到审批和货后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风险和因素,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必须加快健全个人资信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并配合以先进的风险技术和手段。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消费信贷 风险
作为以营利为目的且具有显著的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通过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再以较高的利率放出贷款,利用存贷款利差形成主要利润。而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借助互联网起势的电子商务带动了个人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主要是指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信用、抵押和质押担保等方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一定金额的商品型货币,从而满足个人在消费过程中的基本需求。随着个人对消费信贷的需求增加和社会趋势的发展,个人消费信贷既是满足家庭和个人提高消费质量和跨期配置能力的重要手段,又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并进一步推动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含义
个人消费信贷通过银行发放消费贷款和消费者贷款来实现宏观经济环境下的刺激消费目的,在个人具有稳定的收入基础上,以居民的未来收入或者价值一定的抵押物作为担保,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贷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者支付相关费用的资金,其用途主要是用于消费,于消费贷款的对象而言,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消费者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水平,改善其目前的消费现状。
因此可以看出,个人消费信贷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形式,以信用经济形式实现个人在消费中的需求。作为消费信贷的主体,个人必须具备较好的综合信用或者能够满足其信贷需求的相应担保资产。通过个人信贷实现信用消费的这种形式,其目的于个人而言是为了满足短期内的资金流动需要和生活状态的改观,提高个人的生活水平;对于社会经济环境而言,则是为了刺激消费,为当前市场经济下的商品销售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个人消费信贷现状及原因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展开主要是针对个人,因此存在着对象分散的特点,同时,大多数的个人消费信贷申请金额小而贷款期限长,因此银行对个人的消费信贷管理和经营范围上时间和空间范围跨越巨大,在资信调查以及综合管理上的困难,产生一系列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一)市场风险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产生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信贷期间由于交易组合交易平仓变现的市值发生变化,产生负面价值的风险。造成市场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流动性风险,即商业银行出现资金的流动性不足或者筹资困难时,人们开始对该银行的前途产生困难和疑虑,考虑到资金的安全性,采取大规模的资金抽离,银行的实际资产价值无法应付负债的支付和资金的外流,从而造成破产。第二,波动性风险,市场参数值不断变化,银行所拥有的或使用的市场工具的市值也会随着变化,从而形成波动,而波动性风险是市场风险中无法避免或消除的,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三,外汇风险,由于外币与本币兑换的汇率波动引发市场风险。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发展情况发现,市场风险虽然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商业银行面对的外币业务规模较少,因此市场风险并不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风险的面对和处理上主要表现为对风险认识以及风险预警意识的不足,且缺乏较为科学的市场风险预警和管理的相关经验和体系。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首要风险,信用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个人消费者处于其自身经济原因而产生没有履行偿还义务、违反约定事物或经济违约等行为。消费者的违约行为导致商业银行借贷的金额遭受部分甚至全部的损失。信用风险最大的影响在于一旦借贷资金巨大的重要客户违约,大量的资金无法追回,将会造成银行在利润上的巨大损失,甚至由于损失巨大造成银行失去资金流动性能力,产生支付危险最终导致破产。
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和监控,我国商业银行往往采用比较传统的方法和管理体制,通过设定贷款数额、加强贷前审查以及实施风险分散的手段尽可能的减少信用风险,但个人消费信贷管理中仍然无法避免在测量信用时的一系列难点问题,如商业银行在借贷以前无法预知违约发生时尚未偿还的贷款余额量,对于个人消费信贷常用的透支形式而言,未来消费使用的额度无法预测。因此无法获知透支的资金能够在什么时候归还,更无法知道消费者在一次归还时的数额,当未来发生借贷资金数量巨大的客户违约时,容易产生巨大的信用风险损失。于此同时,市场交易也会加剧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违约的损失往往取决于参与到交易的市场工具当前的实际价值和流动性,但市场工具价值的波动性大,造成违约可能发生时,商业银行所要面对的信用风险也在时常产生变化。
(三)操作风险
个人消费信贷的操作风险产生于银行内部不完善的程序、人员或者外部不可抗事件造成的损失,操作风险内涵广泛,包括消费者利用法律漏洞产生的商业银行损失的法律风险,包括因制度缺失、管理不善以及人员操作失误产生的内部风险,也包括遭遇抢劫、编造伪造票据套现以及黑客攻击等外部因素造成的风险。究其原因大多是商业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和人员素质的不够健全,加之社会信用环境较差,造成银行利润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损失。
(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不论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还是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都可以概括为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的相互影响作用。
首先,内部原因在于商业银行贷前調查手段、信贷审批、贷后管理的风险管理制度存在问题。贷前调查的主观、定性参数多,客观、定量分析少,个人消费者能够提供的信用数据十分有限,因此大多数银行的贷前调查流于形式,只要使用身份证便能获得一定的贷款额度,加之对申请者的未来收入预测不足,造成个人信用实际状况把握弱化,造成不必要风险的发生;同时在贷款审批环节,银行没有严格控制审批风险,整体办事效率低下,分行和支行在审批贷款时存在“人情贷款”等现象,风险责任和处理权利出现不平等状态,不同分行支行审批程序也出现差别,不利于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的形成;贷后的管理中银行无法做到实时防范,风险管理手段简单落后,在发生违约和风险时也缺少降低和化解风险的实质性解决办法,风险转嫁制度落后,并明显缺乏风险退出机制保证银行基本利润。
其次,外部原因上,立法和司法层面上,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上存在缺口,无法监管市场形成完整的个人信用评定制度和个人信用数据库,在违约行为发生或者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出现法律纠纷时,无法及时的保障相关人员的利益,更有消费者利用法律漏洞有意的造成违约的行为,但法律的缺口无法对这一类行为做出妥善的处理;同时行业内信用环境恶化,一部分信贷申请者的信用意识较弱或消费观念落后,还有一部分申请者由于道德意识的低下可以利用特殊手段牟取利益,加之行业缺少个人信用征信机构,也没有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造成商业银行在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时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等困难,形成业务风险管理困难。
三、优化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性分析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机制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
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重要的制度性基础,风险管理机制既应该包括对个人资信的评估体系,也包括一整套涉及风险战略、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框架以及组织架构和责任明确的配套信息系统。建立相应资质的个人资信评估机构,在设计和选择科学合理的个人资信评估指标后,对申请个人消费信贷的消费者实施全方位的信用分析和审查,利用风险管理工具和流程甄别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来源和成因,做出及时的风险预警,并将其及时投入风险资料数据库。在消费者可能出现违约行为时及时做出风险干涉,规避风险,将风险进行再分配和转移,尽可能减少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过程中的面临的风险。同时加强对违约处理以及相关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完善,强化立法和司法的强制性约束。
(二)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管理意识的提升要求申请贷款者具有较高的风险意识,对消费信贷的申请以及相应的责任作出正确的明确,做到诚信的申请,并能够了解在未来归还贷款过程中可能面对的经济风险。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商业银行的内部系统中明确风险意识,充分考虑个人消费信贷在资金成本上的风险和可能产生的损失,谨慎对申请者作出审查和审批,尤其是业务人员,加强风险规避和防范意识,提高风险发生的责任承担意识。在风险管理的观念和理论学习上也应该贯穿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行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三)加强高素质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培养
先进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技术需要专业化的人员进行操作和应用,因此不论是行业内部环境还是银行自身发展,都不能忽视对风险管控的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增加专业人才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和适应能力,借鉴欧洲的“信用管理系统”,加强信用管理专业教育的经验,与高等院校达成协同合作,创造良好的信用管理人才培养环境,加强资金投入,培育适应银行技术要求和实践要求的专业性、综合型研究和操作人员。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新来源,个人消费信贷具有巨大的潜在收益空间,同时也产生了相对于传统企业贷款业务而言更大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必须加快健全个人资信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并配合以先进的风险技术和手段才能保证银行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J].浙江大学, 2003.
[2]雷洋.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J].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