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7-03-30肖娥芳
肖娥芳
内容提要:利用对湖北省235家家庭农场经营户的调查数据,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和排序logit回归模型,对农户家庭农场经营所面临的风险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整体而言,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感知程度与经营规模密切相关,目前湖北家庭农场经营者的风险认知水平状况一般偏上;经营规模、自身素质、是否发生过亏损、行业不利消息等都对农户家庭农场经营的风险感知状况正向影响显著,未来经营预期、亲友意见或态度、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农业保险力度、目前经营状况、所在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等都对农户家庭农场经营的风险认知状况有显著负影响。因此,必须从影响农户风险认知的主因入手,提高农户家庭农场经营的风险认知和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家庭农场稳定经营及未来在我国更大范围内优化发展。
关键词:家庭农场;规模经营;风险认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17)03-0175-08
一、引言
农业是一个高经营风险的行业。我国农民一直以来对农业规模经营的风险认知不够,风险一旦变为残酷的现实,将会极大地影响到农民规模经营的绩效、弱化农业的职业吸引力,进而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的稳定等。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要“适度”。2014年中央通过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将适度规模界定为当地户均耕地规模的10-15倍,并重点扶持100亩左右的规模,以兼顾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控制经营风险。改善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的风险认知状况,提升其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是我国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所谓风险认知是指单个行为主体对于外部客观不确定性的感觉和认识程度,强调由直观判断及主观感受所引致的经验对主体认知的影响(Baucer,1964)。人们对于风险认知的程度由风险的大小及其所引致的负面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决定(COX,1967)。已有的关于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经营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关于风险认知的概念界定及其内涵。Roselius(1971)最早将人们的认知风险分为事件风险、财富风险、危险风险及自我风险四个层面。Jacoby和Kaplan(197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认知风险系统划分为:事件损失、财产损失、身体损失、效率损失、社会损失以及心理危险等。其二,关于规模经营主体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如张郁(2015)通过对湖北规模养猪户的调研分析证明,环境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及过去行为因素均对其风险感知程度有显著影响。Hazell(1982)研究表明,农户的风险态度类型(厌恶、中立或偏好)、自身文化素质、政治法律环境等因素都对于其在生产决策中应对自然风险、病虫害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的认知行为有着重要影响。Boggess等(1985)研究证实,农场规模、类型、品种种类都对农户农场经营风险的认知有显著影响。此外,Flaten等(2005)的研究还发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是影响农场主经营风险认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三,规模经营主体风险的规避、控制和化解等。如刘素春(2010)认为应通过建立农户合作保险组织和国家再保险公司,以实现在农业保险体系内部有效地分散农业经营风险。王敏俊和黄祖辉(2008)在通过对浙江省小规模大户风险特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议通过提高农业保险参保率来化解农业经营风险。聂荣(2006)认为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规避制度。姚海明和赵锦城(2004)则认为合作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模式的理性选择。
已有的文献大都从保险、期货等風险管理工具的视角研究农业风险的应对策略,缺乏专门针对农户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风险的系统研究,更缺少从规模经营主体视角的农户家庭农场自身的风险感知与防范行为研究。鉴于此,本文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以湖北农户家庭农场为样本,从微观经营主体视角来实证研究农户家庭农场自身风险感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依据结论分析其中的政策含义。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计划行为理论此前多被用于消费者行为研究,本文将其用于生产者行为研究。该理论认为:主体的行为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
1.行为态度。行为态度是指农户家庭农场对规模经营行为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McGuire(1985)认为,行为态度应包括行为目的和行为情感两部分,农户家庭农场的行为目的取决于其利益动机的强弱,行为情感取决于主体对规模经营未来前景的总体预期。
2.主观规范。杨志武和钟甫宁(2010)的研究表明农户行为容易受到与之关系密切的其他主体行为的影响,这些主体包括当地政府、媒体、同行以及家庭成员,他们的行为称作主观规范。本文中,政府行为主要指当地政府对于规模经营鼓励的力度,媒体行为指报纸、电视、网络、杂志等对规模经营正面或负面的报道。此外,农户家庭农场的风险感知行为还受到同行和家庭成员的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3.知觉行为控制。知觉行为控制指在风险事件发生后行为主体可以控制的程度。罗小锋(2012)基于湖北省556户农户的调查发现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可有效抵抗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可以衡量农户家庭农场的自然风险管控能力;曹建民等(2005)通过实证得出技术培训可以极大刺激农户提高技术水平的意愿、降低技术风险,参加技术培训频率可以衡量家庭农场农户控制技术风险的能力。因此,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参加技术培训频率是反映农户控制自然风险和技术风险的重要因素变量。此外,农户对市场风险的控制体现在其对农产品市场行情出现波动期间的应对能力;农业补贴政策效果和农业保险的参保情况是从政策角度来衡量农户对风险控制程度的变量。
4.其他因素。计划行为理论是一个开放模型,为了使得模型更加严密,必须考虑到其他可能影响农户家庭农场风险感知行为的因素。Tversky(1979)提出的前景理论系统阐述了主体行为的有限理性,容易受到单次事件发生的刺激和影响;Smith等(2007)的研究实证了主体的经验行为对其实际行为有显著影响。经验行为指在过去已经发生,未来可能会对行为主体产生影响的事件。因此,为考虑可能对大户风险感知行为产生影响的经验行为,本文将“过去种粮是否发生过重大损失”、2014年度亩均经营净收益、亩均补贴收益(包括2014年发生的奖励、救济等一次性转移支付)和亩均保险赔偿作为变量。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组织内部各行为主体的协同效率。栾敬东和程杰(2007)的研究证实了产业链各主体相互孤立是导致当前农业风险管理低效率的原因。故产业组织化程度是影响农户家庭农场的风险感知行为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产业组织化程度由农户家庭农场的产业组织形式和加入合作组织的数量体现。此外,还必须将农户家庭农场的个体特征、家庭资源禀赋、自然资源禀赋和区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放入模型之中。
近年来,不少粮食主产区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难以为继、破产等现象频发,表明农户家庭农场经营的风险很大。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1)前期各种农业机械、厂房等固定资产投入大,资产的专用性强;(2)生产周期长,流动资金占用多且占用时间长;(3)收入来源结构较为单一,自然灾害发生时损失大;(4)土地、劳动力、农资等要素价格不断上升,投入成本递增;(5)季节性用工短缺,导致可能延误农时;(6)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不健全或不通畅,市场风险加大;(7)技术选择及管理风险;(8)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农户家庭农场一旦资金链断裂,将波及众多农户,易出现社会不稳定;(9)现有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金额低,实际操作和执行难,农业保险的作用尚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等。
由上述理论基础可提出研究假说H0如下:农户家庭农场经营行为态度(A1)、主观规范(A2)、知觉控制行为(A3)、经验行为(A4)、行业组织化程度(A5)、农户自身特征及家庭资源禀赋(A6)是影响其风险感知行为的主要因素(如图1)。
三、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
(一)研究方法
因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农户家庭农场风险认知状况,为排序的离散型变量,故选取排序logit模型为主要研究方法。该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实际观测值为样本n中所对应的各问题变量的选项,即离散的Yn。为消除异方差等问题,将其按如下对应关系(3)变为连续变量Y*n。其中, Vn和εn分别为确定项向量和随机误差项向量,Vn为影响因素向量Xn的函数,α为待估参数,v0、v1、v2……为限定Yn和Y*n对应关系的阈值,将在估计模型系数时一同估计。
(二)数据来源和样本特征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湖北工程学院经管学院社会实践调查小分队2015年1-2月对湖北省经营规模在10亩以上的、种养型为主的农户家庭农场以现场访谈方式进行的实地调研。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在预调查修正问卷后,分别在湖北省79县(含县级市)中选取14个,其中,长江以北和长江以南地区分别选取5个和4个县,分别获得有效样本113个和122个。调查样本统计结果显示:(1)样本家庭农场户均经营规模为2433亩,最大规模为5 000亩,最小规模为18亩。其中,50亩以下的有57户,约占2426%;50-100亩的有61户,约占2596%;100-200亩的有62户,约占2638%;200-500亩的有37户,约占1574%;500亩以上的有18户,约占766%。说明湖北的家庭农场规模适中,多以200亩以下的中小农场为主。(2)种植型家庭农场有57户、养殖型家庭农场76户、兼有种植和养殖型的家庭农场为102户。在所有的受访家庭农场中,仅有37家(约占1574%)家庭农场未涉及休闲农业(如垂钓、观光采摘等),说明家庭农场多元化发展是目前的主要趋势。(3)经营农户平均年龄为55岁,最年轻的家庭农场经营者为40岁,最年长者为69岁。说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十分嚴重。(4)家庭农场经营者仅有1人的为42户,占1787%;2人(多为夫妻)的有134户,占5702%;3人以上的有59户,占2511%。(5)几乎所有的家庭农场都存在着季节性(即农忙)雇工,有54户家庭农场存在着常年性雇工,约占2298%。(6)户均年收入约为5436万元。其中,年收入最低的家庭农场约为18万元,而年收入最高的家庭农场可达600多万元。
(三)变量及其描述
本研究的因变量Y为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感知状况,是分类排序变量,其取值分为较低、一般、较高三个级别。根据理论基础和假说模型选择影响农户风险感知状况的解释变量,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1.农户家庭农场风险感知状况。由表1可知,Y的样本均值为106,说明湖北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的感知程度一般。进一步的描述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表明:风险感知程度高的农户61户,占2596%,风险感知程度一般的农户137户,占5830%,风险感知程度低的农户37户,占1574%;风险感知程度与经营规模密切相关,随着规模的扩大,风险感知程度高的农户比重有加大的趋势,50亩以下的农户风险感知程度高的农户比重为2631%,低于100-200亩的2258%、200-500亩的3784%以及500亩以上的50%,但却高于50-100亩的1475%。调研中发现,规模为50-100的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规模多在50亩以下,经营成功后才会将规模逐步扩大到50-100,甚至更大。在扩张初期,前期经营的成功会在一定时期内弱化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即短期内被成功冲昏了头脑,有些得意)。总体上来看,50亩以下的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感知水平明显较低。
2.主体行为态度变量。农户家庭农场的利润动机很强,以追求高额利润作为规模经营首要目的的农户有137户,占样本总体的583%。多数农户家庭农场对规模经营的前景预期较好,有186位大户对未来经营前景充满信心,占样本总量的7915%,这与农户家庭农场目前的风险感知程度较为符合。
3.主观规范变量。地方政府十分鼓励发展规模经营,将近一半的大户表示当地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很大;媒体的负面报道(2014年湖北多地出现重大旱灾)对农户家庭农场影响较大,有143位大户因为这样的报道而对规模化经营产生担忧情绪,反映出农户家庭农场风险感知水平受大众媒体影响;在农户家庭农场的主要社会关系中,周围同行对扩大规模普遍持观望态度,反映出周围同行并不支持追求大规模;农户家庭农场的家庭成员持乐观支持态度的大户家庭数量达到144户,占样本的6128%,反映出大户家庭成员大多对规模经营持乐观态度。
4.知觉行为变量。农户家庭农场的现有农田基础设施并不完善,该变量均值为069,仅有32户农户建有完善的排灌系统和田间道路,投入成本高、土地承包年限不够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农户家庭农场平均受训次数达到338次/年,说明农户家庭农场追求技术进步的积极性很高,方差较大表明农户家庭农场对待技术培训的态度差异显著。
在农产品市场行情不好时,152位农户选择随行就市相对被动的应对行为,占样本总量的6468%。可能的原因有两点:农户家庭农场缺乏烘干设备、晒场等产后处理机械或设施,粮食无法暂时储存,即使有条件储存,大户迫于资金周转的压力也会选择立即售粮;社会资本相对匮乏使得农户家庭农场粮食销售渠道单一,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
多数农户表示遭遇损失后,农业补贴所能起到的作用很小,农业保险参保比率达到92%,说明农户寄希望于通过农业保险抵御风险。
5.经验行为变量。在规模化进程中发生过重大亏损的受访者有140户,占样本总量的5957%,从侧面反映了规模经营存在较高风险。
考虑机械折旧后,农户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明显降低,样本户均每亩净收益从29656元/亩下降到16766元/亩,出现亏损的农户数量从60户上升到86户,说明随着规模的增加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资产专用性的风险明显加大。
农户家庭农场的实得补贴变量标准差较大,说明农户家庭农场的实得补贴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各地区补贴发放方式不同以及农户的社会资本异质性有关;农业保险赔付额度的均值为1175元/亩,说明农业保险的赔付标准较低。
6.组织化程度变量。农户家庭农场产业组织形式较为简单,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样本农户由合作组织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的农户有81户,占34%,57%的农户家庭农场单独向个体商贩购买生产资料;从产品的去向来看,有20%的种粮农户的产品由合作组织统一解决销路,55%的农户家庭农场的产品单独向当地粮贩出售;虽然有176个家庭农场参加了至少一个农业合作组织,占样本的7489%,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农户依然各自为政,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并没有伴随行业组织化程度的明显提高。
7.个人特征、家庭及自然资源禀赋变量。户主的平均年龄为45岁,受教育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访者有131位,占5574%;样本的户均务农人口25人,说明农户家庭农场并没有因为规模的提高显著增加自家劳动力投入,夫妻式经营依然是最主要的经营模式;71%的农户家庭农场的土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程度指标均值达到111,表明样本区域土壤总体肥力较好。
四、计量分析
本文采用具体的计量模型形式如下:
计量模型结果分析:
(1)主体的行为态度因素对农户家庭农场风险感知产生显著影响,农户家庭农场的利润动机越强,其感知风险程度越高,对规模化经营前景预期越乐观,风险感知程度越低,说明农户家庭农场能够体会高收益伴随高风险。
(2)主观规范因素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当地规模化经营鼓励态度和同行规模化信心对农户家庭农场风险感知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媒体负面报道和家庭成员支持的行为对农户家庭农场感知风险程度影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政府的规模化支持政策对农户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但由于政策不连续性等原因导致不能显著降低大户对规模化风险的担忧;而媒体对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的报道更具有轰动效应,会显著提升农户家庭农场的风险感知水平;周围同行的规模化态度也许更具专业导向性,但是基于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的态度才是影响主体感知风险程度的关键因素,家庭成员的乐观态度会显著减少大户对经营风险的担忧,而周围同行对规模化谨慎态度并没有提升农户家庭农场的风险感知水平。
(3)建立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会显著降低大户的感知风险水平,与假设相符;技术培训频率对感知风险水平产生显著正向的影响,与假设不相符。可能是因为目前技术培训虽频繁开展,但由于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反而让农户家庭农场感到迷茫和困惑,进而对技术使用产生担忧情绪;与获得补贴相比,参加农业保险更能降低农户的感知风险水平,现有的农业补贴方式使得农户家庭农场很难拿到租种土地的补贴,即使拿到也可能产生较高的交易费用,这使得农户家庭农场把应对风险的希望寄托于农业保险。
(4)重大亏损事件的发生会显著提高大户的风险感知水平,当期的盈利水平则會显著降低其风险感知程度。说明农户家庭农场行为容易受到单次事件发生的影响,且具有短视性;二者相比较而言,前者的影响更为显著,说明相比当期经营效益,过往重大亏损事件是大户判断经营风险的更重要依据。
(5)从产业组织形式来看,上游不是影响大户风险感知水平的关键因素,原因在于农户家庭农场对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供应方都表现出较高的信任度;下游是影响大户风险感知水平的关键因素,合作组织参与粮食收购会显著降低大户风险感知水平,参与合作组织本身也能显著降低大户风险感知水平,但显著程度不如前者。原因在于参加合作组织使得农户家庭农场突破农村传统三缘途径积累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这些资源都能作用于生产,职责履行程度高的合作组织,比如主动进入产业链,会对农户的风险感知水平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
(6)在控制变量中,农户家庭农场的受教育程度、经营规模对风险感知水平分别产生负向、正向的影响,这一结果在模型Ⅰ-模型Ⅵ中均显著,与预期相符合;家庭务农人口数有负向影响,与预期相符,但仅在模型Ⅴ中显著;土地集中连片程度对大户风险感知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与预期不相符,可能是因为连片程度高的农户经营规模也相对较大,此时,经营规模对农户风险感知水平的正向影响占据了主导地位;土壤肥沃会降低大户的风险感知水平,但结果不显著,可能是由于现阶段大户对化肥依赖程度较高,较少关注土壤质量;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水平对大户的风险感知水平分别有正向、负向的影响,但均不显著;长江以北的家庭农场户相较于其他地区风险感知水平显著偏高,原因可能是长江以北的农地流转价格更高,农户家庭农场的利润空间更小。
五、结论与建议
农户家庭农场风险感知程度与经营规模密切相关,大规模农户风险感知水平较高,小规模农户风险感知水平较低,农户家庭农场对经营风险感知水平总体处于一般偏上水平。农户家庭农场的经营风险感知水平主要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经验行为、产业组织化程度、自身特征及家庭资源禀赋的影响。其中,利润动机强度、媒体的相关负面报道、技术培训频率、过往重大亏损事件的发生、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户家庭农场风险感知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经营前景的预期、家庭成员的态度、农田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参加农业保险、当期盈利水平、产业组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家庭农场风险感知水平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为提升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感知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家庭农场在未来我国更大范围内优化发展,应从影响的主因入手,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其一,不断优化和完善促进土地流转与农户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支持政策体系,纠正现实中过分追求家庭农场经营“快”、“大”等误区。建议由县市以上的农业主管相关部门主管为主导,在目前“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的背景下建立并逐步完善农户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风险跟踪监测样本数据库,建立地市、省乃至国家的各级农业规模化生产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提升农户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其二,要进一步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户家庭农场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其三,要加大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力度。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技术培训推广力度,推进先进适应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强化农户家庭农场成本核算、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经营管理意识与技能培训,提高风险识别意识,提升农户家庭农场抵御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其四,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科学合理制定粮食作物受灾定损和赔偿制度,提升农户家庭农场风险化解能力。其五,要积极引导农户家庭农场加入农机合作社、资金合作社、销售合作社等合作组织,提升自身组织化程度,降低大型农机具的资产专用性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和销售交易费用,提高农户家庭农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Baucer R A. Consumer Behavior as Risk Taking: Dynamic Marking For a Changing World[C].Proceedings of the 43th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1964:389-398.
[2]COX D F.Risk Taking and Information Handing in Consumer Behavor[M].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82-108.
[3]Roselius T. Consumer Ranking of Risk-Reduction Methods [J].Journal of Marketing,1971,35(1):56-61.
[4]Jacoby J, Kaplan L B. The Componets of Perceived Risk[C]//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Proceedings in Third Annual Conference.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72:75-83.
[5]张郁. 规模养猪户的环境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27-36.
[6]Hazell P B R. Application of Risk Preference Estimates in Firm-Household and Agricultural Sector Model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2, 64(2):384-390.
[7]Boggess W G, Anaman K A, Hanson G D. Importance, Causes, and Management Responses to Farm Risks: Evidence From Florida and Alabama [J]. Souther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5,17(2):105-116.
[8]Flaten O, Lien G, Koesling M, et al. Comparing risk perceptions and risk management in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dairy farming: empirical results from Norway[J]. 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 2005,95(1-2):11-25.
[9]聶荣. 农业风险及其规避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10]姚海明,赵锦城. 合作保险:我国农业保险模式的理性选择[J]. 农业经济问题, 2004,24(9):67-70.
[11]McGuire.W.J. The Nature of Attitudes and Attitude Change[J].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1985,3(2):233-346.
[12]杨志武,钟甫宁.农户种植业决策中的外部性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1):27-33.
[13]曹建民,胡瑞法,黄季焜.技术推广与农民对新技术的修正采用:农民参与技术培训和采用新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6):60-66.
[14]Kahneman D, 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Econometrica,1979,47(2):263-291.
[15]Smith.J.R,Terry.D.J,Manstead.A.S.R,et al. Interaction Effects i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he Interplay of Self-Identity and Past Behavior[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7,37(11):2726-2750.
[16]栾敬东.程杰.基于产业链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J].农业经济问题,2007(3):86-91+112.
Research on Farmers′ Operation Risk Perception of Family Farm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XIAO E-fang1,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ogan 432000,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the ordered Logit regression model, the paper made an empirical study on farmers′ risk cognitive status in managing family farm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by using the data of 235 family farms in Hubei province. On the whole, farmers′ risk cognitive status in managing family far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nagement scale,and farmers′risk cognitive status in managing family farm in Hubei is generally upper middle level now; the scale of operation, self-quality, whether a loss has occurred, disadvantage industry news and etc. have all obviously positively influenced farmers′ risk perception; the future expectation,opinions from peers or relatives, degree of agriculture infrastructur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cur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degree of self industry organization, and the education level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Therefore, we should enhance farmers′ risk perception and their ability of risk management in managing family farm by starting from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risk perception, to promote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family farms and optimize its development in larger scope.
Key words:family farm;scale operation;risk perception;influence factors
(責任编辑: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