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指导解决中国发展问题

2017-03-30李洪军李炳乾彭春淋刘佳佳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李洪军++李炳乾++彭春淋++刘佳佳

摘 要: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我们把握当代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指导解决中国发展问题,必须转方式,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必须补短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调关系,着力解决好“两只手”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中国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6-0001-02

发展,是指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社会生活基本领域、基本关系、基本观念更新和变革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丰富的发展理论,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发展问题,应对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包含三个基本层面的思想:人对于自然和物质、对于社会以及对于人自身的思想。就发展的自然和物质层面而言,发展意味着更有效地利用自然物质资源,不断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物质环境,使之符合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就发展的社会层面而言,发展意味着不断改进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改进人类社会结合的方式,从而释放出更大的社会活力,使人类能够不断改善社会生活环境;就人自身的发展层面而言,发展意味着人类发展所经历的基本阶段或基本形态的不断提升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具体体现在:(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生产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尺度。(4)社会发展是社会诸领域全面协调的发展。(5)人类社会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二)列宁的发展理论

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列宁提出:(1)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2)社会主义发展不仅要进行经济建设,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加强文化建设。

(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中国国情,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论。主要有:(1)发展要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道路;(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3)发展是硬道理,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根本途径;(4)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5)发展要实行改革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6)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7)发展要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筹兼顾各方面的需要,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8)发展要实现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9)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管理方式来实现;(10)发展要坚持走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1)发展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

(四)习近平总书记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发展思想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以下两点。

1.发展必须遵循“三大规律”,实现“三大发展”。即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就是实现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发展,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的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遵循实现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就是实现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的发展,实现“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发展,实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发展。

2.发展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牢固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避免动力衰退、低水平循环的“平庸之路”;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协调发展,才能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的“失衡之路”;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避免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透支之路”;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开放发展,才能避免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的“封闭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共享发展,才能避免贫富分化、社会动荡的“风险之路”。这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一)转方式,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

按照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发展要有一定的速度,但这个速度必须有质量、有效益。有质量、有效益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就是投资有效益,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外向发展难以持续的“风险之路”,是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的“负重之路”,是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的“低端之路”,是人的福利难以增长的“物本之路”。这样的发展是很难有质量和效益的。

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就必须转向“十八大”提出的“五个更多依靠”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其中包括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调整。调整需求结构,就是要改变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失衡的问题。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调整供给结构,就是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既有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也有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就是:一方面,无效供给大,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高水平的有效供给不足,导致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消费能力严重外流,中国游客也因此被称为“会移动的钱包”。所以,我们既要着力扩大需求,更要注重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

(二)补短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

按照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发展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是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覆盖的领域全、覆盖的人口全、覆盖的区域全。从这些角度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哪些短板呢?

从覆盖的领域来看,当前突出的短板主要在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也是民生。要实现全面小康,就包括在发展中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的食品。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从覆盖的人口来看,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的贫困人口。按照中央的计划安排,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解决3 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解决1 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解决1 000万人脱贫。还有2 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从覆盖的区域来看,突出的短板在于城乡区域的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缩小GDP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三)调关系,着力解决好“两只手”的关系问题

按照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其中包括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的关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的问题是,政府的手伸得太长,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得还不够。比如,众所周知,历史上有一个“胡焕庸线”。20世纪30年代,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的45度斜线。在这条线的东南方,36%的国土居住着96%的人口,集中了90%以上的经济活动。这说明当时区域之間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在于,直到现在,这种大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之所以现在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原因之一在于在价格机制上,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价格还没有完全理顺。现在一些地区在招商引资中对工业用地实行零地价,甚至用财政返补的办法实行“负地价”。在这种价格机制下,企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回报率不会由于竞争而降低,导致产业和投资不愿意向中西部转移,从而延迟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