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高校思政课教学激发大学生正能量的思考

2017-03-30吴爱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正能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吴爱萍

摘 要: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在多元化文化冲击和社会风气的双重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群体存在有“正能量不足、负能量超标”的现象。鉴于此,分析大学生负能量思想产生的根源,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肩负起宣传、鼓舞和引领的重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思想,以正能量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力量。

关键词:正能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2003503

“正能量”一词是在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著作《正能量》一书出版后开始流行的。理查德·怀斯曼在书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指出通过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可以使人更加自信,展现出新的自我。现在,“正能量”这一物理学名词已经演变成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健康乐观、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动力、情感和思想统称为“正能量”[1]。

正能量的培育和激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当前时期,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是一件十分严峻而紧迫的工作。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他们的价值取向至关重要。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一个群体,他们应该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思想上能够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从现阶段看,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精神面貌也是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拥有正能量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多元化文化冲击和社会风气的双重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大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正能量不足、负能量超标”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偏离、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问题频生,对社会现状比较悲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道路缺乏足够的自信等等。面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负能量,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造成消极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激发大学生正能量的新举措,使正能量能够真正内化于大学生之心,外化于大学生之行,使他们自觉成为正能量的感受者、传递者和践行者。这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提高其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一、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负能量思想产生的原因

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首先就要明确当代大学生负能量思想产生的根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呈现出来的种种社会矛盾造成大学生思想上和认知上的困惑;另一方面则与互联网上的负面新闻和各种抹黑中国的言论易导致大学生认知事物能力的下降甚至是道德判断力的缺失有关。

1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造成大学生思想上和认知上的困惑

改革开放以来,国门逐渐打开,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交往和联系日益紧密,我们在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糟粕也同时涌进来,不可避免会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消极影响。加之现在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快速变迁和发展的转型时期,这是一场涵盖了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变在内的深刻变革。体制和结构的双重转型,一方面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当今中国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覆盖领域较广,涉及教育医疗分配制度改革及劳资矛盾、拆迁安置和劳动就业等诸多方面,例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群体性事件日渐增多,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面对社会转型时期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的态势,有的大学生依然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发展的手段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但有的大学生则出现了思想上和认知上的困惑,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发布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言论。

由此可见,如果不能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和释疑解惑,必然会造成大学生认知上的困惑和负能量的增长。

2互联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削减了大学生的正能量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更加迅猛,网络已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和主阵地,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各种思潮都在其中交融交锋,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惑。毋庸置疑,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确实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大大丰富和拓展了大学生的信息资源和交往空间,为推动社会进步注入了大量的正能量。但與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互联网上释放的并非都是正能量,许多未经核实、真假难辨并且是以爆炸式的速度迅速涌现在大学生面前的信息,如来自互联网上的连篇累牍抹黑政府的负面信息、网民们不良情绪的过度宣泄、一个个被无限扩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以及有愈演愈烈趋势的网络暴力等等,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混淆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负面的信息都极易导致大学生认知事物和选择的迷惘及价值判断的紊乱,甚至是道德判断力的缺失。在互联网负面信息的连续轰炸下,有些大学生甚至因此对社会前途和国家未来产生了怀疑甚至悲观情绪[2]。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对很多社会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但又缺乏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他们关心网络热点话题,但有时又对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存在思想上的困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大学生答疑释惑。

二、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激发大学生正能量的途径 面对大学生思想上和认知上的困惑,面对互联网络带来的各种消极影响,我们要进行理性的和有针对性的分析。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发大学生的思想共振和情感共鸣,对于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为大学生提供明辨是非、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有力思想武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要立足课堂教学,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院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正能量的培育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追求和实践其中所蕴含的价值理想,能够不断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

作为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立足课堂讲坛的主阵地,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用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正确思想占领舆论制高点,使大学生们真正领会它们的精神实质,使其成为大学校园的最强音。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社会思想观念多元化背景下出现的错误言论在高校传播和蔓延,才能杜绝各种抹黑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课堂出现。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正能量的重要“释放源”。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讲好中国故事,使大学生形成价值认同。

如何让当代大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和在思想上认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探究和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寻找准确的教学切入点,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讲好中国故事,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大学生的坚定政治信仰、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大学生的正能量。

第一,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多变,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在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的同时,困惑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深入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了解大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困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讲清理论,也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更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关注热点,构建重点难点突出又能紧贴实际的教学体系,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思想导航[3]。

第二,要积极开展研究型教学,带动大学生将课堂学习与自主性探索结合起来,强化问题意识,给予大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研究的空间,引导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拓展和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应回避大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和认识困惑,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正面回应西方价值观和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在师生的讨论交流与互动中帮助大学生澄清模糊认识,在讨论中增进价值认同,增强理论自信,帮助大学生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和主动传播者[4]。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等形式来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使大学生形成价值认同。可以通过视频教学如观看毛泽东等历史伟人的影像资料带领学生重温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光辉岁月;通过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使大学生亲身体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参与围绕国际国内时政热点问题的主题演讲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提升大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大学生自觉成为正能量的感受者、传递者和践行者。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搭建新型的信息交流平台,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源源不断地为大学生传递正能量。

在互联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传播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结合青年大学生“无人不网、无处不网”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特点,充分运用方便、快捷的新媒体传播平台积极为大学生解答各种思想政治理论困惑,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源源不断地为大学生传递正能量。

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平台,微信平台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青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建设“微信读书平台”,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主题教育、社会重大事件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在大学生中开展读书沙龙和“大学生眼中的热点话题”等讨论活动,通过定时推送正能量文章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和讨论等。这样既可以巩固大学生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内涵和文化修养,激发大家关注社会热点和国家大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结束语

正能量是一种强大的能量,它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繁荣昌盛,都离不开正能量。当然,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还存在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例如贪污腐败、投机钻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见义不为等等,这些都是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负能量,如果任由它们继续发展必然会腐蚀人们的信念,击溃人们的信心,阻碍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进步。因此,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向当代大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信心、希望与能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和责任担当意识,树立起负责任的人生态度,意义重大而深远。

众所周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人又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又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总布局的思想,开启了改革的新征程,这也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给当今中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精神注入一剂强心剂,给当代大学生以信心、力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汇聚更多的正能量,才能以正能量抵消负能量的影响,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M].李磊,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1.

[2]石平.警惕网络负能量[J].求是,2013(12):46.

[3]陈占安.关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10上):7.

[4]龙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有效传播正能量[J].红旗文稿,2015(17):21—22.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正能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