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把握信息 细致体悟诗情

2017-03-30张丽华

课外语文·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知人论世

张丽华

【摘要】随着国家层面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高考中对于古典诗词的考查越来越细致。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尝试运用古诗词的五步鉴赏法指导学生,力图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从而提升古典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解读诗题;知人论世;关注序注;解读文辞;缘景析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这些优秀的古典诗词,积淀着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丰富的情感,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对于我们治学修身、陶冶性灵、提高审美品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步骤鉴赏古典诗词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潜心钻研和教学实践,总结出古典诗词的五步鉴赏法。

一、解读诗题,把握情感基调

“题者,额也;目者,眼也。”标题往往是作品内容的集中概括,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古诗的诗题,是解读诗歌的钥匙。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标题所蕴含的信息主要有: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揭示作品的线索;表明诗歌的题材;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例如:《春江花月夜》,点明内容;《书愤》,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愤);《夜归鹿门歌》,点明时间(夜),地点(鹿门),事件(归);《念奴娇赤壁怀古》,点明地点(赤壁),题材(怀古诗);《蜀相》点明对象;《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交代了离开的地点(临洮)及将要去的地方(北庭),目的(留别),诗歌题材(边塞诗);《秋夜纪怀》,点明了时间(秋夜),交代写作目的(纪怀)。

因此,诗题能判定一首诗词所属的类型,还可以快速把握该诗的感情基调。分析古诗标题,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情感态度。如思乡诗,毫无疑问要抒发思乡思亲之情;送别诗,大多写离情别绪和深厚友情。

二、知人论世,理解写作意图

“诗言情”“诗言志”,文字是作者内心的写照,是个性化的产物。所谓“言为心声”,每一首诗,都深刻地烙印着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认识、情感体验,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痕迹。在阅读鉴赏古典诗歌时,我们要有作者意识,尽量从各个方面了解作者,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他的政治理想、生平经历、写作风格等,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思想精神世界。比如说,我们在读《蜀相》时,一看到作者“杜甫”,就要想到他所处的时代,想到他的生平际遇、政治理想,以及他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忧国忧民,始终胸怀“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但是,他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抱负一直无法施展。杜甫写作《蜀相》时,刚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友人的资助下暂时落脚在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政治理想更是完全破灭。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息,他目睹生灵涂炭,国势艰危之现实,而自身又是想要报国却无处请缨,因而,对深受知遇之恩,能于乱世中挽救时局、开创基业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敬重。因此,这首诗,既是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更是诗人自己想要建功立业却报国无门的哀叹与悲歌。

一般来说,每一个诗人都有其相对稳定的写作风格,我们在鉴赏古典诗歌时,如果能恰当地把握诗人的写作风格,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当然,诗人的思想情志、写作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写作的时间、地点、心境不同,作品的情感基调和旨趣也就有所不同。如杜甫的三首《望岳》诗,其中,早年写望东岳泰山的那首,表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充满了年少的宏伟抱负,而另两首望西岳华山、南岳衡山的作品,由于写于仕途遭挫,理想破灭的中年和晚年,感情便不再有当年的高昂之气了。

另外,文學作品,既是诗人情志的反映,也是时代的产物。古典诗词尤其是一些大家名作,往往都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诗意,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风俗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而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错误地过分拔高或贬低作品的思想境界。

三、关注序注,挖掘背景信息

一般古诗词都会有一些序注,它们或交代创作的年代,或交代创作的缘由,或交代创作的经过,或交代创作的背景、诗人的遭遇,或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帮助理解作品内容。尤其是拿来给学生学习或考试的诗词,往往还会补充一些对疑难字词、生僻字词的注释以及对诗句中蕴含的典故的解说等。

关注古典诗词的序注,就能有效地利用序注,了解作品隐含的信息,可以让我们的鉴赏事半功倍。例如,我们在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时,我们由课文注1可以知道,鲍照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让寒士们普遍在政治上受到不公平待遇。所以,诗中表现出的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激愤,不仅仅是鲍照个人的牢骚和私愤,更是当时整个社会寒士的悲愤与愁苦,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四、品读文辞,赏析诗眼旨趣

鉴赏一首诗最关键的是赏析诗句。它是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载体,是诗情旨趣的所在。鉴赏诗意,我们首先要品读文辞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但这些文辞是历史的产物,无论是含义还是语法表达,都与今天相隔甚远。因此,鉴赏古典诗词,我们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进而赏析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一般,我们先采用文言翻译的方法疏通诗句字面意思,再结合注释及我们的主观感受和生活体验,理解诗句中意象的特定含义和引用典故的含义,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情。

其中,赏析诗眼为品读文辞之关键。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凡在关键之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心驰意动的,便是所谓的“诗眼”。“诗眼”往往集中体现诗歌的思想性,具有诗意的情趣性,还具有与全句乃至全篇的关联性。诗眼大多为动词、形容词,抓住了它们,就抓住了全篇。例如,贺铸的《望湘人》,词的开篇“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厌”即为诗眼。室外莺声婉转,花香浓郁,春意盎然,而词作却以“厌”字领起,似乎与情境极不协调,实则是变柔媚之辞为沉痛之语,化欢乐之景为悲伤之情。一个“厌”字,使全诗笼罩无限的哀愁,一字传神,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因此,在解读古典诗词时,抓住“诗眼”,是我们理解和赏析全诗的关键。在教学中,如能指导学生抓住“诗眼”,体会古人炼字的艺术,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缘景析情,品味诗歌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通过景物来抒情言志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总也离不开景物。因此,我们要想读懂一首诗的情,就要先学会分析它所描写的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古典诗词中的景物,都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诗人常常通过对意象的描述营造出符合自己抒情的意境,并借助相应的意境表达情感。我们鉴赏诗词时,要善于抓住意象特点进入诗歌意境,通过品味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作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渲染、烘托自己凄婉悲凉的离情。我们赏析词作时,就要善于抓住意象特点,体会其意境,进而体会词人的情感。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诗中,词人借用了“烟波、暮霭、楚天”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暮色沉沉、烟波渺茫的凄迷图景。鉴赏时,我们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词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将自己置身于这种迷茫沉重的意境,这样,我们就能更深切地感受词人复杂的情感。此时此刻,词人内心不仅充满了与爱人离别的悲愁痛苦,更渗透了前途暗淡、归期渺茫的身世哀伤。

一般来说,诗人所描写的景物是“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那么构筑的意境也就欢快明丽,表达的情感也就舒适愉悦、雄奇豪迈;而诗歌所描写的景物是“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那么营造的意境就是悲凉萧索的,表达的情感也就悲戚落寞、哀婉伤痛,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不过,这也不是绝对,古诗中也常有“以乐景写哀情”的,这为反衬手法,这是需要注意的。

所谓“情随景迁”“景随情移”,鉴赏古典诗词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意象,反复诵读,品味诗境。在赏析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和诗人取得共鸣;也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奇幻世界,进入我们未经历过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

总之,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的沉淀,我们只有全面把握相关信息,逐步逐层地细细品味,才能更好地突破时空障碍,更好地感悟其诗情,赏析其诗意。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毅.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6).

[3]赵一聪.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知人论世
对三处援引的理解与处理
对三处援引的理解与处理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知人吟咏悟人生
散文教学要做到“知人论世”
阅读教学中“知人论世”的三维思考
破译隐藏散文主题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