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的中职教育财政保障机制比较研究
2017-03-30胡芳
胡芳
摘 要:通过与美、英、德等发达国家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存在立法相对滞后、执法力度较弱、经费水平偏低、经费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对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宏观调控、保证经费供给以及做好经费监管等措施是完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的必行之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保障机制;国际化;比较
中图分类号:F810;G7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6-0134-03
中等职业教育对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中职教育的受益者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其中政府受益最大。因此,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中职教育财政保障体系,发挥政府扶助、积极引导和有效监管等职能,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确保中职教育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不断发展。
虽然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但通过对其他发达国家中职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的研究,在吸取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我国国情,并加以修改和运用,一定能够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国外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各国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度、管理模式、经费保障等方面各有特色,也有差异。美国、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职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好,因此,学习和了解美、英、德等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保障体系,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符合我国特色的中职教育财政保障机制,很有必要[1]。
(一)美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美国中等职业教育采用分权教育模式,其政府投入由联邦、州和地方三级组成。公立职业学校的经费绝大部门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比例达到 55%以上;同时,学校还为学生提供各种福利和补贴,包括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为学生交纳保险等等。另外,发行教育彩票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投入方式是美国中职教育财政保障体系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美国已有 13个州通过发行教育彩票筹资。
同时,美国中等职业教育还体现出以下特点:(1)法律法规健全。美国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来源于规范和完善的立法制度。1862年美国《莫雷尔法案》的实施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对职业教育进行干预[2]。1917年,美国政府接着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案》,从而使中等职业教育制度化。此外,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美国相继颁布了《职业教育法案》和《就业培训合作法》等100多部经典职业教育法案,这些法律制度的出台,为美国职业教育经费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2)设立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可以自主选择所学专业技术,而且受教育成本低。
(二)德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德国每年约有一半以上的初中毕业生选择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雙元制”职业教育是把知识传授教育与企业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中职学校的教学方向由各州专业委员会把握,教学内容则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安排。教学方式采取工学相结合,学校负责教授文化理论课程,企业负责培训技术操作。
德国非常重视中职教育立法的规范与完善。德国法律规定,中职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来自三个部分,即企业、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三者承担的占比大约为67.5%、17%和15.5%。由此可见,企业投入是中职教育经费最主要的部分。这成为德国中职教育在财政保障机制上的一大特色。对企业来说,投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投资学校硬件设备,也可以承担部分人力成本,还可以间接投资。通过向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收缴费用上交后,再发给参与职业培训的企业享受;此外,企业还可以借助税收优惠政策从而获得间接资助等等。
在德国,只有联邦政府拥有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立法权。同时,它在预算管理、获得报酬及职业教育监督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该法的实施大力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英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英国早期的中职教育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国家资金支持不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英国开设城市技术学院。它独立于地方教育当局,直属于教育部。其教育经费由政府承担80%,当地企业赞助20%,主要向11—18岁生活在城市社区的青少年提供中职教育。城市技术学院的开设有力促进了英国中职教育的发展[3]。
英国中等职业教育体制由中央控制、地区协调和地方实施三级管理构成。中央政府的职能是通过对中职学校的财政拨款来影响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同制定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支出规模。地区政府,主要指郡政府,其主要职能是对本郡中职学校的办校情况进行检查,并不定期实施评估;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学校办学,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具体设置专业和课程。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1996 年我国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开始走上法制化的道路。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逐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财政经费要不断向职业教育倾斜。此后,直到2007年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实行资助政策。随后的几年,我国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进一步扩大了免学费范围,同时加强了资助的力度,这表明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有了更广泛的内容。
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财政性资金占经费总额的50%—60%;免学费实施以后,2011年占比达到76.84%。为保障中职教育办学经费,通过建立预算制度、完善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建立健全助学制度以及控制和化解学校债务等措施,我国建立了多维度的投入机制[4]。
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有优势,但是其质量指标、投入指标等核心指标的国际竞争力仍然不强,还存在中职教育财政保障水平偏低,结构不合理,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一)中等职业教育立法相对滞后
1862年美国就颁布了《莫雷尔法案》,迄今美国已颁布了100多部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制度;英国也早在1562年颁布了最早的职业教育立法《工匠法》;德国分别于1969年和1981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和《职业教育促进法》,并由此确立了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而这一模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争先效仿的对象。1996年我国《职业教育法》才正式出台,随后有关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法律文件几规章制度也逐渐颁布并实施,这比发达国家整整晚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二)中等职业教育执法力度偏弱
美、英、德等国都是通过颁布并实施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来确保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美国职业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地方税收,受法律保障。英国《职业培训法》规定,企业须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上缴专项税金,进行对职业教育投资。德国的《基本法》也明确规定,国民生产总值的1.1%和工资总额的2.5%必须用于职业教育。而在我国较早的法律制度中对职业教育经费的筹措缺乏明确的规定。直到2002年,国务院才规定了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由此可见,我国中职教育在经费投入上缺少制度的规范和法律保障,使得经费在执行中往往落实不到位。
(三)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水平偏低
2010年,陈广庆在撰写的《尽快建立职教经费保障机制》中指出,“从发达国家对教育成本的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成本的2.64倍。”[5]由此可见,相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需要的投入更高。然而,我国职业教育2013年财政经费总额仅占财政教育经费的10.36%,占GDP的比例仅为0.445%。从生均经费角度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所占比重也严重偏低。2006—2013年全国教育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显示,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经费平均仅占普通高校的0.48,与普通高中占比仅为1.048。这反映出中职学校人员经费比重较低、师资力量不足。与同为技能教育的高等学校相比,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为更为薄弱;与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成本更大,但教育经费占比仍然只能持平。这足以说明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水平偏低,远不能满足办学成本的需求。
(四)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结构不合理
以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学校,这五类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近几年其财政預算经费和学杂费收入两项之和在经费来源中占绝对主体地位,而民办资金和社会捐赠等收入合计所占比例平均还不到1%。这说明我国中职教育经费过度依赖国家和个人,经费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企业的投入在整体经费投入中占比过低[6]。
四、完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路径
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要紧跟时代发展,满足企业需求,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大力发挥多元主体作用,保证经费投入,营造中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供给
中职教育应推行由政府主导、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积极参与的保障机制。中等职业教育的举办主体是政府,经费来源主要依赖政府。因此,政府要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企业应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积极推动中职教育向前发展;其他社会力量应共同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维度的经费支持,辅助中等职业学校健康发展。
(二)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宏观调控
政府不仅要向中等职业教育提供经费保障,也要发挥其引领和推动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政府职能。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紧跟世界经济形势,围绕市场办学,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拥有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三)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监管
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坚决执行绩效评价机制,切实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监管工作。落实财政拨款和办学水平评估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建立严格的预算制度、决算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落实经费责任审计,使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管理实现精细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张杰.公共产品供给视域下的中外中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2] 许瑞泉.美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概览[J].现代企业教育,2006,(13).
[3] 邓志军,黄日强.英国职业教育的经费[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 席海英,陈皎月.中外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比较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5,(Z3).
[5] 陈广庆.建立职教经费保障机制[EB/OL].中国教育百科网,2010-03-10.
[6] 刘斌,李佳文.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