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形势与政策”人才培养中的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2017-03-30赵聪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形势与政策

赵聪

摘 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层面而言,任何教育教学改革最根本的目的都在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教育对象群体特点的变化,形势与政策教育全新的话语体系构建则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应摒弃空洞说教的传统话语体系,创新教学双主体,推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话语体系;话语转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6-0066-02

近年来,困扰着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实效性问题。在形势与政策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症结很大程度上在于传统的话语体系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因此,如何改变“想教并非想学”的尴尬,如何改变“所教不合所学”的窘境,如何“改变结论重于过程”错位,这是摆在形势与政策教师面前的任务,也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话语体系的必要性所在。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话语体系的界定及内涵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话语体系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语境等五个方面。通俗地说,就是“谁在说”、“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何种语境下说”的问题。其中,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是核心内容,也是能否引起学生共鸣的关键所在。从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角度而言,以当前社会的热点、大学生的兴奋点作为契合点切入,理性地进行价值表达及思想传播,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到国家绝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每个大学生自我定位的参照,理性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使个人的发展努力融于国家、社会的发展之中,由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是创新话语体系重要意义所在。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话语内容、话语方式的创新

在形势与政策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话语客体主要是“9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拥有非常突出的群体特征,如较强的独立意识、个性张扬自信、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吸收能力及利用能力非常强等等。尤其是在信息的获知方面,他们能够很快获取国内、国际上的前沿信息、动态,也可以迅速地接触西方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在纷繁复杂的价值理念及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标准、行为选择皆出现多样化趋势。必须看到一点,那就是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虽然给学生们提供了非常便利信息通道,但是却很少能接触到有高度、有深度地解读,由此导致学生容易迷失在海量信息中,使得诸多问题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此可见,话语主体对话语客体方向性的引导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说,碎片化的信息需要升华为一种整体的认知。

当代大学生的这种群体性特征,也向形势与政策教师——课堂的话语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必须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话语内容、话语方式上下工夫。传统的课堂模式中,教师垄断知识的“信息不对称的模式 ”早已被打破。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学科综合性强与教师专业背景相对单一、教师个体知识的有限性与学生群体信息涉猎的广泛性之间的矛盾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作为课堂话语主体的教师,如何能够将学生们头脑中的碎片化的信息变为整体认知、如何将知识的堆积变为思维提高、如何将简单的评判提升为甄别能力。这些都向形势与政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高要求。在其过程中,最为核心就是话语主体与话语之间的“脑门”通道是通畅的,不是梗阻的。在师生之间是有沟通默契的,这就要求话语主体对于话语客体客体来说,话语主体的话语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话语方式是学生喜欢的方式。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话语内容的创新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话语内容涵盖广泛,既包含稳定的形势与政策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大方针政策、国情国策等,也包括即时的内容,即当前的形势、政策及社会热点问题等。因此,必须把握形势与政策话语内容的张力,既要保持当前的形势、政策、社会热点问题的动态性、即时性,又能够透过问题表象去深度阐释其背后的理论、政策等,保证课程的深度和高度。这也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的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的话语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大国话语、自信话语尤为关键。大国话语是以战略性思维来描述国际国内大势、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话语。大国话语,既包含中国立场,也包含国际视野,也是中国特色外交中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安全等多维度及国内、双边、地区、全球多层面。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话语主体要善于在课堂上运用大国话语来阐释大国道路和价值观念,传播大国形象和声音,并切实回应外界对于中国国家形象、能力责任、发展前景的质疑、猜测、挑战。运用大国话语,使大学生的认知由“碎片化”走向系统化,并能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并能够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去分析和处理问题,进而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和正确决策上来。

另外,自信话语在形势与政策的话语内容中的分量也是非常重的。自信话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自信话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信念和意志的表达。从国内层面看,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的福祉。从国际上看,中国坚定不移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遏制霸权主义,伸张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话语内容的深刻拿捏把握,努力在“90后”大学生身上培养起战略性思维、全局意識、责任意识以及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信心。引导90后大学生关注国家前途和命运,深刻体悟“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之于中国,中国之于我都是必不可少的”;引导学生建立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认同及互赖关系,这也是高校“形势与政策”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

在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教学过程中,被学生们欢迎的话语表达方式是话语体系创新的关键所在。如果教师的话语表达方式,并不是学生们喜欢的方式,那么话语内容实质上就等于失去了传播通道,更不要提与学生们产生共鸣了。

那么,在形势与政策的话语表达方式中尤为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话语主体的话语表达方式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有时,可能只需要加几个年轻人常用的时尚话语,就可能在课堂上得到极好的效果,并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这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素材,绝不是简单地讲故事、聊八卦、看视频,而是按照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体系主题进行设计、创造、创新、凝练、升华,从而使所用案例、素材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和理论光华。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的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也要去了解和体味不同的生活方式,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去了解和体会多样化的生活。最终,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思维转换和话语转换能力,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话语表达方式还应该体现一种思维的圆融,即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问题,掌握辩证法,让自己的思维更加辩证、更加灵活、更加自由。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而言,话语本身不是目的,通过话语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才是目的所在。话语是思想的形式,是思想传播的途径。因此,最为重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搞通,把党的大政方针搞透。思想的通透、理论的会通,这是形势与政策教师的必备能力,只有具备如此能力,才能在话语表达及转换上有更好的表现和效果。在教师的思维高度、深度不断提升引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思维自觉性。这种思维自觉性会练就学生透视事物的“慧眼”,使其拥有甄别标准、甄别能力,无论面对何种信息迷雾,都不会迷失方向、忘记初心。

总之,形势与政策的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且行且思,使每一堂形势与政策课,都具备易懂的语言、喜欢的方式、鲜活的事例、透彻的说理,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异。惟有如此,形势与政策的话语体系才能有血有肉、形神兼具。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三重基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

[2] 陶倩,易小兵.“形势与政策”课话语体系建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

[3] 王金伟.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

[4] 吴海江.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4,(1).

[5] 何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生成和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6] 顾骏.大国方略——走向世界之路[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

[7] 蘇洁,邓春梅.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模式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形势与政策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与应对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的作用
融通中外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