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作家是如何养成的
2017-03-30汤素兰
汤素兰
当我读到“男孩不哭”组合这几部作品的时候,我觉得彭学军是在跟过去告别,是走向未来的。
我最早被她的作品震驚是她的短篇,是《春童秋景》,就是没有什么事情她也能讲得特别有意思。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作家是如何养成的,写短篇对一个作家写长篇是多么的重要。
阅读彭学军“男孩不哭”组合作品,我感觉她虽然在题材上从关注女孩转变到写男孩,看着是外在的,但是这个转变中有几个方面是内在的:第一,她是从自身的童年经验转变到写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第二,她是从一个自在、自发的状态转变到一个自由的写作状态;还有一个就是她从个人的情怀的转变。我们看这三部作品,能明显地感觉到她那母性情怀的转变,也许这就是岁月所赋予的,不知道她自己承不承认。她这几部作品已经不是少女的情怀了,对少女的回顾和告别可能在《腰门》里已经完成了,之后是以一种更广阔的母性情怀来写作的。
我阅读彭学军的作品,有几个印象特别深刻。
我觉得她一直都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所以她的故事悬念安排得非常好,这也是一个好作家、一个成熟的作家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这是第一。
第二,她对时代特别敏锐。她看上去不爱说话,但对于儿童的成长需要什么,包括对于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孩子的成长缺失什么,她是非常敏锐的,而且可能比很多作家都更敏锐。
第三,她对成长有自己的理解。她写男孩的成长,会把它放在生活本身、放在这个故事里面去写,写一个男孩告别了自我,开始关心别人,开始主动地去承担责任。她写的爸爸,我是很同意的,很多男人就是那个样子的。我想她在期望一个真正的男孩应该是如何成长的,怎样才算是一个有担当、有勇气、有力量的男孩,她以她的作品在回答。
第四,她自我挑战的勇气特别可贵。一个作家要告别自己特别熟悉的生活和自己的写作,不去重复自己,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讲故事的方式还是生活素材的选择,这些对于她来说都是对自我的挑战。而且她这个挑战,包括她的虚构,她有意识地深入生活,都是非常成功的。比如《森林里的小火车》,哪怕一个小小的细节,她都要自己实验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在把这个时代和这个人物结合起来方面,她不是特别的天衣无缝,也许为了更好读一点或者别的什么,我认为这个佳佳,就是舅舅的孩子不应该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我无法理解佳佳姐姐那一段的生活。在阅读的时候,我也在回望那一段生活,包括他们的情感,包括场景。我觉得“男孩不哭”组合中下功夫最多的可能是《森林里的小火车》,她已经从自发的状态到了一个完全自由创造的王国了。
在彭学军的身上,我们知道了一个好作家是如何养成的,要如何沉得住气,如何从短篇操练到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