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2017-03-30林晓妹吴琴瑛余梅
林晓妹+吴琴瑛+余梅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心率及心功能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改善身体功能恢复,对于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促进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影响
doi:10.14033/j.cnki.cfmr.2017.8.0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8-0103-03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常见的一种老年病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冠状动脉闭塞导致机体血流中断,而导致心肌出现持久性缺血坏死的现象,患者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异常、胸骨后疼痛等,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及临床相关研究的深入,有相关数据表明,予以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优化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优化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予以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查,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56~87岁,平均(71.58±12.16)岁;病程5~14 d,
平均(9.14±5.27)d。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
55~88岁,平均(70.94±12.57)岁;病程6~13 d,平均(8.95±5.3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患者各项临床病症及生命体征等变化情况,如血压、心率等;若患者病情危及,则需予以供氧处理;住院期间予以饮食及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及护理,卧床两周后,可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活动[2]。
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患者入院第1天,必须绝对卧床静养,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第2~3天,可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关节活动,并进行肢体按摩,每次持续时间为15 min,每天3~4次,确保卧床过程中患者正常的血液循环;第4~5天,可引导并鼓励患者进行相应的自主训练,如伸展肢体、翻身等,具体训练时间需依据患者身体功能及实际耐受性等状况进行合理调整,确保在其负荷范围内[3];第6~10天,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在病房、走廊等小范围环境下进行走步训练,每天可练习4~5次;第11~15天,可鼓励并引导患者开展上下楼梯的锻炼,需有人从旁协助;第16~20天,患者自理能力基本恢复正常,可自行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具体康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和实际恢复情况,并依据患者具体状况予以适当护理调整[4]。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心功能变化情况。心功能Ⅰ级:患有心脏疾病,但可进行正常体力活动;心功能Ⅱ级:患有心脏疾病,正常体力劳动时会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心功能Ⅲ级:患有心脏疾病,正常体力劳动受到较大限制。另从心绞痛、心律失常、便秘、焦虑等症状方面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所获取数据以SPSS 16.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率及心功能情况比较
研究表明,予以早期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及心功能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病症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焦虑5例(12.20%),心率失常、心绞痛各3例(14.63%),便秘2例(4.8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1%;对照组患者焦虑8例(19.51%),心率失常5例(12.20%),心绞痛4例(9.76%),便秘3例(7.3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78%。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均发生了极大改变,导致机体抵抗力与身体素质明显降低,临床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5]。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相对复杂,在治疗过程需辅以安全、有效、及时的护理措施,以优化临床疗效。随着现代化医学的发展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早期康复护理在该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该护理方式将临床治疗与运动疗法充分结合,且具有良好完备的科学机制支撑,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的应用下,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心功能与心率水平,避免不良症状的发生,优化治疗与护理效果,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痛苦,一定程度上还能够缩短治疗时间,于患者及家属而言都有显著作用,降低经济负担,且预后效果良好[6]。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冠状动脉闭塞导致机体血流中断,而导致心肌出现持久性缺血坏死的现象[7],有相关研究表明,运动能够降低血流运动过程中冠状血管阻力,进而有效增加机体冠状动脉血流量,并且还能够在小阻力血管与大冠脉血管神经代谢,以及冠状动脉内皮调节功能改善的情况下,对血流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运动过程中的心肌氧需求,进而使人体血流运行达到新的平衡。由此可见,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率水平具有良好促进作用,使老年患者的活动耐力得到充分改善,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有明显恢复,优化患者生活质量[8]。
临床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必须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协助与引导,并且在实际护理中需严格遵守终止运动试验指征,以及暂停康复活动指标,确保所有康复训练均在患者身体可承受范围内,并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康复活动过程中的相关反应,并适时询问患者的自身感受,必要时还需配备抢救器械与药品。此外,在每次调整运动行为时,必须由家属及医护人员陪同及指导,避免意外状况的发生,并且每次活动完成后,均需行常规检测,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情况[9-10]。本次研究中,予以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8%,且其患者的心率及心功能恢复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改善身体功能恢复,对于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促进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金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309-310.
[2]叶清维.早期康复护理对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13):126.
[3]卜庆锋,刘杰,李法祥.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95-1496.
[4]丛丽文.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225-226.
[5]安乘.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122,124.
[6]苏娟.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3):170,172.
[7]赵爱虹.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219-220.
[8]谢雁鸣,宇文亚,董福慧,等.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for Primary Osteoporosis[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1,10(1):52-63.
[9] Danijel Galun,Dragan Basaric,Marinko Zuvela,et 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From clinical practice to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protocols[J].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2015,6(20):2274-2291.
[10] ZHANG Xiaoyu,WANG Kaixuan.Assistive Technology Based on Robotics and Rise in China[J].中國康复医学杂志,2013,11(6):511-516.
(收稿日期:201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