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滁州市发展装配式建筑的SWOT分析

2017-03-29陈燕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部品滁州市滁州

陈燕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6)

滁州市发展装配式建筑的SWOT分析

陈燕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6)

首先介绍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和目前滁州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然后利用SW O T方法分析滁州市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五点发展建议,以期能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启示。

装配式建筑;SWOT分析;发展建议

一、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建筑产业发展进程中,政府、企业、学者等先后提出了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建筑产业现代化、住宅产业现代化、装配式建筑等相关概念,并在实践中加以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这些概念和内涵易产生混淆和误解。根据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1]的解读,“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建筑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等所有相关概念应归一表述为“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主要特征是: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应用智能化。有利于节能、节水、节材、节时,并可以大幅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

二、滁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2014年8月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建筑产业园建设,构件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发展现代建筑机电产业、现代建筑墙体产业”。

2014年10月,安徽省确定合肥、蚌埠、滁州为首批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2]滁州市迎来了推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新型装配式建筑发展拉开了序幕。

2016年滁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才真正进入实质性阶段。

滁州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签订投资协议,产业基地功能布局力求产业化项目组成结构完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基地总部综合楼、设计研发楼、住宅示范园等建筑规划建设成为装配式试点和示范工程。2017年争取成为安徽省省级基地,2018年积极申报国家级基地。[3]

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其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型[4],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措施,稳步开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一是行政引导。成立建筑节能及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滁州市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家库,引导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二是行政强制。根据安徽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下发的首批试点城市的目标任务,到2017年末,综合试点城市当年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采用装配式建造比例达到40%以上。滁州市规建委下发《通知》(建科[2016]142号)要求,滁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新建住宅工程和公共建筑公共部位疏散楼梯,自2016年9月1日起,应按照混凝土预制楼梯进行设计;2017年1月1日起,采用混凝土预制楼梯进行施工。同时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叠合楼板、阳台、雨棚、空调机板等预制部品部件。三是行政激励。滁州市财政局、规建委联合下发了《滁州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对滁州市范围内(建设)实施的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建筑及部品部件使用的企事业单位给予资金支持。

本文利用SW O T分析法对滁州市发展装配式建筑进行分析,其中,S和W为内部因素,主要着眼于分析对象自身的实力、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O和T是外部环境因素,侧重于外部机遇与威胁的变化对分析对象造成的影响。通过优势、劣势及机遇、挑战的分析,提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建议。

三、滁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SWOT分析

(一)滁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优势(strength)[5]

1、滁州市政府高度重视

政府的重视和发展规划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滁州市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建设滁州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

政策方面,市政府出台了指导性文件和激励政策,调动市场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积极性。行政监管方面,行政主管部门在规范市场运作、转变监管模式等方面做出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转变。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市政府积极引进装配式建筑部品生产和施工成熟企业落户本市,同时对本地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地理位置优越

滁州地处安徽省东部,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交汇地带;是长三角沪宁合主轴上的重要节点,承东启西、联南贯北的地缘优势突出。

滁州正加快与南京同城化步伐,全面深化与南京在规划、交通、产业、市场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滁宁高教城已经列为2015年度滁州十大工程之一。同时,深化与合肥经济圈协作,以便捷交通为重点,以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联动共享为依托,实现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

3、城镇化率稳步提高

装配式建筑发展有利于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推动城乡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滁州市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年平均增长1.48%,到2015年底,滁州市城镇化率为49.2%,十三五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7%,而城镇化使得对住宅需求量不断上升。面临较大的住宅需求量,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迫在眉睫。

(二)滁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劣势(weakness)[6-7]

1、普遍对装配式建筑基本认知缺乏

社会普遍对装配式建筑认知度不高,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管理等从业人员对装配式建筑不是十分了解;另一方面,普通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持怀疑态度,认为装配式建筑就是上世纪的预制板建筑,其抗震性、整体性较现浇混土建筑房屋差,安全得不到保障。

目前,由于装配式构件生产基地建设一次性投资较大、构件价格高,市场不认可,加之自身对装配式建筑缺乏了解,中小型建筑开发企业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只能依靠政府主导的项目来推动装配式建筑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实践。

2、缺乏完整的产业链

装配式建筑的完整产业链包括开发设计、构件生产、运输物流、施工安装、验收运营、维修加固等环节。目前,滁州市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采取“以部品部件为基础,逐步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具体方式。企业与装配式建筑有关业务主要集中在预制构件的生产和安装环节。因此,为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以确保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施工难度大,缺乏熟练的产业工人

建筑行业传统现浇生产方式以粗放型、劳动力密集型为主,施工精度要求不严格。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主要是构件安装和节点的处理。预制件的现场安装以吊装为主,安装精度要求高,同时结构构件的连接节点处理既要能保证承载能力又要满足整体性与抗震性。传统建筑行业的施工队伍,由于施工技能和质量意识薄弱,难以满足装配式生产方式对施工质量的要求。

(三)滁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ies)

1、国家支持鼓励,全国各地大力推广

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其良性发展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国家层面对于装配式建筑技术支持力度大大增强,科技部“十三五”规划中列出众多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专项研究。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了未来5-10年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针对装配式建筑发展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措施,部分省市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浪潮中。

2、安徽省政府推动力度大[8]

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初步形成“省级层面指导、市级层面主导、企业为实施主体”的发展格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协调。2007年安徽省成立了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负责住宅建筑新产品、住宅产业化试点等工作。2012年省成立建筑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方面资源整合协调,解决建筑产业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是培养市场主体。引进大型建筑产业化企业落户安徽的同时,扶持本省传统企业转型发展,逐步完善产业体系和产业布局。

三是建立技术标准体系。近期安徽省编制发布了《装配整体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DB34/T5033-2015)、《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34/T5043-2016)等四项标准,并启动了12项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图集编制工作。

四是狠抓试点示范建设。省级财政已确定每年以奖代补资金开展综合试点城市和示范基地建设,综合试点城市有合肥、滁州、蚌埠、芜湖、马鞍山、六安等;科研设计类示范基地有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部品生产类和装配施工类示范基地有:安徽宇辉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宝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通过试点示范辐射带动效应,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优化建筑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

(四)滁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挑战(threats)[9]

1、法律、政策层面

完善的制度和政府支持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保障。虽然政府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并提出发展目标和指导意见,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目前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都是针对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的,针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详细、系统的政策制度研究与制定仍然不足。推动装配式发展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措施也有待完善。

2、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装配式建筑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部品部件设计、生产、施工安装是否流畅的关键。目前,国家虽然针对部品部件出台了相应的图集,如剪力墙内外墙板(15G365-1,2)叠合板(15G366-1)、板式楼梯(15G367-1)、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15G368-1);并有剪力墙结构节点构造图集(15G310-2)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015)及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5)。但通用的模数化体系和成套技术标准还没有完成,部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无法实现标准化设计、从而成规模工厂化生产,降低成本。设计、工程造价、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行业标准还缺乏。

3、管理层面

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不同于传统的现浇建筑,涉及研发设计、构件生产、装配施工、后期运维产业链上下游众多单位,需要有效的协同管理。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工作量大、管理难度大、效率低,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装配式建造过程也是建筑、结构、机电、装修等多专业的集成,大多数企业仍然是传统的总承包思维,现场装配施工集成能力和施工集成管理能力很难支撑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四、发展建议[10]

(一)立足于政策支持,注重市场化引导

新型装配式建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当前发展初期,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下,应加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宣传国内外尤其是省内的最新推进成果,重点培育一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龙头企业,通过行政引导和激励,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推广发展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选择相适应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并遴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为全市推进装配式建筑提供指引。

(二)成熟应用部品部件的基础上,逐步推广结构体系

成熟应用部品部件,逐步推广结构体系,可采用四种措施。一是实施装配式构配件和部品部件目录管理制度,以市场化供应的方式,降低预制装配式部品部件的成本,体现“工厂化”的优势;二是预制构件通用性和个性化兼顾,构件生产厂既能大规模生产标准化构件,也可按照设计图纸生产加工特定构件;三是引入BIM和RFID等技术,实现建筑产品设计、生产、运输、安装、验收、维修和维护等全过程的追踪管理,推行产品部品质量终身负责制。四是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平台,引导部品部件企业加大集成技术研发,逐步推广应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结构体系。

(三)组建建筑产业现代化联盟,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充分利用滁州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组建建筑产业现代化联盟。以产业关联度高、技术集约化程度大、带动能力强的行业优势生产企业为主体,组建企业联盟,培育完善全产业链,确保产业基地设计、生产、供应、施工、管理、运维和监管能力同步提升,创建引领型国家级示范园区。

充分利用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的地缘优势。在相同标准体系框架下,为装配式建筑相互关联的设计、制造、物流、施工、咨询服务、物业管理等企业建立一个开放的行业互联平台,实现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形成区域范围内优势互补,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四)以住宅建设为重点,开展试点示范建设

住宅通用化、标准化程度高,政府投资的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数量大,全国各地试点示范项目多,从住宅设计到施工建造以及相关配套部品的产业体系技术相对成熟,住宅的相关标准、图集、施工集成技术也相对完善。

充分利用国内、省内现有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大力引进国内、省内装配式生产龙头企业,配套引进相关部品部件、结构体系,以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安置住房建设为重点,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积累基础技术,共享先进经验,积极稳妥引导滁州房地产项目建造方式改变,逐步实现全装修的装配式住宅。

(五)积极宣传,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针对目前装配式建筑社会认知度不高,消费者模糊的现状。首先,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强宣传装配式建筑对提升建筑品质、宜居水平、环境质量的作用,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社会认知度;其次,树立典型工程,展现装配式建筑各方面性能优势,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社会认同度;最后,通过综合展示馆建设,把装配式建筑宣传工作引向深入,为装配式建筑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修龙.装配式建筑的再认识[J].城市住宅,2016,(05):10-13.

[2]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做好首批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和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Z].建科函〔2014〕1983号,2014.

[3]刘莉莉,陈耀光.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落户安徽滁州[EB/OL].2016-05-11.http://news.dichan.sina.com. cn/2016/06/29/1201767.html

[4]夏侯遐迩,李启明,等.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思考与对策[J].建筑经济,2016,37(02):18-22.

[5]滁州市人民政府.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6.

[6]齐宝库.基于问卷调查的“装配式建筑”认知现状分析[J].辽宁经济,2013,(7):34-35.

[7]戴超辰,徐霞,等.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的SWOT分析[J].建筑经济,2015,36(02):10-13.

[8]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安徽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经验与思路[J].住宅产业,2014,(06):35-36.

[9]齐宝库,张阳.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2):156-159.

[10]刘继朝,刘宇.加快推进安徽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思考与建议[J].住宅产业,2014,(10):36-41.

TU741

A

1671-5993(2017)01-0046-04

2016-11-10

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工程监理特色专业(2013tszy062);工程监理优秀教学团队(2014jxtd067)。

陈燕(1976-),女,安徽明光人,硕士,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管理。

猜你喜欢

部品滁州市滁州
《滁州西涧》(草书)
CSI 住宅体系下的装配式装修部品的装配构件研究
陆黛灵书法作品
习作点评
Mother's hands
习作点评
建筑工业化住宅部品认证体系探索研究
工业化建筑部品发展现状探究
浅析如何提高滁州市城市防洪标准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