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服务贸易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研究

2017-03-30李瑞丽

职教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服务贸易高职教育

摘 要:服务贸易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优势。面对开放创新的挑战和对国际化服务贸易人才日渐增长的需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前瞻性地将自身的发展与产业经济的发展有机地融合起来,将开放创新和教育国际化嵌入到人才培养发展战略中。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全球服务贸易将带动高职院校新的人才培养需求,然而目前高职教育在教育国际化方面还很缺失,我国急需针对全球服务贸易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特征的分析,提出提升我国面向全球服务贸易高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教育路径。

关键词:服务贸易;人才培养;高职教育;教育国际化

作者简介:李瑞丽(1972-),女,山西祁县人,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商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服务贸易。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标准对接,能力开发、产教融合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编号:201525),主持人:李瑞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7-0058-06

中国贸易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服务贸易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在提高生产效率、能源利用率、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促进民众就业并提高幸福指数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国际竞争地位的日趋上升,中国市场已经占据世界市场的重大份额,中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我国过去的经济体制不再适应未来中国的发展,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在以服务业跨国转移和要素重组的世界经济转型中,中国应该把握当前机遇,大力发展全球服务贸易,深度参与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全球知识转移与技术研发中获益,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由“世界加工厂”走向“世界创新中心”!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特征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全球服务业逐渐取得经济主导地位,全球产业结构由“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新热点。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7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为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增速的两倍{1}。中国已跃居全球服务贸易第二位。“十三五”期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0%以上,占外贸比重达20%。服务贸易将成为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合作的新举措。

(一)离岸服务外包发展迅速,KPO份额明显增加

全球服务外包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跨越低廉的人力成本阶段,跨国公司在服务外包KPO(知识流程外包)方面份额日益增加,更加看重中国的技术创新和知识能力。2015年,中国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领域的服务出口为270亿美元,同比增长25%,专业管理和咨询领域服务出口291亿美元,增幅为13.6%,广告服务使用费出口、文化和娱乐服务使用费出口、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同比增长分别达37.1%、43.9%和64.9%{2}。2016年1月,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达605亿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达436亿元,同比增长37.5%。其中知识流程外包(KPO)比例为131.8亿元,同比增长47.8%。{3}同时,我国生物医药、广告媒体、动漫游戏、工业设计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快速发展,中国服务外包结构日趋优化[1]。

(二)中国服务贸易领域拓宽,出口结构日趨合理

中国巨大的市场也备受全球市场瞩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市场,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达10%以上,中国消费者不仅在商品消费方面将保持巨大的需求,同时在教育产业、金融保险、养老服务等方面都有潜在巨大需求。中国在改变着“代加工”的世界加工厂命运,鼓励进口和自主研发先进技术和高端服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重新布局。随着“互联网+”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实施,基于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中国全球服务贸易在各垂直行业融合加深,领域除制造业和信息技术外,还延伸至交通运输、能源、卫生健康、信息服务等行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

(三)服务贸易开放政策明确,贸易环境不断优化

随着“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的服务贸易相对优势正在凸显,正在形成特有的服务贸易经济发展新趋势,中国服务贸易在全球市场已经形成基本稳定的地位。2015年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同意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等,在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市场逐步开放,对于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实施外资准入限制。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先后在金融、商贸、航运、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六大领域开放;2015年北京出台《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2016年国务院决定在上海、深圳、海南等10个省市和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为期两年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中国服务贸易环境正在形成。

二、全球服务贸易人才需求显现了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薄弱

全球服务贸易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总体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有数据显示,从1980年到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总水平增长了5.7倍。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成了国际贸易竞争的新领域,并且成为了一个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如印度连续数年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主要得力于其服务业的发展。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日益转向服务导向,服务业在GDP占比从2003年的64%增加到2013年的70%,而同期制造业占比从26%下降到19%。再以服务贸易最为发达的英国为例,在2014年11月到2015年1月间,英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545亿英镑,进口总额为312亿英镑,服务贸易顺差幅度达到233亿英镑{4},而同期英国货物贸易则持续逆差。与之相反,我国的服务贸易尽管发展迅速、规模不小,但在过去的20年中持续逆差。据商务部2017年2月24日消息,2016年我国服务贸易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预计世界排名将继续保持第二。美国成为我第一大服务贸易逆差来源地,逆差达523亿美元{5}。除了制度因素之外,这些巨大的贸易逆差背后实际上隐含了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的不足,成为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限制因素。

从政策层面来说,自2015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67号)出台后,国家深入推进服务贸易进一步优化发展的政策举措层出不穷。2015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8号)出台后,商务部又于2015年9月获得国务院批函,为推动服务贸易加快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建立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2017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7〕5号)明确指出要优化服务改革,在服务业领域重点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外资准入限制,放开会计审计、建筑设计、评级服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推进电信、互联网、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等领域有序开放。通过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也明确提出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要“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科技咨询、第三方物流、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认证、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随着“互联网+”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数字经济的不断深入,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产业在持续地变革:“互联网+”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产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复合型人才成为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从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对跨境电商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来看,对熟悉外语又精通外贸和平台运营实际操作能力的商务及进出口通关、跨境营销与服务等跨境类电商人才的需求非常高。从《杭州市2016-2017年度跨境电商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调研来看,对大专学历的需求占比达72%,而本科及以上仅占了28%{6},总体上倾向于高职人才。尽管有如此利好的市场就业前景,以迅猛发展的杭州跨境电商产业为例,人才成长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这种发展的不匹配由此带来了相关人才缺口的问题,现有人才远远不能够满足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高职层次、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可以参与全球服务贸易中的专业领域很多。面对我国服务贸易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未能就服务贸易发展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做出适时反应,高等职业教育體系的国际化程度还非常欠缺,对于培养具有在全球服务贸易新时代下的高职层次、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战略认知。而认知和行动上的迟缓,必将成为制约我国参与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提升我国服务贸易水平、打响“中国服务”品牌的一个障碍。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人才参与全球服务贸易的国际化视野不够

尽管我国高职专业设置已经囊括了全球服务贸易全部的领域需求,但是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是简单技能导向型,在教学、实践、外语能力和职业伦理等方面与全球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存在很大脱节,不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忽略了对国际视野与国际规则的培养。这就造成一方面全球服务贸易增加对具有相当职业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而另一方面缺乏国际视野的大量高职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工作岗位的悖论。目前,虽然一些地方院校已积极开展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但目前学校主要以与国外进行人才交流、课程引进为主,在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系统知识体系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高职人才参与全球服务贸易的创新力不足

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对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提出更多更高的创新挑战,从事全球服务贸易经济的人才需要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需要有国际竞争意识。然而,囿于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生态环境的先天不足,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源问题、质量问题等都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造成重重阻碍。

(三)全球服务贸易需要高职人才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建设

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对高职人才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服务贸易相关专业学生要着眼未来拓展能够更好适应跨境融合的能力。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呈现出对员工综合素养尤其是员工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创造性或创新性能力以及员工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日益重视,这些能力越来越被众多企业视为对员工的基本能力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必须加强国际化合作。而国际化的内涵则不能简单理解为引进外部模式及合作伙伴,更需要将国际化的视野内化到教学过程中。

三、实现高职教育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路径

尽管当前全球化进程遇到一些阻力,但不可忽视的是,全球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部分日益来自于服务贸易的贡献。服务贸易被称为“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因此,在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以服务贸易和服务经济助推经济增长和效率改善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路径。

(一)宏观路径

全球服务贸易的增加对各国服务经济的发展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及政策的协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间的政策匹配和协同成为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核心因素。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的跨境服务贸易企业对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必然对相关的学校与机构按照全球服务贸易人才标准实施教育国际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实现高职教育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探索。

1.树立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对实现“开放、包容、共享、创新”的教育理念而广泛开展的教育实践。对于高职教育的国际化,首先要改变对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是不同层次的观念。在很多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只是不同类型的教育,是培养能力的侧重点不同,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职业取向来选择教育的类型,同等地服务于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存在只需要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而不需要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说法。例如,欧洲一些国家的应用科技大学系统事实上已经成为全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典范。其次,高职教育是开放教育。尽管高职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服务于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但并不是说高职教育的发展不需要关注国际上政治、经济、技术、法律、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恰恰相反,正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相关和联系,高等职业教育更需要有开放的、国际化的视野,以积极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格局的姿态,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合作与融通。改变我国传统高职教育的模式,可以在中外合作院校间进行学分互认,根据服务贸易规则,开发通用全球服务贸易的人才认证与课程体系。

2.顶层设计高职教育国际化体制机制。教育国际化一定是在不同国家之间教育本身互通有无、互相参与的过程,其本身也是全球服务贸易的一种类型。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机构首先要转变过去的教育观念与工作方式,明确其战略地位和重要性,各级政府要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国际视野角度进行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顶层设计,全方面实施地方高职教育与国际接轨[3]。如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地区,鼓励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对接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和实训实践,开展交流和合作,探索瞄准国际前沿的高职教育服务贸易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在有条件的区域先行试点开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类高职教育国际化,按照服务贸易人才培养规格和服务贸易指标体系,探索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评价体系,加强制度与机制建设,做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体制机制保障。从长远来说,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探索也有利于今后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向沿线国家输出服务贸易,包括基于高职教育的教育服务贸易。

3.以产学联盟促进高职教育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除了依托自上而下的制度推进、机制设计和向国际先进学习外,高等职业教育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还须注重加强与本区域服务贸易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协同。高职院校要依托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特色服务经济项目,与本地服务贸易企业建立联动、共建、共享的机制,以此增加校企之间的紧密协作,创新性地在各地服务经济的特色领域建设具有特色的、叫得响的服务贸易专业品牌。借助本地服务贸易企业的专业人员和跨境业务实训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思维及创新创业能力,同时,这些培育好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思维、能够胜任全球服务贸易业务的学生也会更好地促进本地服务贸易企业生态系统的发育。

4.开通国内外双向的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新一轮的服务贸易是在新兴技术的支撑下发展的,“互联网+服务”的模式成为新一轮服务贸易的典型特征。在新兴服务贸易范畴内,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各国竞相在高附加值的国际化服务贸易领域展开竞争。在推进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向发达国家的学习,另一方面也需要开创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例如,我国已发展出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环境。我们的高职教育能否协同这些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向世界提出具有服务贸易通用的高职教育模式与高职教育内容,开发具有服务贸易通用的国际课程与课程资源,开通我国与世界能双向交流的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这也是高职教育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一条路径。

(二)微观路径

在教育国际化实施路径的微观层面,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已经意识到培养有国际意识、具有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的创新型与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但由于高职院校客观实际困难的存在,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国际化从参与的院校来看,还存在参与院校数量有限,参与的国家与地区有限等问题;从院校开展教育国际化存在困难看,还存在学生外语能力基础薄弱,职业教育用人体制的困惑和服务贸易国际技能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從学校层面还需从参与全球服务贸易的人才需求出发,进一步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教育国际化的对策。

1.与服务贸易跨国公司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并为我国高职教育培养企业岗位需求的适用性人才做出重要贡献,企业对我国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不断提升。高职院校需要共同培育以区域服务贸易国际业务-产业-院校-人才为一体的教育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学习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的模式和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体系,积极开展与大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共建共享,突破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在开放、联合、共建、共享的原则指导下,实现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将产业发展与服务类专业建设相对接,融合贯通现有不同专业,前瞻性地开发市场紧需的专业,以市场需求和就业创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形式,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为未来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培育高素质的人才。

在从事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院校,高校应主动与服务贸易企业(包括离岸服务外包企业)参与到本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鼓励这些企业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实习的岗位,政府可以对提供实习实训岗位的跨国企业给予激励与支持。服务贸易跨国公司因有良好的国际视野,更理解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更熟知国外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使命感,也更有积极性主动参与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这样高职院校与服务贸易跨国公司合作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国际一流的先进知识与技能,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与就业机会,并为服务贸易跨境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4]。

2.推进符合全球服务贸易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国际化。高职院校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服务外包专业结构,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专业增设服务贸易等相关课程。在开发开设新课程体系时,需要注意对照国际实践,参照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职教育和培训体系。在引进国际化课程时需要对国际化课程重新构思,结合本土消化,创新课程体系。开发服务贸易通用的国内课程,把我国优质学科与课程资源推广出去,互通有无,提高国际课程校本土化水平,努力构建面向世界的开放教育体系。在教学实施中,对于服务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性教学。改变大学课堂外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分离现象,增加外语在专业课程中的运用,鼓励用双语讲授专业课。一门课程可安排多专业方向的多名校企教师共同讲授,跨界不同学科,互通不同教师的专长,创造具有教育国际化的校园文化与学习环境。

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服务贸易师资队伍。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与自身知识的不断完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保障。高职教育应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用人体制,不能把唯学历作为招聘的唯一标准,要从招聘教师的国际视野、从事服务贸易方面的潜质、能力与经验上作为招聘的重要考评指标,优先直接聘用具有全球服务外包企业管理经验背景的人员担任教师。对已经在岗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在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做访问工程师,鼓励教师围绕服务贸易素养、知识、技能的要求大胆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引导教师从企业管理实践视角出发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进行反思和改进,鼓励教师探索与合作的服务贸易企业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基于行动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服务贸易创新人才,为教师开展国际研修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国内外校际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服务贸易要构建起国际竞争力,必须更加前瞻性地培养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职院校与政府、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世界标杆企业和高职教育系统等诸多方面的合作伙伴联动起来,对于推动高职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不仅可以提升和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对接本区域的服务贸易,通过培育更加具有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推动本区域服务经济的健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既是全球服务贸易的一种类型,也是服务贸易的人才保障。面对全球服务贸易纵深发展的机遇,通过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新模式,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必然使命。

注释:

①②③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2016。

④数据来源:中国服务外包网,2016。

⑤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2017。

⑥数据来源:杭州市2016-2017年度跨境电商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2016。

参考文献:

[1]陈德铭.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世界经济新增长[J].人民论坛,2011(15):10-11.

[2]张琳.“十三五”时期中国外贸形势展望:机遇与挑战[J].国际经济合作,2015(9):34-38.

[3]李明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2):116-120.

[4]管玮.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9):50-52.

责任编辑 刘扬军

猜你喜欢

教育国际化服务贸易高职教育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国际化高校联盟体系下结构化MOOC框架 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广西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国际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教育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