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游生物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7-03-30靳翠丽缪莉周晓见
靳翠丽+缪莉+周晓见
摘 要 在海洋生物学领域,“海洋浮游生物学”是学生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专业课程。扬州大学开设本门课程以来,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素材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配合,不断推进教学改革,逐步提升本门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成为与当地经济服务相接轨的多元化人才。
关键词 海洋浮游生物学 多媒体素材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2.043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marine biology, marine planktology is a difficult course for students to learn. Since this course was offered in Yangzhou University, the students' demands were taken as the guide to arrange for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multimedia were frequently used to enrich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proper experimental practices were involved and matched with theoretical lessons. By the promotion of such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results were gradually improved to reach the aim of training the students to be the diversified personnel to serve local economic.
Keywords marine planktology; multimedia materials; teaching practice
高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结合具体专业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才能更加充分体现每个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课程内容与体系可能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将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知识传授的内容与形式,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力求使课程的组织形式、讲授方式满足学生的将来应用需要,提高现在学习的兴趣;并将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洋浮游生物学”是海洋生物学领域的重要专业课程,在海洋生物、海水养殖、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等众多高校专业中均有开设。该课程内容较多,体系庞杂,而且基础性较强,学生学习该课程具有一定难度。扬州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自开设该门专业必修课以来,不断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在教学实践当中,根据专业设置的要求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循序渐进地进行了一些调整。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地方性综合高等院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兼顾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从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上看,也是继续深造的学生和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学生各占一半。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注重“专业理论素质”和“专业实践素质”的并重培养,二者缺一不可。①海洋浮游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内容庞杂、涉及面非常广,不仅包括门类众多的浮游植物,从原生动物到被囊动物几乎都有浮游生物的种类,每个门类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都应该进行介绍。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我们一方面详述海洋浮游生物的分类、形态、个体生物学、生态习性及经济意义,这些与考研或科研能力提升相关的理论知识,着眼于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的充实和提高,以满足学生理论学习、继续深造和科研的需要。在“专业实践素质” 教育当中,因为海洋浮游植物尤其是藻类可直接或间接的作为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的饵料,而浮游动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尤其是水产重要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因此海洋浮游生物的培养对水产养殖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实用性很强的海洋浮游生物的室内培养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毕业后成为与当地经济服务相接轨的多元化人才打下基础,以提高学生在相关企业的就业率。另外,结合我们教研室的主要科研方向,教学内容还增加了与生物污损防治相关的浮游幼虫方面的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和“专业实践素质”都至关重要。
(2)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海洋浮游生物学”内容非常丰富,若单在课堂上讲述理论知识,运用传统的图片、照片进行理论教学,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运用多媒体PPT教学的时候,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搜集和整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资料,并进行适当的剪切和编辑,制作出适合教学内容的视频短片,可以使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获得更为生动、准确的表象。教学视频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教学视频短片,好处有三个:激发兴趣;认识植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有一些在课堂上讲述的生物物种,学生可能很难有机会真正看到或接触到,所以无法想象该物种的形态和生活状态,比如浮游软体动物当中的翼足类,被囊动物当中的火体虫等等。视频短片资料的使用,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该物种的基本结构和生存方式大有帮助,并且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效果。多媒体综合应用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而且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另外,有些复杂的教学内容讲解难度很大,例如腔肠动物是海洋浮游生物中的重要类群,其繁殖方式一直是理论教学的重点,由于其繁殖过程十分复杂而且讲解难度很大,也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在课堂教学时使用腔肠动物繁殖过程的纪录片,详细记录了在海洋里水母如何产生浮浪幼虫,然后附着成为螅状幼体,再通过横分裂成为横裂体,再由横裂体放出一个个碟状体,由碟状体发育成为浮游的小水母体。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短片,亲眼看到一个个小碟子在水中渐渐变成小水母,对于腔肠动物复杂的生活史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这些生动的形象,理解腔腸动物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就变得非常容易了。所以多媒体的使用不仅激发了大多数学生学习浮游生物学的兴趣,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知识也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②将PPT讲解和视频资料进行合理的编排,精美的图片和视频音频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觉系统,大大增加了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突破了传统教学形式的局限,大大提升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和看,随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大有益处。
(3)理论课与实验课紧密配合。海洋浮游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实验是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验证基础理论的重要手段,对概念、理论具有验证作用,变抽象的概念为形象认识,不仅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为理解疑难概念和原理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实践机会。因此,我们将“海洋浮游生物学实验”设置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围绕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这条主线,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的系统实验体系模式。③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将验证性实验进行合理的压缩与合并,适当提高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根据理论教学内容,结合实验室设备仪器的配套情况,在本专业设计并实施了海洋单胞藻饵料培养的全程实验,实验内容从单胞藻培養基的配制与灭菌、接种、到单胞藻的培养与饵料浓度测定,最后用培养好的单胞藻饵料进行轮虫的培养。这种贯穿单胞藻培养全程的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饵料培养的基本流程,为学生将来进行相关工作打下基础,与就业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
在教学实践当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和不断努力。比如:知识更新问题。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作为先导学科,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生物科技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翻新,新知识新理论迅速产生,旧知识旧理论不断被淘汰。学生们不仅要学好基础知识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学习近现代的最新科学技术。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思维空间和认知高度,及时掌握前沿科学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转化信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更新;妥善解决社会需求的多变性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对稳定性之间存在的矛盾。④社会需求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真正动力和生命线,而其本身又是复杂多变的,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需求也是在不断调整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完整性的同时,加强与社会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可塑性和灵活性,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根据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和需求,积极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总之,根据我们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海洋浮游生物学”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结构体系,充实和更新理论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合理编排实验内容,进行课程建设和完善,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为把学生培养成为与当地经济服务相接轨的多元化人才而努力。
注释
① 郑清梅等,面向多元化社会需求的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62-64.
② 龚大洁等,多媒体技术与高校生物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课程与教学研究.2006.155(3):63-67.
③ 郁达等,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1):15-17.
④ 牟金秀.我国高校生物学专业课程现状及其改革的理论思考[J].才智, 2015(7):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