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实然价值

2017-03-30何国伟

职教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摘 要: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是一种以公益性为目的的高等教育机构,具有公共组织属性,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其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意义。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坚持公益性,助力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缓解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坚守公共服务职责,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力推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勇于担当,努力提升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办学层次,倾力培育现代化实用型技能人才;奉献家国桑梓,积极投入非营利性民办高等教育事业,铸造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实然价值

作者简介:何国伟(1976-),男,贵州正安人,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学。

基金项目:2016年度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贵州职院与国内优质高职院校发展状况比较分析研究”;2016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规划课题“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贵州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研究”(编号:2016gh22),主持人:何国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7-0069-05

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公办高等教育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共同维系整个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成就。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坚持公益,缓解高等教育供需矛盾

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具有公共组织属性,其最大特点在于公益性和服务性。就其自身职能而言,它的天然使命就是通过特定的公益性服务活动,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职业技能服务和产品,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大众的职业技能需求,缩小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使人们较为平等地接受高职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基于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服务使命和价值取向,也正为政府公共财政对其提供资助获取了一个重要依据。如此,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会较好地履行应有的使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职业技能服务,同时,又能有力调控高等教育供需矛盾以及助推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我国高等教育供需矛盾是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服务和产品的需求与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矛盾和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矛盾。该矛盾有效调控的关键在于高等教育这一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有效提供,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正是解决该矛盾的有力举措。近年来,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下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向社会所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和产品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是我国高等学校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如表1和表2所示,我国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2014-2016年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等指标以及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的对照表足以明证其职能的有效履行和作用的积极发挥,尤其是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均高于全国普通高校的就业率,就业率是考量高等教育供需的一個重要指标。具体说来,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的调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若以近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横轴,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为纵轴,则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成正比例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

毕业生人数关系图

若以近3年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为纵轴,社会需求量为横轴绘图,则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数和社会需求量形成反比例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1和图2可知,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即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人数随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而社会需求量随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数的增加而减小。

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在缓解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矛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国家财力有限,仅依靠有限的公办高校难以从根本上化解这一矛盾,为此,政府必须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大力兴办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这是不容忽视的。大力发展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乃时代所需,人心所向。为此,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有力资助,进而丰富非营利性民办高职教育资源,快速发展非营利性民办高职教育,提高非营利性民办高职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将会大大增加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二、坚守职能,力推高等教育公平

任何教育都是功用性与理想性的结合。教育事业本来就是一项具有理想性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1]。非营利性民办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功用性和理想性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把实现高等教育公平视为其理想性的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 也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对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有着极其重要作用。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力发展,不断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从表1可知,近3年,我国现有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已为大约6.35万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助推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如图3所示,我国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2014-2016年提供的高等教育机会逐年增多。又如图4所示,我国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2014-2016年招生人数即提供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断上升。

招生人数坐标图

我国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为了使学生享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分别施行多种方式资助学生,如表3所示,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实行多种资助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享受高等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均等。

近年来,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发展态势良好,在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过程中作出了较大贡献。然而,较之普通公办高校,两者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公共财政在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投入上严重不足。我国作为高等教育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公共财政更应加大力度资助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和其它普通高校一样都是为社会提供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共同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是高等教育中一支重要力量。如表4数据所示,近3年,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人数呈递增趋势,且不可或缺。

注:以上数据根据国家教育部、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报告进行分析统计。

总之,非营利性民办高职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密不可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营利性民办高职教育的兴衰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兴衰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教育是否获得持续科学发展是衡量其整个高等教育发达与否的试金石。非营利性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理所当然是推动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推手。若政府公共财政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资助力度,可以使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能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有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平。

三、勇于担当,倾力培育现代化实用型技能人才

勇于担当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各类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勇于担当和较强责任意识的教育机构及其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是教育机构的核心问题。因此,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好各类、各层次高质量的大学,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是我们的职责[2]。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与所有的普通高校一样履行公共职能、提供教育产品和服务,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培育更多更好的各类优秀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社会传递现代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其实,教育从它产生之日起,便具有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两种社会职能[3],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更是如此。现实中,优秀实用型技能人才可以用学生就业率、学生在各类竞赛中的奖项、发明创造、社会服务以及产生的积极社会效应等指标进行表征。通过对我国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其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各类优秀实用型技能人才众多。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所在,各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时刻紧绷高等教育质量这根弦,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把提升教育质量视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作为肩负高等教育服务使命的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也必然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以及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各项任务之中。因此,要实现如此重大工程和任务,政府公共财政经费的投入不可或缺。一般地说,高等教育质量至少应包括三个相关的维度:投入、过程、产出,其中投入是指为教育所提供的资源质量,主要包括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过程是指教育实践过程的质量,产出是指结果的质量[4]。总之,现代化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育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和产品的有效供给,且关键在于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政府公共财政的必要资助。如关联结构所示:公共财政资助→教学质量的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和产品→现代实用型人才培育。

四、奉献家国桑梓,铸造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一个国家即是一个广阔的人才市场,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无不需要大量人才作为支持,没有足够数量合适人才的支撑,国家就不可能发展富强[5]。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机构,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勿忘自身使命和职能,认真履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之重任。高素质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是由具有较高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培育而成,铸造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离不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办学层次就是办学级别的一种术语解读,主要是用来指高等学校的办学层次。一般地说,高等学校办学层次主要是指学历方面的层次,包括大专、本科、研究生(含硕士、博士)层次。通常,高职院校办学层次的高低总是与优秀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紧密相关的,一些承担特殊技能的高职院校除外。随着我国现代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也渐趋发展、壮大,其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日趋显著,而办学层次的提升已成为其发展的重要目标。只有提升自身办学层次才能有较好的条件为社会培育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已脱颖出一批优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其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有5所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正式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6]。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创建时间不长,最早的一所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创建时几乎未获得政府公共财政的资助,而达到硕士研究生办学层次的仅有一所,大多仍停留在专科办学层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小,建筑面积规模也不小(见表5所示)。

办学层次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一种层级定位,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实力的标志。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就是指其培养对象的学历层级,其办学层次的定位对该校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办学层次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办学质量、专业特色、培养人才类型、学校特色、办学思路、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及其政策的制定等。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普通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层次的科学合理定位和提升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全面建设与长足发展,它还将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对社会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服务和产品的有效供给。然而,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数量和办学层次仍不容乐观,还有待大力加强,政府应切实履行其公共财政职能,重视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加大力度支持发展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扩大办学规模以及提升办学层次,为其发挥育人功能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愿意担当作为一种理念和责任,是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一种选择自觉。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本身就是伴随一种至善的理念、至强的责任、至高的境界而创建,自创建之日起,就心存感恩之心、报国之心、服务之心前行。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提供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实体,公然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层视为自己的首要担当,这是其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理性选择。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具有特殊职能,肩负着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及高职教育办学层次的重要使命,正极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有效教育服务和产品。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7.

[2]秦绍德.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5).

[3]孙霄兵等.具有的公正与效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

[4]朱益明.教育质量的概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6(5).

[5]崔卫国.钱学森之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205.

[6]黄洪兰等.共同治理: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模式走向[J].现代教育科学,2013(4).

责任编辑 刘扬军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院校
略谈RBAC在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略谈RBAC在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生源危机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思考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职后培训激励制度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升民办院校高职生素质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