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2017-03-30杨蕾
杨蕾
【摘要】诗歌是语言文字高度凝练的成果,它以优美的语言,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蕴,富有韵律的节奏贯穿着语文的教学过程。初中时期正是抽象思维高度发展的阶段,因此加强学生阅读诗歌,感悟诗歌的能力,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诗歌地位,教学现状以及教学方法着手分析提高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诗歌教学的地位及教学现状
诗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者,自《诗经》以来就记录着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故事。诗歌教学贯穿着语文教学的始终,在整个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强大的向心力。然而正是由于诗歌的历史性,也使得初中阶段的学生很难全面的理解诗歌的丰富意蕴。如何教好诗歌,如何使学生爱上诗歌是当今语文诗歌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看来,一堂成功的诗歌教学课,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交流互动。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情感共鸣点,带领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诗歌境界。作为学生,要从主观上培养正确的态度,提高对诗歌的重视程度,多阅读诗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如何提高初中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诵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诵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有效的诵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探索文本的深层含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诗歌教学不同于其他体裁,它富有鲜明的节奏感,抑扬顿挫,具有音乐美,因而在诗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诵读,使静止的诗歌灵动而活泼,眼前呈现丰富的诗歌画面,提高审美感受。
如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激发学生的诵读激情呢?在初读诗歌时,可以以诵读音乐为背景,在音乐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或者搜索优质的诵读模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诗歌的诵读技巧,诵读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诵读的过程就是學生和诗歌的心灵感应,有声对话,从诵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形成特定的情感氛围,为后续的诗歌学习奠定好的
基础。
(二)知人论世,奠定良好的文言功底
中国文化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其间不乏优秀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唐宋时期,更是达到了古诗的巅峰期。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审美习惯的不同,都决定这作品的风格和创作主旨。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正确的领会诗歌的内涵,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广泛阅读,知人论世。例如: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开一派婉约词风,然而她并不是所有诗歌都是哀转缠绵的。只有充分的结合她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她的人生境遇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深层内涵。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她待字闺中之时,其诗歌轻松明快,富有趣味;第二阶段是她与赵明诚结婚期间,诗歌也多明丽轻快;她的创作巅峰期在后期南宋苟且偷安,偏居一隅,赵明诚客死他乡之后,她的诗歌里所表达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才是最动人心魄的一卷。明了词人的人生际遇,自然就能准确地把握诗作的风格,明确大致的思想感情。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诗人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生遭际,从而准确地掌握诗人的创作风格和审美倾向。如何让学生由所教诗篇引发到对其他诗篇的探索,才是诗歌教学的最高境界,更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关键。
(三)分析意境,呈现丰富的诗歌画面
诗歌虽然篇幅短小,然而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短短的几十字就蕴含着丰富的画面和深刻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在讲解过程中就要注重“品词凿句”。优秀的诗文都很注重炼字炼句,正如大诗人贾岛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好的诗句往往因一字而尽传精神。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整体掌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对诗歌中精彩的词句要适当点拨,引发思考,精细讲解。运用对比教学法,体会该字词的独特之处,可否用别的字词代替,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的精炼,懂得字词的妙用。
不仅要对诗歌中的精炼字词进行赏析,更要充分了解诗歌中的意象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诗歌中有很多特定的意象,它们在特定的情境下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例如“月亮”古往今来都被认为是思想的象征,“落日”也被认为是迟暮之年的象征。在我国古典诗歌悠久的发展历史中,这些意象被赋予的含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掌握好这些特定意象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作品,更好的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指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诗歌画面,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观感受,丰富精神体验。
三、结语
往今来,诗歌都被认为是时代最美的标记,是别在文学长河里一颗善良的徽章,它见证着时代的沧桑变幻,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诗歌是变幻无穷,美妙绝伦的体裁。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独特的音韵美、形式美和结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是新课标的改革要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奋斗目标。讲好一篇诗歌也是一种艺术创造,只有充分结合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诗歌常识,明确诗人的思想感情,才能使诗歌教学走上科学化、艺术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蔡少军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屠琼铁.润物有声,初中语文[J].湖北大学校报,2006(1).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