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改增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2017-03-30程青青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经济发展营改增

摘要:营改增实行几个月以来,总体上运行平稳、减税效果明显,促进了企业发展和产业分工,但也出现了部分企业税负增加,“出现了税收洼地”效应,这一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营改增对税制优化和产业转型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发展经济,促进产业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营改增;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一、营改增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制改革的步伐一路高歌猛进,然而这之间有荆棘险滩也有柳暗花明,去年5月份的营改增改革是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力度最大,也是影响力空前的改革。营改增税制改革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将产生积极影响。

营改增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化的升级,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为主进而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的动力的增强;进一步扩大消费,用好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引擎;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出口,完善出口退税制度政策调整;进一步稳定就业水平,提升就业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国之策,运用税收政策进一步释放税收红利,使就业形势变得更加积极稳定。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财政收入陷入了严重危机,“弱中央”状态肆虐,面临这一窘迫的状态,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之后搭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框架。以前,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仅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商品批发和零售也以及加工、修理修配,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都征收营业税。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重复征税现象明显。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比较窄导致抵扣链条被打断,有悖于税收中性的原则。此次营改增有利于改进“大而全”“小而全”的低效能生产模式。

二、营改增税负效应分析

本次营改增改革,起于2012年,在上海首先开始推行,最开始出现税负增加的情况,到2015年底,累计减税六千多亿元。2016年5月1号起将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服务业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对企业具有减税效应,之前缴纳营业税,服务业从上游的企业购入设备和原材料需缴纳增值税,采购的服务需要缴纳营业税,这些都是不能扣除的,从而形成了重复征税。这次的营改增,服务业在上游采购设备等缴纳的增值税以及负担的营业税都允许抵扣,因此可以减轻税收负担。整个行业的税负也会减轻。消除了上下游企业的重复征税,从而减轻了产业税收负担。从当前看,营改增会为企业减轻税负,从而让更多的企业受惠,形成利在千秋的长远发展。

首先是税制结构转换基本完成。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意味着实行三十余载的营业税和增值税并收并征的局面宣告结束,由非流转税到流转税制结构转换基本完成,并初步建设成立了符合国际规范的现代增值税制度。这在我国税收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也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

其次是“只减不增”的税改目标基本实现。目前,所有行业的减税规模逐月扩大,税负“只减不增”的税改目标基本实现。2016年前10个月,营改增累计减税3717亿元,四大行业、前期试点的“3+7”行业和原增值税行业分别减税965亿元、939亿元、966亿元,合计减税2870亿元。1~4月营改增减税847亿元。 与应纳营业税相比,税负下降了14.8%。四大行业新办户数越来越多,减税面越来越款。这不仅增多了税源,也扩大了税基;不仅实现了民富,同时也有助于强国。“减”和“增”最终实现了有机统一。同时,在大部分企业实现大规模减税的情况下,依然有一部分企业的税负有所增加,为此成立了财政专项资金,用于补贴税负增加的企业。

最后营改增对供给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营改增的全面推开,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受到营改增很好的助力作用。营改增所释放的减税红利,契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要求,当下,下好供给测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为供给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对刺激消费、促进消费升级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我国步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经济走出过去僵化的封闭老路。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过去经济增长时代结束,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开启的转变时期。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三驾马车的动力渐显疲弱。在供给方面,PM2.5持续爆表,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亟待改善。面对中国持续的转型,如何通过减税来刺激企业的投资,使其更加多样化,多投资,投好资,多生产,多创造劳动岗位从国际经验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减税。国际上的例子数不胜数,例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胀率高达13.5%,失业率达7.2%,存在税率过高,限制性进入等很多结构性问题。总统提出“经济复兴计划”,主推减税,减少政府干预并且缩减政府开支,对货币的供给进行紧缩促成了“大稳健”时代来临。

三、营改增助推经济结构调整

营改增也并非单纯的“减”。通过鼓励高端研发、现代服务业、拉长产业链等,减轻了企业负担,减轻税负,使其将资金更多的投入到产品研发激发了市场活力,创造了就业机会,使一批又一批人才大军驶入。未来将会重塑我国的产业格局,促成产业结构升级,利用战略性的产业政策来形成新的产业体系。这一举措由其会助力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快速成长。同时,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对于税负往往更为敏感,减税将极大地提高它们的存活率和競争力,从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营改增的推行,将改变在生产流通领域不同行业面临着两套税制而带来的税负不公平状况,促进市场主体规范化管理,推动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斌.“营改增”试点要兼顾地方税源的稳定[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8).

[2]汪德华,杨之刚.增值税“扩围”——覆盖服务业的困难与建议[J].税务研究,2009(12).

作者简介:程青青(1991-),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专业:税务,主要从事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经济发展营改增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