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与改进策略分析

2017-03-30杜庆霞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期
关键词:改进策略

摘要: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同时也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总体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动力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区域内的城市经济发展出现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基础,城市区域经济新的格局已经形成。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中国城市区域;发展格局;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1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2

区域的自然条件、人文社会和经济基础是影响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主要因素。根据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对应的改进策略,来保证城市区域经济稳定、快速地发展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要素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发展高度成熟的标志,其本质上是某一区域内人类经济活动和聚集的中心。城市是区域内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中心城市、城镇体系和所在的整个区域构成了“城市区域”,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地域单元。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城市区域称之为“城市圈”,若干个“城市圈”组成“城市带”或“都市密集区”。

1.城市区域自然条件

城市的建立离不开人口,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人口的支持,同世界各地一样,我国的人口也多集中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良好的区域,俯视全国,我国人口在国土空间上的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以大兴安岭-横断山脉为界,将全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半部分高原、荒漠广布,人口稀疏,城市较少;东半部分平原、丘陵众多,农牧业发达,人口密集。

研究表明,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与自然条件存在着强烈的相关性,除此之外,各自然因素中的海拔高度、地貌、土地资源、植被还直接影响GDP。因此自然条件越好的区域,农业、工业发展程度越好,越适合人类的生产生活,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越快。

2.区域人文社会条件

研究表明,制约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文社会条件主要是人力资本、人均收入、资本形成、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制度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比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发现,在决定经济发展的各种主要人文社会条件上沿海地区的优势都遥遥领先于内陆地区,而且这种优势差距没有缩小的迹象。在影响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人文社会条件中,科学技术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其它人文社会条件发挥作用程度的大小、产生效益的高低,都与与科技创新有直接的关系,科技创新影响并制约其它动力功能的实现。同时也必须意识到,科技创新并不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单一要素,它必须与其它人文社会条件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推进经济发展的合力,发挥出各人文社会条件的最大功效。

3.城市区域产业基础

我国地大物博,各区域的优势基础产业也不相同,东南沿海地区在绝大多数工业行业上都具有优势,其中化纤制造业所占全国份额超过70%,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份额超过65%,纺织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办公机械制造业的份额超过60%,造纸业的份额也超过50%,其他产业所占份额多在40%-50%之间。

内陆地区的行业优势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业,但是其份额还没有达到40%,其他较沿海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有: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等。因此,地区的产业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环境,也是划分城市经济区域的重要依据。

二、我国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分布

目前,我國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人口正沿着乡村-小城镇-小城市-大中城市-大都市的路径逐步发展,在全国将形成若干大的区域经济带、城市群和城市圈。

根据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可将我国东部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分成三大经济区域,以及组成这三大经济区域的次一级的九个经济区域,即:1.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为核心的南方经济区域(其大部分相当于“泛珠三角”经济区,也可以称之为“泛珠江”经济区),次一级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闽台经济区与北部湾经济区;2.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为核心的长江(流域)经济区域,次一级为长三角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华中经济区)及长江上游经济区(主体为“成渝经济区”);3.以环渤海经济区为核心的我国北方经济区域,次一级为大环渤海经济区(包括京津冀经济区、辽东半岛经济区、胶东半岛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等)、东北经济区(以哈大齐和长吉为核心)与西北经济区(以西安、兰州为核心)。这三大经济区域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运行过程也有一定差异,已形成各自不同的经济结构。

三、我国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改革策略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呈现,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南方地区优于北方地区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形势需要不同的改革策略。

1.南方区域经济

根据南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环境,应继续着力于以下几点:

(1)注重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源开发、重视教育、发展科技。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的升级转型。

(2)加强区内及区际经济联系,增强经济核心区的辐射能力。进一步推进泛珠三角经济技术合作,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的。

(3)推进产业结构与技术升级,大力发展电子计算机、生物制药、海洋工程、宇航工业、信息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4)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快中国与东盟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努力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和火车头。

2.长江区域经济

该区域今后应在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吸引外来投资等方面进一步着力强化。同时,加快区域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推进城市化,发展第三产业。用现代技术装备加工业,及时转换加工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3.北方区域经济

相比南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北方经济发展主要受制于,市场体系不健全,人民商品经济意识观念薄弱等问题。针对北方经济面临的实际问题,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包括劳务市场、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生产资料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增强人民市场意识和商品经济观念,鼓励投资创业,加快资本积累。同时加大同俄罗斯等远东地区以及东北亚地区的联系,积极引进先进的工业技术,增强本地区经济发展实力。

四、结语

总之,在我国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仍是首要问题,针对各城市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量身定制适合的改革策略,利用南方经济区域的地理优势、长江经济区域的资源优势、北方经济区域的政治文化优势,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园园.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机制研究[J].东北师范学,2015,(12):23-24.

[2]年猛,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2):89-96.

[3]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新格局与区域协调发展[J].科学发展,

2012(7):64-78.

[4]姚鹏,孙久文,鞠晓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回顾、现状与展望[J].区域经济评论,2015(5):147-152.

[5]李汝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5(12):1-4.

[6]蔡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历史变迁与新趋势[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24(1):71-74.

作者简介:杜庆霞(1978-),女,汉族,河南睢县人,工作于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贸易与金融研究。

猜你喜欢

改进策略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把脉病因,扭转低效
浅析如何提高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效率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新能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